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电影《勇士》观后感(2)
想想我们的学生,他们享受着这个社会给他们创造的优厚条件,冬暖夏凉,再也感受不到十年寒窗,再也感受不到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只知享受。我想,他们就是缺少了信念,才变得懒惰,不思进取,正所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因此真应该让这些孩子感受一下电影《勇士》,相信他们定会被这部电影所感染,相信他们定会被王冬宇的故事所感动,他们的内心定会产生共鸣:我们太幸福了,应该好好学习了。
我们生活于和平年代,虽无法身临其境地感受当时的场面,但这部电影却可以让我们感受和感悟红军将士们为了理想信念视死如归的精神。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你可以披荆斩棘,扬名千古;也可以随波逐流,洒脱来去。但我们若能拥有坚定的信念,敢于直视自己的人生,拿出“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豪情,拿出项羽“破釜沉舟”的勇气,我们定能战胜一切困难,创造一个又一个的奇迹,成为新时代的勇士!
红军电影《勇士》观后感4
伴随着十九大的胜利召开,天气越来越好,结束了连续一个星期的阴雨绵绵,更让我开心的是,我被推荐到小礼堂观看军旅电影《勇士》。
电影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人民英雄的雕像,紧接就是讲述了红军长征途中强过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的事件。一路上,红军可谓举步难进,前有强兵,后有追兵,侧有散兵,但我们的红军因为心系人民的生死存亡,他们不畏艰难,冲进了枪林弹雨,突破了层层追击,用一天时间走完了二百四十六里,并且提前整整一小时到达目的地。当然我们的红军也因为赶时间而牺牲了许多战士。看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了毛泽东主席的两句话:“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我的双眼不知不觉模糊了,是啊,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勤奋地学习呢?
红军他们过的不是柳树倒映、清澈见底的河流,而是波涛汹涌、白浪滔天的大渡河;他们走的不是绿草茵作文http://Www.zUoWEn8.coM/茵、平坦舒适的小道,而是连绵起伏、悬崖峭壁的山路;他们过的不是玉石铺成的大桥,而是一条条铁链连接的泸定桥。他们那义无反顾的革命理想和信念,是多么的崇高啊!我们有什么理由不把这种精神传承下来呢?
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我们一定要牢记革命理想传承革命精神。列宁曾经说过:“如果忘记了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忘记了过去艰苦的革命岁月,那我们就不会好好珍稀今天来之不易的生活。”所山我们要从小立下志向,为了祖国和人民努力学习,奋发图强。
让我们尊老爱幼吧,作为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孝敬父母,关爱他人。
让我们热爱生活吧,作为一个新世纪的公民,怀着感恩的心,过好每一天。
让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革命主义精神,刻苦学习,奋发图强,建设有社会主义特色的祖国,为人民、为社会、为祖国做出应有的贡献和回报。
红军电影《勇士》观后感5
该片讲述了1935年5月,中央红军部队在四川省中西部强渡大渡河,主力由安顺场沿大渡河右岸北上,红四团官兵在天下大雨的情况下,在崎岖陡峭的山路上跑步前进,一昼夜奔袭竟达120公里,按时到达泸定桥西岸,创造了人类行军史的奇迹!
很明显,这是现在拍的影片。从电影表现手法、画面风格,到情节设计、人物语言等都能看得出来。不像原来战争片那种完全正面去表现。可观性强多了,能吸引人看下去。
虽然里面也还是有表现的比较刻意的地方,总体来说值得一看,特别是作为教育影片集体观看还是不错的。
红军当年的条件的确是非常艰苦,人需要有意志才能撑住,人需要有好身体才能顶住。所以活下来的老红军身体都是杠杠的!不乏寿百龄者。
按说当时国民党军队驻守着,应该是处于有利地位的。枪炮精良,以逸待劳。红军方面呢,不说是千里奔波,也是行了二百多里路,属于疲惫之师。为什么能够飞夺泸定桥呢?这样的天堑,当年拦住了石达开的队伍,而且没能够拦住红军。
我以为,关键在于红军有坚定的意志,大无畏的精神,不怕牺牲。双方方都在向泸定桥进军,何以红军创造了世界上陆军徒步行军的奇迹,先行到达?对战时,红军是一个人倒下去,后面的人接着跟上去,前赴后继。中央军方面,形势稍有不利,将士都开始后撤,没有坚持到底。就像里面一个俘虏说的,当兵是为了混口饭吃。所以他们爱惜自己的性命,不会去拼命。
当然,还有一个可说是天意。据说当年石达开要渡河是,下了百年不遇的大雨,河水暴涨。自然条件不允许。红军没有这个问题,真是老天眷顾。
红军电影《勇士》观后感相关文章:
★ 勇士电影的观后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