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天河的观后感

关键词: 电影天河观后感,天河观后感,电影
泽璇0 分享 时间:

《天河》是由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新闻出版广电局、八一电影制片厂、北京市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联合出品的现实题材影片,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电影天河的观后感,希望大家喜欢!

电影天河的观后感1

通过观看影片,深受启发,受益匪浅。体会最深的一点是:发扬愚公移山精神,放飞梦想,到达理想的彼岸。聚焦当代中国最为重要的水利工程之南水北调,克服苦难,实现梦想。路就在自己的脚下,只要沿着陡峭山路攀登,就会到达理想的彼岸。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动工,董望川被任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副指挥兼总工程师。然而正在此时的用人之际董望川的得力助手江浩因生活所迫为了利益放弃南水北调工程建设,为此董望川与其断绝师徒关系。

董望川的家乡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丹阳市槐树村,他力荐自己的妻子周晓丹担任丹阳市副市长,负责移民、治污工作,但是却遭到妻子埋怨。在任期间周晓丹为保护槐树村祖坟,建议搬移烈士陵园打动槐树村村们,获得大家的肯定顺利完成移民工作。污水治污工作上,她拿董望川堂弟开刀,遭亲人唾骂也坚持工作,最后为其争取丰厚补偿也鼓励其开展绿色工业。另一方面江浩并没有放弃南水北调工程,他作为河海水利建设工程公司的代表担任“穿黄”项目部经理兼技术总监。江浩将重病的父亲接到工地宿舍,一遍救险一遍照顾父亲。为了给父亲筹医药费,在缺氧的状况下抢修盾土机完成前所未有的突破。北京西四环暗涵工程最关键的节点就是下穿五棵松地铁站工程,董望川提出创新技术,在南水北调专家们的质疑下,担当起责任开创新技术。林子彤负责地下指挥指与工人们一起冒着危险工作,董望川在地铁里与工人们并肩作战。然而正在五棵松暗涵打通之际,董望川妻子周晓丹视察工作时心脏病突发,但是他并没有陪在妻子身边,而是一直陪着工程一线的工人们。最后五棵松暗涵工程成功,周晓丹与董望川冰释前嫌相互谅解,林子彤与江浩正式交往,并在工地现场举行婚礼。

看完这部电影,我震惊了,原本只在书本上见到的南水北调一词背后竟然也会有如此感动人心的事迹,他们只是千千万万辛勤工作的人们的代表,敬意油然而生,为工程师们,为工人们,同时也为他们的家属们由衷致敬!我不知道董望川是以如何的心胸可以承载这些的,面对危险系数高几乎没有胜算的工作,他义不容辞,面对家长乡亲们对勿动祖坟的坚决,他耐心劝说,面对曾经的救命恩人,他按实际办事从不偏袒,忍受辱骂和被打,面对深爱的妻子,他只是飞奔到手术室而后又回到工作的第一线……不是不爱,但真正有担当的男人是不会因此而流泪的,这些泪只会流在心里,对祖国对人民的爱才是大爱,舍小家为大家,他相信妻子会理解的.,这才是一个有魅力的人,我为他致敬……

男二号江浩的经历也给我们深思,德国留学,学成归来,本该听人夸奖,受人敬仰,却在乡亲们面前受辱,父亲的重病,无暇照顾而亏欠太多的女儿,贫困的家庭,使他在现实与理想之间徘徊,思想的斗争无疑是最残酷的斗争,但最终他还是没有让人失望,决定担当,严谨的工作让他紧绷神经,边工作边照顾父亲,在生与死的较量中修补零件,多么有勇气的担当,然而上天的眷顾也让他的生活有了归宿,他的爱情故事也让人羡慕和神往。各种纠结扰乱人的神经,但最终也全部得到解决,村民们宁动祖坟不动烈士墓,让我们感受到他们的崇敬,富豪终于改变观点关闭污染企业,村民搬到新楼里的幸福,工程顺利竣工,追随百里路的狗狗终和主人的相拥……

一幅幅温馨的画面冲击着脑海,幸福洋溢了天下……

天河,生命之河,承载了多少人的汗水,多少人的希望,多少人对水利的梦想,多少人对于国家人民的爱……亲情,友情,爱情,工程背后的辛勤工作者们是在用这些来为我们换取福利啊,每一颗为祖国为人民的心在汇聚,成涓涓细流滋润华夏儿女的心田,成天空璀璨的星,照醒世间。让我们行动起来,珍惜水资源,不要让他们的付出无效,不要让付出太多的人寒心,让我们高举右手,再次为他们致敬!

电影天河的观后感2

《天河》是一部讲述南水北调的电影。在看《天河》之前,“南水北调”这四个字只是一个比较遥远的名词,在我童年的时候印象很深。贵州以前经常缺水,不但缺水还缺电,小时候在县城里,三天两头就停电。晚上有时候停电了,一家人就围着聊天,其乐融融;而要是没水了,就得拿着水壶和水桶去提水回家备用。

《天河》是一部主旋律影片,第一次把南水北调这项巨大的水利工程全景式呈现在观众面前,南丹江,北首都,因这样一条水脉紧密的联系起来,沿线被惠及的人们都应该去看这部电影,公务员更加该看,而作为首都人民就最该走进影院,一方面因喝到了甘甜的丹江水,更重要的是念那份饮水思源。这是一部以“南水北调工程”为故事题材的电影,从影片的片名“天河”之意即可得知,南水北调工程有着多么重大的现实意义;而在这个历时了_年的超级大工程中,那些为之付出心血艰辛努力的千万建设者们,是多么的伟大!

为了让观众更直观地感受南水北调工程的宏大场面,剧组由南向北拍摄了丹江口大坝、陶岔渠首、湍河渡槽、穿黄工程等南水北调的重点工程,运用数字技术,充分展现了场面的宏大和壮观。这笔记录了南水北调工程的电影泪点很电影里反应的情况真实,让人无奈结果又很欣慰。总是会听到有人说国外好,什么环境环境好,但是今天我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骄傲。看看《天河》看看神州火箭、看看我们国家自己的航母、我们中国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电影天河的观后感3

《天河》没有像以往中国主旋律电影一样,人物全部高大全,也没有对白多情节少,反而角色形象十分饱满,情节环环相扣,同时加入了爱情、明星等商业元素,将主旋律和商业完美结合,可以说拍出了美国主旋律电影的味道。即有拆迁、环保、移民的超现实话题,又有人文、社会、经济的深刻内涵,更有不能超凡脱俗的家长里短。以小人物带出整个国家、整个时代的变化。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天河》可以媲美中国好最的主旋律商业电影《集结号》,影片的经典性毋庸置疑。

世上本无路,走得多了,便就有了路。这路指的是陆地上的,当然也指人生路。但这路不仅存于地上,更现于天中,即天路。天路非实指天上有路,是特指穿越生命禁区青藏高原的京臧铁路,气势恢宏,造福于民,天下无双。如今,一条堪比“天路”的“天河”也即将全线贯通,这条特殊的河即指“南水北调”工程。与“天路”一样,“天河”也是一条造福于民的利民工程,可谓“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电影《天河》就全景式再现了这条壮举之河的艰难成形过程。

“南水北调”工程通俗讲就是将长江丹江口的水通过“天河”引至京津华北等地,以福祉等地人民。近年来,华北地区日渐缺水,尤其北京,随着人口总量超过2000万,用水,用好水问题日渐突出。长江丹江口却水资源充足,洪水季节水患泛滥成灾。以“天河”将丹江口多余的水引至缺水京津地区,既解决了长江水患泛滥问题,又补缺了华北水荒严重现实,乃共赢互利大好事。

“南水北调”是一项举世瞩目的大工程,要想通过100多分钟的电影全景式细致展现显然不可能。影片聚焦了工程形成过程中最牵动人心也最触及人利害关系的冲突矛盾极点——搬迁,以此为重点,再现国家大家与小家的多重关系。以情动人,以爱暖人,爱感苍天,情涌大河,《天河》紧紧围绕“情”与“爱”,深动再现党民鱼水之情,官民船水之爱的感人一幕幕。

片中对于亲情的表达最为细腻,董望川和周晓丹两个大家庭,周父是老一代水利人,与董望川惺惺相惜,在工作方面绝对是支持,周母就是退休在家的家庭主妇,跟周父对待女儿的问题也有分起。董父虽然不是水利人,曾经是一名村长,在南水北调拆迁、移坟问题有着突出的贡献,并且为有市长儿媳妇下跪的惊人举动,更与他的爱犬上演一段人狗情。董母是全片主要人物中塑造的最单薄人物,而董望川周晓丹的女儿,青春叛逆期的她偶尔也会小调皮一下,在看到周晓丹诊断书后,一场催泪的大戏在所难免,相比以上几位,董望川的表弟则塑造的更加丰满,作为大老板、污染大户,市长嫂子周晓丹上任自然后拿他开刀,一场场斗智斗勇的好戏不断上演。

133453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