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山河故人观后感(2)
推荐文章
山河故人让我印象最深的便是片尾的雪中独舞了。没有人能陪你一直走到最后,而每一个在你旅程中出现过的人,请自己珍重,独留我自己任性独舞!
最后一刻场景最感人,也最升华。已年迈的涛,松绑遛狗的绳子,雪中独舞!漂亮!感动!配乐就是这首Go West。
有疼痛的牵挂又怎样!有离去的故人又怎样!人生路程过半又怎样!自己一人独过又怎样!漫天大雪花,涛忍不住,松开狗,应该是欣喜的,在Go west音乐中欢快的起舞!
这一刻,无需多言;这一刻,人生欢喜;这一刻,时光有温情;这一刻,人生有意义!
感谢这个电影,让我凭空生出感动,释放了一点情怀,多了些思考,放下一些执着,释然并感动。借片中贯穿全剧的配乐“珍重”对所有的人说:余生请多珍重!
电影山河故人观后感5
我看《山河故人》的时候,几次湿了眼眶。
很多贾樟柯的粉丝认为,这部电影和他之前的作品很不一样。也许吧,因为这部电影似乎不再纠结于各种现实的反映和符号的表达,只是随时间的流淌讲述了一段有关山河与故人的故事。然而,经典的山西口音和悠长安静的长镜头时刻提醒我,这仍是一部有着强烈个人风格的贾氏电影。
影片前后用了三种画幅来表现三个年代,故事就这样随着时间的流淌,从_年到_年,再延续到未来的_年。
_年的山西小城汾阳,涛儿和煤矿主张晋生、矿工梁子陷入了一段年轻的三角关系。张晋生最终赢得了涛儿的心,而伤心的梁子选择了离开,成为影片里第一个远走他乡的人。_年,病重的梁子携妻带儿回到了故乡,而此时的涛儿已经离了婚,儿子张到乐将要被前夫晋生带往遥远的澳大利亚。_年,长大成人的张到乐早已忘记了中文,他与父亲无法沟通、矛盾重重,只记得母亲的名字叫"tao",并与中文老师米娅发生了一段忘年恋。
我觉得感伤。
_年的梁子的无奈,是爱情、是生活、是现实,这无奈逼得他远离了故乡,又在_年带给他致命的肺病。这是大时代裹挟而来的小人物的悲哀。
而_年幸福步入婚姻殿堂的`涛儿和晋生,在_年成了分隔两地的陌生人,即使涛儿仍守在故乡,她的儿子到乐也早早地被上海的一切影响,对家乡、甚至对母亲全然陌生。比起这山西小城,"上海"代表的是现代化、国际化,它是故乡的反义词——儿时的到乐已经开始了背井离乡的旅程。
到_年,名为"美元"(英文名为dollar)的到乐生活在澳大利亚,彻彻底底忘记了中文,以致无法与父亲交流。澳大利亚对他来说并不是真正的"家",因此他找不到归属感,甚至因此困顿于人生的意义,成了一个矛盾而痛苦的人。此时的张晋生对于离乡的焦虑表现得更为直接,他在澳大利亚摆弄着早年在山西找不到的枪,眼前却没了梁子那样的"敌人";他无法与只会讲英语的儿子交流,这种父子情感的远离,让他暴躁易怒;他和这里的生活、这个时代的生活,显得格格不入。
值得一提的是到乐与他的中文老师米娅发生的那段忘年恋。相差近四十岁,高空中到乐对米娅的忘情一吻,让人有点猝不及防,但是这小小的猝不及防之后,你便知道,这又是情理之中的。到乐仅仅记得母亲的名字叫"tao"——是母爱的缺失诞生出这样的爱情。看似是身处未来的两个自由思想之男女拥抱在一起,实际却是两颗漂泊异乡的孤独心灵在互相取暖。放肆爱情的背后是让人感伤的情思。
时空的转换演绎着各种不同的远离。贾樟柯用他独特的手法表现出了魔幻与现实的交错相融。未来的_明明还未来,你却觉得它是如此真实。无论是故乡的黄河还是未来澳洲的海岸,翻滚着的涛涛江水和海水就仿佛时间一样,一边滚滚流逝,一边冲击着故人们不断远离故乡山河。你太过渺小,根本无力与之抗衡,于是人人都在孤独地流浪他乡,成为时空的漂泊者。这就是我所说的湿了眼眶的感伤。
叶倩文的《珍重》和迪斯科舞曲《Go West》贯穿于整部影片,一个温柔,一个狂热,却都一样是萦绕于故人们心中的旧年代的旋律和情感。
最终,到乐的回乡之旅因和米娅的一场争吵而无法成行;涛儿一个人在空荡荡的房子里包着自己根本吃不完的饺子。澳大利亚海边的到乐、汾阳雪地里的涛儿,他们好像置身于不同时空。我们不知道故事的走向,也不知道故事里的离乡人最终能否寻回心里的故乡,我们只是安静地看完这个故事,然后轻轻收藏了贾樟柯想要告诉我们的那份感伤。
影片的最后,《Go West》响起,年老的涛儿独自在旷野的雪中起舞,神情仿佛_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