电影80后观后感(2)
对,我要学的是星辰与明远对生活的热爱,淡然,坚持,不盲目的态度与从容!
电影80后观后感4
影片以一个人物的生活与中国十几年的变革和重要事务相连,更让其中的部分重要史实与主人公们的命运紧紧相连;将他们与上一代人迥异的挣扎、执着与痛苦淋漓尽致地展现无遗。他们一直在为挣脱心灵的枷锁和宿命的羁绊而挣扎。伤害是否会传递?伤痕是否能治愈?这一切影响着他们对待彼此的态度和方式,让他们作出了不同的选择,更让他们付出了最惨重的代价。私人情感、流行的网络文化都是涌现出的这批年轻影视导演所表达的重点,因而他们的作品充满青春气息,表达方式大都轻松简单。
“80后”导演李芳芳的电影处女作《80后》正在国内热映,该片有意用史诗叙事方法,描绘社会变革中“80后”这代人的生活与情感,作品本身更偏向于个体私人成长经历以及年轻人之间的感情生活,“绝望地渴望被爱,却不懂得如何去爱人”。
青春对一些80后来说可能早已成了一个陌生的故人,这部电影在真实的情感的推动下让很多80后拾起了散落的青春往事。集体舞、打群架、玻璃球、包书纸、钢琴热、音乐磁带这些在上世纪90年代特有的时代记忆,一下子就让人“穿越”了一把。故事本身则大体可分为四大段落,孩子时期的落寞,学生时代的青涩,成熟时期的感怀。影片让人感动的一个亮点在于运用真实的事件,让人感觉最初纯真清新的情感。
电影80后观后感5
早在我幼时的记忆里,80后这个群体就总是扮演着一个负面的、接受批判的丑角儿,甚至被大肆奚落为“垮掉的一代”。受到社会舆论的影响,我也曾经对这些前辈摇头叹气,失望透顶。而观看了《80后》这部影片后,我却对这些问题又有了一些新的思考。
这部影片曾被广泛定义为青春爱情大片,但是我对这一普遍的说法不得不提出异议。片中虽然以星辰和明远的爱情纠葛为主线,但是一些较为次要的人物和情节却起着关键性和启示性的作用。通过这部影片,我感悟出了有关80后的两个代表词语——“爱”与“伤害”。
80后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之后,出生的第一代人。那是一个新旧事物激烈碰撞,物质经济迅猛发展,人们的思想飞速蜕变的时代。夸张些说,那是一个混乱和进步并存的时代。和主人公星辰、明远一样,许多80后在懵懂无知的童年,就被迫卷入了错综复杂的成人世界。星辰亲眼目睹了因为拜金主义,而引起的父母离异;舅舅,舅妈因为第三者的介入,瞬间爆发的婚姻危机;表弟缺少母爱,无人管教,自甘堕落;表妹没有快乐,只有学习和练琴的'乏味童年;明远的经历则更为坎坷,父母犯罪,父亲坐牢,母亲对父亲的叛离和冷漠,都在他幼小的心灵里投下了深深的阴影,为他今后波折凄苦的人生埋下了隐患。
80后,在稚嫩单纯的童年,他们看到了太多曾经相爱的人,反目成仇,互相伤害;看到了有一些亲情、爱情、友情在诱惑下,渐渐发黄变质。众多的80后,他们绝望得渴望被爱,却没有机会被教会如何爱人!这一对鲜明的矛盾,是多么巨大的悲哀!“这世界上究竟有没有永恒的爱,如同有没有纯粹的白”这一句台词,倒出了80后太多不可言说的辛酸、迷茫和无奈。
作为90后,我并没有亲身经历过80后的心路历程,也曾经对他们的堕落和平庸感到气愤和唾弃。但是,看完了影片,我却要热切地呼吁:社会舆论能否为众多的80后,留下一方理解和宽慰的天空?你们看到的,也许仅仅是,他们在肉体上感受到的物质满足;从而忽视了他们精神上的伤痕累累。
时光荏苒,如今的他们,或已_,或已_。备受伤害的他们,终于在短暂的迷茫后,抚平创伤,在心灵的废墟上勇敢地站了起来。他们正视这个社会,在逐渐深厚的阅历中自力更生,不断成长,铸造了美好成熟的精神家园。他们那一副曾经承受了太多惶惑和挫折的肩膀,终于稳健地挑起了建设祖国,奉献社会的重担,默默无闻地抛洒着激情和热血:刘翔、林丹、程菲在体育竞技场上,挥汗如雨,为国争光;孙靖涵、胡蝶、杜悦在央视的舞台上,大方主持,服务大众;宋美遐、李想在商业场上如鱼得水,投身慈善,卓有成就……
即使曾游走在爱与伤害的边缘,也无法阻挡住他们前进的步伐。
80后,不是一个无能的群体,他们是最最坚强的勇士。
他们隐忍,刚强,战胜挫折的勇士气概,是一笔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将引领着90后的我们,飞得更高更远……
电影80后观后感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