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南平红荔》的观后感(2)
三个失足少年的不同结局,其实也在衬托出社会关爱的需要,有了温暖,才能融化人心。就像方超最后所说的,“我认错了,我后悔了,我改正了,我以为一切都会像没事一样,重新开始。”假如我们能去理解,能去包容,或许这样的惨剧就不会发生,方超也会像向红荔所保证的那样当上主管,开起分店了。对于社会弱势群体的关爱,就应该向红荔一样,在平凡中追求伟大,在平静中充满热情,在平常中增强责任感。
影片中用平静的语言述说着,却如同江水在我的心中激荡,大爱无声,爱的天空宁静,是因为它有了人间最真挚的感情。影片中一遍又一遍的出现着的廊桥,正是指引人们在工作中要坚持的公平和正义,愿我们都做一朵指引着光明的向阳花。
电影《南平红荔》的观后感4
抱着完成任务式的心态和一点点好奇心,我拿着电影票与同事一同去本地县城的电影院观看了人物传记电影《南平红荔》。该片用3个少年何刚、李成龙、方超的命运为线索来构筑影片的核心故事:一个因为无知,但是在母亲的坚持和包容以及社会多方的爱心浇灌下积极接受改造;一个忧郁内向,出狱之后被同学排挤,社会拒绝,再次锒铛入狱;一个一心向上在出狱之后努力生活,仍旧被社会带着异样的目光审视,最终走上一条不归之路,而作为南平市延平区人民法院少年审判庭庭长詹红荔,在面对被审判的少年以及被关押刑满释放之后的少年难以融入社会的现状,深感自己作为法官的无奈和痛心,最终通过自己的努力推动建立未成年人轻罪前科封存制度,本片以朴实的基调和写实的手法讲述着在南平发生的故事,南平人就像影片中那朴素而清新的风景,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不断吸引着我融入其中,并被这里朴实的人们深深打动。
从2010年参加工作以来,从书记员到代理审判员,这已经是我在法院工作的第五个年头。与从事教育行业的同学闲聊时谈到工作成就及幸福感,往往非常羡慕同学的工作,学生的成绩提升,家长的真心感谢,这些都是作为教师通过自己努力工作就可以看到的成果,而作为法官往往在案件结束后除了当事人再也不想看到你和你也不希望当事人再次来到法院外,工作之余能够带来的成就感似乎很微小。在该电影中詹红荔作为少年庭的庭长面对少年犯罪及少年刑满之后难以融入社会的现状除了无奈以外,作为一名法官同时也是一个母亲在面对少年刑满后不被社会接纳则是深深痛心感,少年犯罪以及之后的社会问题都不是凭法官一己之力可以解决,对于少年犯的产生及改造,家庭、学校、社会都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詹红荔作为一名法官在案件审结后仍希望能为这些曾经犯过罪的少年做些什么,运用法律手段去关怀少年的未来,推动了未成年人轻罪前科封存制度的建立。也许同样作为法官的我们,作为一名执法者,在面对立法的缺陷和现实的无奈,除了严格执行法律还可以思考的多一些,尽力尝试,终将会有改变。
电影《南平红荔》的观后感5
今天观看了一部电影——《南平红荔》,感慨良多。这部电影是一部以法院题材为主旋律的作品。根据福建南平市延平区法院少年法庭庭长詹红荔先进事迹改编而成。该片全面塑造詹红荔法官倾心帮扶挽救失足少年等生动感人的事迹,展现新时期法官的精神风貌。
回家后我在网上查阅了关于詹红荔的事迹,詹红荔从事法院工作27年,在少年审判庭工作10多年间,所审结的500多个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无一发回重审、无一错案、无一投诉、无一上访,成功感化帮教了1100多名少年犯走向新生,挽救了70多个濒临破碎的家庭。
由这部电影我想到了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詹红荔的工作对象是少年犯,而我们的工作对象是青少年学生。学生每天跟父母和老师接触是时间是最多的,在儿童时期孩子需要父母和老师是指引才能走上正确的道路。孩子在学校里面犯了错误我们不能一味的指责,而是需要宽容和耐心,我们要让他们知道错误,要让他们诚心悔改。正所谓“知错能改,善莫大焉”。青少年学生容易产生逆反心理,我们要像朋友一样跟他们促膝长谈,让他们认识到事情的本质,而不是小小的惩罚或者严厉的批评之后就置之不理。一个成功的老师并不是因为他的学生的成绩有多好,而是这个学生离开校园之后能不能做一个好人,能不能融入社会。电影里讲述了一位有盗窃前科的孩子在回到社会后,由于过去所犯的错误,被人用有色眼镜去看待,被贴上了盗窃犯的标签,餐厅老板的不信任,去福建之后由于有前科一直找不到工作,最后对社会绝望了,从十六楼纵身一跃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我们在对待学生千万不能如此,不管学生犯了任何错误,都不能让学生心灵受到打击,不能用讽刺学生,不能给学生冠上任何不好的名号,这样会使其他学生用有色眼镜看他,会让他心情抑郁,最后慢慢被大家孤立,最终导致学生不专心学习,对一切事物不感兴趣,渐渐走上歪路。我认为老师跟学生的关系可以不用那么刻板,我们可以多与学生沟通,多了解他们心里所想,给他们“解惑”。记得我们班有个同学经常拿人家东西,有学生向我举报,我当时叫来了这个学生,并且当着大家的面直截了当的问他有没有拿人家东西,我并没有直接说“偷”字,但是事后班上就开始流传这位同学偷东西的事情。事后觉得我当时的处理方式是有问题的,我们在处理这类事情的时候最好是单独和学生谈,而不是当班上同学的面来说,一方面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另一方面杜绝了其他学生对他的语言上的伤害,毕竟他只是个孩子。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作为老师我们身负重任,请善待每一位学生,让他们在人生的道路上不留下任何污点。
电影《南平红荔》的观后感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