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我住江之头》观后感

关键词: 我住江之头观后感,我住江之头心得,我住江之头
文琼0 分享 时间:

《我住江之头》记录了古老的冰川,不息的河流,滋养中华大地。江之头,生命的乐园。彼此守护、共舞,世代千秋。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央视《我住江之头》观后感,欢迎大家阅读。

央视《我住江之头》观后感1

小时候,我们会用美丽形容妈妈,因为妈妈永远是孩子眼中最美丽的人,照顾、爱护我们;长大了,我们会用美丽形容那些可敬的人们,最美司机、最美乡村教师、最美乡村医生……是他们用爱筑起一座座桥梁,无条件的帮助别人,默默付出;十八大,用美丽来描绘我们的祖国,“美丽中国”——诗情画意般的描绘祖国大好河山,有苍茫的草原,雄伟的山峦,碧绿的草地,清澈的河水……然而,在经济快速发展,城市高楼耸立,人们追逐物质生活的时候,大自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不停的向大自然索取,生态问题日益凸显。

一、空气质量下降

在城市生活的我们,已经能明显感受到一些空气质量下降,尤其是雾霾天气明显增多,范围越来越大。前几年是珠三角,这几年扩展到长三角、京津冀,经济越发达的地区,空气质量下降的趋势越明显。随着汽车数量的猛增,空气污染更为严重。对人们的身体健康极为不利,有统计称,北京近来年,肺癌率提高了50%多。不难看出,空气与我们息息相关,空气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人们的身体。“美丽中国”不仅山清水秀,更该空气清新,鸟语花香。

二、深林覆盖率低

十七大以来,我国生态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从整体看,中国仍然是一个缺林少绿、生态脆弱的国家。目前,全国森林覆盖率20.36%,不及世界30%的平均水平,沙化土地面积超过国土面积的1/5,水土流失面积超过国土面积的1/3,森林资源和生态总量都严重不足,与建设“美丽中国”的要求相差很大,我们应该加大森林覆盖率,更好的建设“美丽中国”。

三、各种新污染增加

虽然对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等传统环境问题的治理,在原有基础上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新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形式层出不穷,影响范围不断扩大。近30年来,有关方面一直在努力完善环境管理体制及其相关的法制体系,不断完善环境教育体系,不断提升环境质量要求。人们普遍关注的城市环境质量,总体上保持稳定并逐步改善,农村环境、水环境、大气环境、土壤、海洋环境、生物多样性保护、自然灾害、食品安全和生命健康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生态文明是中国转型发展大势所趋,也是人民过上更美好生活的民心所向,因此,十八大报告中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的目标,提出“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的愿景,引起了强烈而广泛的共鸣,抒写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必将造福人类。

央视《我住江之头》观后感2

我们生活在这个美好的地球上,地球妈妈创造了我们人类,还无私的为我们奉献,提供资源。而我们人类却惨无人道的折磨它,它的慷慨奉献却是人类的浪费。因此,为了让生态更美丽,为了让我们能够在更美好的环境中生存,我们要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从前,我热爱地球,热爱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爱她的青山绿水,爱她的碧水蓝天。在四野飘香的花丛中,我和蝶儿一起嬉戏、欢笑;在郁郁葱葱的森林里,我与小鸟一起追逐、歌唱,吸允着花香,欣享着阳光的沐浴,我被陶醉在这如痴如醉的梦幻里;夜晚,我坐在稻谷飘香的农家小院里,仰望着璀璨的星空,聆听着蝉鸣嘹响,蛙声如潮,仿佛置身于一个童话般的王国。

在我很小的时候,家门前的一条小河,大概是周围的工厂排放了污水和人们把生活垃圾倒了进去后,河面上臭气熏天,河水黑中泛红,像妈妈小时候吃的酱油汤,可那气味不同,只要鼻子一往上凑,一种酸溜溜的味道,令人觉得恶心。这种臭味袭来,我好想吐。所以每天我们家的窗从来不开,妈妈怕这味道跑进来,还特地买了空气清新剂,在屋里喷几下,不放心,还要喷几下。河面上还有许多塑料袋、盒子等生活垃圾和死鱼烂虾。为此,别的村都评上了卫生村,我们村总评不上。

几年过去了,人们的环境意识提高了,不再向河里扔垃圾了,大家纷纷把垃圾扔进了垃圾箱里,爷爷为了做好事,忍着臭味,划着自己的小船,去打捞垃圾。村委会的人也来了,他们把河水抽干了,把河底的污泥挖掉,等它自然蓄水。经过一番折腾,小河脱胎换骨了。河面上再也看不见漂浮的白色污染物了,河水清澈,在阳光下波光粼粼,漾起层层涟漪。小鱼小虾都在河里玩耍,现在河里还有田螺呢,一个个都很大。爷爷还在河里开辟一片种菱区域呢!一到夏天,河面上更是生机勃勃,孩子们在河面弄腾开了,大家一起打水仗,一起在水上做游戏,欢声笑语漂浮在碧蓝碧蓝的水面上。9月到10月间,河面上绿油油的一大片,一朵朵白色的小花点缀其中煞是好看。

每到这时,爷爷划着菱桶,在河中穿梭,小心翼翼地把一个个硕大的菱放进菱桶,回来时总是满满的一大桶,可乐坏了爷爷。小河的改变,不仅美化了环境,还增加了爷爷的收入,一举两得,很划算。让我们一起为了美好的家园,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的福祉,让我们从小事中,做到小环保,小收获的好习惯。

真正检验我们对环境的贡献不是言辞,而是行动。虽然我现在做的只不过是一些微小的事,但是我坚信要是我们人人都有保护环境的责任心,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携手保护我们的家园,自然会给人类应有的回报。在温暖的摇篮——草原上小憩;在慈祥的笑脸——天空下成长,在爱的源泉——河流中沐浴。

央视《我住江之头》观后感3

地球是我们人类共同的家园,但是随着人类社会不断的进步,许多不可再生资源被过度开发。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受到了严重的污染和破坏,所以“弘扬生态文明,共建绿色校园”成了我们小学生的环保目标。

同学们你们知道绿色校园的内容有哪些吗?绿色校园就是“环境美”、“语言美”、“行为美”这三项。如果把绿色的校园比作一棵参天大树,那么,“环境美”就是这棵大树的根本,“语言美”就是它的枝叶,而“行为美”就是它的精髓所在,灵魂所在。

记得,我们刚搬进这所新学校时,一切都是那么静谧美好。走进操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棵棵枝繁叶茂的大树,它们如同一位位学识渊博的老人,正指引着我们去开拓一条属于自己的智慧之路。走在草坪间的小道,听那春天的和风温情地拂动绿树的新芽;看着春日的娇花与鹅黄的幼蝶共舞,这时的我们,仿佛正身处于一个恍惚迷离、令人如痴如醉的世界。这声音,是那么的舒静;这景色,是那么的怡人。此时此刻,学习的疲惫在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

学习、徜徉在这样一个自然式的美丽校园中,感悟天地之灵性何尝不是一种乐事?谁不想仰望蓝天,俯看绿地?谁不想呼吸新鲜的空气,身处幽静的环境?谁不想自己的家干净、清幽而充满温馨?我们的校园就是我们的家,是我们数百名同学共同的家园。但是现在,校园里随处可见果皮纸屑、食品袋等废弃物;原本雪白的墙壁变得五颜六色,整齐干净的桌椅也被乱涂乱画;在学校的绿化带中,不时会发现有深深的脚印、有的地方甚至走成了小道;许多可回收物品静静的“躺”在垃圾箱里;白天,教室里的还开着电灯;水龙头里的自来水正在白白流淌同学们却视而不见。看到这些现象你又有何感受呢?在这样的校园环境里学习能使你身心快乐吗?

我们班大都数同学环保意识都很强。班里的同学们做了一个漂亮精致的废回收品箱,同学们都很自觉的将可回收垃圾分类存放在废回收品箱内。这不仅达到了环保的目的,还增加了我们的班费,真是一举两得。除此之外,我们在节水、节电等方面都做得很不错。我们都应该同心协力,把校园创建成名副其实的绿色校园。

绿是生命的颜色;绿是环保的颜色。有了绿色,便有了清新自然的空气;有了绿色,便有了沁人心脾的花香;有了绿色,便有了健康快乐的身心;有了绿色,便有美丽和谐的校园。让我们从小事做起:省下一度电,节约一滴水;捡起一片纸;珍惜一朵花,爱护一棵草……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保护环境,美化校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保护环境,美化校园,培养我们的环保意识。

创建绿色校园,不仅绿色了我们的校园,同时也绿色了我们的心灵。就让我们一起努力,为学校披上最华丽的绿装,为我们自己创造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

央视《我住江之头》观后感4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新发展,它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具有同样重要的地位。环境和人类与大自然的和谐是密切相关的,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就能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活富裕、良好的文明高速路。

工业文明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收获,但生态文明却一步一步的离开人们,可人们还是不把生态放在眼中。直到近几年全球气候变暖,人们才意识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大规模的宣传“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可地球早已被他们破坏的千疮百孔。地球在近几年受伤害的数字令人瞠目结舌。例如,目前地球上的动植物大约每天有100个物种从地球上消失。在第三世界由水污染引起的疾病平均每天导致的死亡人数达2。5万人。或许大家以为这些都是外国的灾难,但今年我国北京、天津、上海等地多次发生的历史上罕见的沙尘暴天气,使得中国人感受到了环境破坏程度之深和距离之近。

生态文明具有丰富的内容。就其内涵而言,主要包括生态意识文明、生态制度文明和生态行为文明三个方面。改革开放以来,党一直强调生态文明。在阐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时,第一次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搞好生态文明建设。国家领导对生态的问题一次次的进行讨论和研究,最终得出我国生态污染严重超标的结果。

生态灾害最直接的恶果就是经济,据说我国每年要拿出2000亿人民币来用于受生态灾难影响的地区的补偿。生态已经与人类的生死存亡息息相关了,人类才开始珍惜它,未免有些太迟了。

曾记否,我们的前人生活环境是那样的美好:花在草地上展开笑脸,鸟儿在天空中无忧无虑地飞着,鱼在水中游来游去……如今,面对满目疮痍的地球,我们是否应该深深地反思:时代要进步,文明要发展,人类向大自然一味掠夺式的索取生活方式不可取。我们人类作为高等动物,却连低等动物保护家园的意识也没有,是不是太不配了?

133228 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