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鸿门宴观后感(2)

关键词: 电影鸿门宴观后感,鸿门宴观后感,电影
泽璇0 分享 时间:

项羽之所以失江山,刘邦,曹操之所以得江山,正是因为个人人格。项羽的桀骜不驯让他孤注一掷,让他呈匹夫之勇,让他兵败垓下;而刘邦,曹操也正是因为他们的性格,让他们招贤纳士,让他们统帅三军,让他们“该出手时就出手”。当然结局也必然有不同,一个既失江山,又失美人,另一个则建立千秋功业。

就个人观点而论,项羽我崇拜,但只有一个叹惋英雄短命;刘邦,曹操我尊重,但他们也只有一个评价书写历史。

好的个性好的人生,让我们书写属于自己的篇章。

电影鸿门宴观后感4

《鸿门宴》所叙述的是项羽,刘邦在共同灭亡秦国之后,范增见刘邦有雄视天下之心,因此举办了一个暗藏杀机的宴会,准备除掉刘邦。而刘邦最终在张良,项伯,樊哙等人的帮助下逃离楚营的故事。项羽,昔日的楚霸王,多么的威风,多么的不可一世!但因为与刘邦争天下,兵败垓下,最终落个乌江自刎的下场。归根结底,都是他桀骜不驯,犹豫不绝的性格让他在鸿门之上错过了一次刺杀刘邦的绝好机会。就这样,一个唾手可得的江山被拱手送人。多么的可悲!多么的残忍!项羽压根儿就没想到他所见的种种,皆是刘邦之计。所以,“古之成大事者,不可拘泥于小节”。

曹操,历史上的奸雄。这是基于人们个人爱憎基础上给予他的名字。让我们正视历史:“曹操,字孟德,诗人,军事家……”这些是什么?——这没有什么,仅仅是因为他当断则断,遇事有魄力,当他诛杀孔氏后人时,正是因为他的铁血,后世才有“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的典故。若不是他的能力,他的性格,何以三足鼎立,统江山;又何以有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豪壮诗篇。

项羽之所以失江山,刘邦,曹操之所以得江山,正是因为个人人格。项羽的桀骜不驯让他孤注一掷,让他呈匹夫之勇,让他兵败垓下;而刘邦,曹操也正是因为他们的性格,让他们招贤纳士,让他们统帅三军,让他们“该出手时就出手”。当然结局也必然有不同,一个既失江山,又失美人,另一个则建立千秋功业。

电影鸿门宴观后感5

期待已久的电影《鸿门宴》,昨天终于看了。之前的心情是欣喜,兴奋,并诚心想再学一次,再领略一次史诗般的“历史盛宴”。然而之后,除了给人以大场面的震撼外,倒叫我有几多不解——历史真的可以这样演绎?

让我先说说自己对《鸿门宴》简单而表浅的认识。首先,《鸿门宴》是楚汉争霸时一个重要事件,是一出高手较量的经典故事;其次,是各色人物智慧、性格、气魄的“大聚会”,甚至对历史具有映射作用;三是一个历史的转折,新阶段的开始。《鸿门宴》很重要,很关键,但也不过如此,它改变不了历史,但它的偶然性里蕴含着历史的必然。它不具有决定性,却充满着引导性。同时,它也揭示出“智慧取胜,道义成功”的历史规律性。

然而电影给我的直接感受却是《鸿门宴》决定历史。先是决定了历史进程,即“鸿门宴”后,项羽违令驱刘邦出咸阳,轼杀怀王失道寡助,盲目与曾经盟友的十八路义军为敌,反给刘邦以成功机会;再是决定了人物命运,范曾失宠,轻信张良,性情项羽,狡诈刘邦,韩信一介武夫,显得人物单薄,特别是樊哙咬断手指,究竟想说明什么?后是故事交待简单,演绎离奇,存有歧义。“霸王别姬”乃史之绝唱,项羽虞妃情爱深厚,但从电影场面上看,刘邦与虞妃在一起的时间倒比项羽还多,虞妃陪项羽死也与历史不符,实际上是“霸王别妃”后项羽才不想活了,才与刘邦拼命的。还有,就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主题不见了,《鸿门宴》,你到底想说明什么!

难道这就是电影?为了把“历史”压缩在拷贝里,采取各种艺术手段,这不难理解。但歪曲事实肯定不会为群众所答应。艺术要在生活的“土壤”里生长,离开生活,就妄谈艺术。换一个角度看,我觉得,电影《鸿门宴》是想以“大场面”、“美女加英雄”、“命运赌搏”来赢得票房的,却因此带来“篡改史实”、“虚构浪漫”、“制造英雄”负面效应。票房,当然不是离奇哄出来的,也不是明星闪出来的,这得老百姓说了算!

电影鸿门宴观后感相关文章:

《鸿门宴》观后感800字

《赤壁》电影观后感

让子弹飞观后感优秀作文700字

秘密访客观后感700字

《赤壁》观后感100

中学生观看《秘密访客》观后感2021年5篇

红岩读后感范文

爱国书籍读后感800字范文

2021秘密访客观后感心得

2021《秘密访客》观后感600字左右

130663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