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我的左脚观后感
该片讲述了布朗因先天大脑瘫痪导致的痉挛依靠唯一可以活动的左脚来改变自己的人生,成为画家和诗人的故事。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电影我的左脚观后感,希望大家喜欢!
电影我的左脚观后感1
要問Christy Brown他有什么值得向別人夸耀的話,我想他首先不會說是自己的自強不息的生命力或是傲人才華,絕對是他那看似窘迫但其實美滿到不行的家庭和支撐著他成長的親情。上帝有時候很不公平,無緣無故讓一個生命帶著殘缺來到世上,上帝有時候又很公平,他會用其他更加美好的東西去彌補你生命中的殘缺,Christy就是這樣一個被上帝虧待卻又厚愛的lucky guy.
影片根据已故爱尔兰天才作家兼画家Christy Brown的自传体小说改编拍摄而成。影片沒有向著熱血勵志的方向走,沒有一味把Christy Brown塑造成令人景仰的“高、大、全”形象,沒有突出描述他所取得的偉大成就,更沒有傳記片常見的刻意煽情。導演從小事著手,講述了許多Christy Brown成長過程中的生活瑣事,亦非常生活化地刻畫了他的父母,他的兄弟姐妹,他的愛人等重要角色,使得影片主題相比同類題材顯得不那么嚴肅,不會讓觀眾覺得影片是在硬性推銷它的主題思想,在說教。反而就像是在述說一個普通人的成長故事一樣,并不因為主人公的特別而顯得故事也不同凡響。
是的,再偉大再有才華的人物也是普通人,他們身上也有普通人所具備的一切缺點,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影片中的Christy Brown流露出的調皮、任性、固執、脆弱、憤怒等等的性格和情感。說到這里終歸要提到Daniel Day-Lewis的表演,他憑借此片首次在奧斯卡封王。能夠演智障啦,殘疾人啦等高難度角色的演員著實不少,但是像他這樣幾乎完全變成那個角色的能耐,能匹敵的演員恐怕就寥寥可數了,由于是扮演嚴重腦中風且身體癱瘓的角色,Daniel除了要通過細膩的表情變化來表達內心情感之外,還要說一口地道的“殘障英語”,而體力上的付出更不用說了,肋骨都貢獻了兩根呢。說Daniel是個瘋子倒是一點不為過,一旦他進入到了那個角色中,就變得“六親不認”了,也許我們應該慶幸他沒有去飾演希_~ XDD
還必須提到Christy Brown的母親扮演者Brenda Fricker,她自然不造作地表現了一個偉大母親所擁有的堅毅、樂觀品質和對家庭對子女無私關愛的情感,可以說片中真正感動到我的部分都來自于母親這個角色的表演,理所應當地奪得那年奧斯卡最佳女配角殊榮。而少年Christy Brown的扮演者Hugh O'Conor奉獻了與Daniel幾乎同等高質量的表演,記得Judi Dench在Shakespeare in Love中只憑幾分鐘的表演獲得過奧斯卡最佳女配,Hugh O'Conor在本片表現亦絕對配得上最佳男配的頭銜,很可惜居然連提名都沒有!
總體來說,影片敘事流暢,故事感性且極富趣味性,擺脫了傳統傳記片呆板沉悶的格調,但最主要的還是幾位主要演員驚為天人的實力演出!
电影我的左脚观后感2
在以身心障礙為主題的電影中,最先被劇情關注、揭露的是身心障礙者的原生家庭,家中成員面對家人的殘疾是採取何種態度,將會是影響身心障礙者往後的心理狀態健全與否的重要因素,因為生命的起點來自家庭,在接受社會歷練之前,由血緣構成的家擁有保護、形塑人的性格的功能。本片主角克里斯帝的原生家庭屬於地位低下的勞動階級,多子多孫的社會觀念讓克里斯帝的父母一共擁有十三個小孩,而克里斯帝的父親在工地作苦力只能賺取微薄薪水,要養活接二連三出生的幼子實屬不易,因此家庭經濟一直處於十分拮据的狀況。克里斯帝的父親脾氣暴躁、經常爛醉如泥,認為克里斯帝的出生是不詳、羞恥的,但克里斯帝的母親把他視為一般孩子對待,有慈愛有嚴厲,也養成兄弟姊妹對他的態度是關愛而非歧視,這影響著克里斯帝往後的性格。我們可以說,母親是最了解克里斯帝的人,成為他成長過程最大的扶持力量。
除了家庭對身心障礙者有深遠影響之外,週遭旁人的看法在電影中大多扮演負面的角色,造成誤解、欺負、歧視身心障礙者的狀況。以本片為例,全身癱瘓的`克里斯帝從小被鄰居投以異樣的眼光,無法使用言語表達更讓旁人主觀認定,他除了身體障礙外智力肯定有問題,甚至把不健全的肢體視是邪惡的象徵,當克里斯帝的母親從樓梯上摔落昏迷時,雖然是克里斯帝用左腳擊門引來鄰居救了母親,但他卻被指指點點為意外的肇事者。事實上,克里斯帝是聰穎的,面對旁人對他是白痴的辱罵非常不服氣,當他試圖以左腳夾粉筆回答數學題目,克里斯帝找到一個與外界溝通的方法,證明他禁固於殘缺軀體裡的靈魂是流動的,也因此改變父親的看法,真正將他視為布朗家族的一員。
身心障礙者的教育一直是個很重要的議題,能越早接受特教服務對其幫助越大。克里斯帝不良於行使他無法正常就學,家庭經濟因素也無法負擔昂貴的輪椅,他幼年時期仰賴一台破舊的木推車才能活動,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克里斯帝在早期沒有接受特殊教育和肢體復健,言語溝通的能力被忽略,影片中的他直到青春期才開始含糊地說話。至於真正接受完善治療是在克里斯帝十九歲的時候,母親終於湊足錢替他購買輪椅,也間接讓都柏林的醫生愛琳發現這個從沒有接受過醫學協助、卻能運用僅有的左腳繪畫的大男孩。愛琳一開始建議克里斯帝到城中的大醫院接受復健,但周遭所有的殘疾人士竟然都是小孩子,他感到難堪並無法忍受,於是愛琳轉而與克里斯帝在家中進行復健、語言的溝通練習。接受特教服務能使身心障礙者學習適應社會環境的技巧,發展未受限制的其餘能力,跨越障礙與他人「溝通」。
片中另一個值得關注的議題是,身心障礙者的感情世界該如何開拓,是否有殘疾的人總是得遭受拒絕、無法發展感情生活?當他們愛上一個人,該保護自己避免受傷,還是該勇敢追求不畏失敗?克里斯帝的愛情從青春期開始萌芽,他曾畫圖送給心儀的女子表白,卻被當面婉拒,這讓他在愛情上感到自卑退縮,而當他發現自己喜歡上溫柔的愛琳醫生時,克里斯帝把自己關在房間不見任何人,他害怕有所期待就會有更大的失望,而劇情發展到最後,愛琳即將結婚,代表克里斯帝又在愛情的路上狠狠跌了一跤,極度挫折與受傷讓他勇氣盡失,甚至產生自殺的念頭。但是,身心障礙者在愛情面前和一般人並無兩樣,都要有放手追求的勇氣,勇於跨越自己在生理、心理的障礙,勇於給自己和對方機會,遑論殘疾者,這種勇氣就算在你我之間都是難得的。克里斯帝歷經兩次失敗之後,在慈善宴會上遇見瑪麗,他終於明白勇敢與否決定一切,在他堅決的邀請下,瑪麗答應和克里斯帝的約會,日後成為他的妻子。
电影我的左脚观后感3
“不敢尝试那不可知的苦痛,意识让我们都变成懦夫,那血性,敢作敢为的血性,给思前想后的顾虑害得变成灰色,惊天动地的大事业也往往因此而中途旁逸,壮志全消…”莎翁的话。许多时候我们听到一些名言警句觉得好时,更多的是因为读起来朗朗上口,而只有自己亲身经历类似的场景,我们才更能体会其精髓。还记得《奔腾年代》里面引用的名段:“我们从不知道我们有多高,直到我们被号召站起。”与此处所引颇有同感。
Mother:我曾经跟朋友说起,中文和英文以及其他很多种语言里面,“母亲”的口语发音都比较相似――“妈”,他说这是因为幼儿学舌时最先学会,也是最容易学会的一个发音,嘴巴轻松一张,气流从声带通过,就是这个“妈”。人们将这孩童第一音赋予母亲,可见人们对于母亲的爱戴和尊敬,也足以说明母亲是孩子最依赖和最不可或缺的人。
“克里斯基的钱,给克里斯基买轮椅的钱。”母亲从牙缝里攒钱,为自己一大堆孩子中残疾的一个买轮椅。在母亲眼里,孩子都是一样的,再笨拙顽劣甚至残疾都是她们的最爱,永远不会放弃自己的孩子:“如果你放弃了,我还没有。”
“你知道偷窃是有罪的,知道神在看着你,那些煤不能进这屋子里。”因为穷,他们家在冬天里用不起取暖的东西,克里斯基用自己的小聪明偷来最紧需的煤,但结果不是母亲的赞许,而是这样的一句话。爱,不是放任孩子的一切,有所为,有所不为,既然母爱是纯洁和高尚的,爱的过程和内容也应该是纯洁和高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