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雨人》的观后感(2)
我想感谢,感谢再看《雨人》带给我的收获!
已经是第二次看《雨人》了。但这次的感觉更为深刻,因为我已经是一名工作一年之久的孤独症儿童训练老师了。站在一个孤独症教师的角度看《雨人》,不免心生遗憾——如果雷蒙自幼便能接受现在这样的干预、训练,我想他的生活将不仅如此而已!从另一个角度,我又暗自庆幸——中国的孤独症事业蒸蒸日上,我们有大批的专家、训练机构、训练者,这是我们的福气!同时,我也深感压力与责任——作为一名实践者,我背负着千万个“雨人”的未来。不仅仅限于同情和怜爱,更要站在前沿,为我们的孩子争取更美好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
让我们携手同行吧!
电影《雨人》的观后感4
沟通的障碍并不是因为智力问题,而因为每个人都需要被关怀,每个人都需要爱,只不过接不完的电话、处理不完的事务、解决不了的难题,让我们往往忽略了倾听。
在旅程中,弟弟总是抱怨哥哥无法与自己沟通。他一次又一次的摔门、拂袖而去,大吼大叫,把内心的暴躁和不满一次一次的发泄。可是,只要他能耐心的询问和倾听,总是可以从雨人口中得知令人感动和惊讶的秘密。倾听,是连接人心的纽带,让我们放缓前进的步伐,坐下来品一杯清茶,用心聆听。
任何东西都无法抹去我们心中的亲情,就算与家人相隔甚远,我们的心底深处仍然倔强的保留着那些与家人共处的回忆。
可爱的雨人那么大岁数了还叫着DAD,看到热水歇斯底的尖叫,他的“一垒,二垒”的对白、他的那张发黄的照片,都是他对弟弟和家人的热爱,他把这份爱放在心底的最深处,保护在最安全的地方,一旦被触碰到,他的回应方式非常激烈。
最后弟弟面对金钱已近不再那么功利,面对即将来临的离别,他的心中是多么的不舍,憨憨的雨人竟然主动把自己的额头与弟弟贴在一起,持续了很久很久,此时弟弟尽不知说些什么,我想他们是在进行心灵的沟通吧。
电影《雨人》的观后感5
这部电影放在我硬盘一角已经很久,断断续续的看却一直都是半途中断,平淡的情节让我一直提不起劲来。看电影也讲究时节,前段时间,一些事情让我困惑迷茫甚至抑郁,我不想去看新电影,连旧电影都不想重温,新鲜的事物让我畏惧,担心它让我失望后悔。也许是过去了太久,我拾起了这部落满了尘灰的雨人。
这部电影在美国也算得上是传奇了,Rain Man成为了美国人的'一个专有名词。Rain Man是一个智力偏低的人,怪异的行为却和惊人的数学才能结合在一起,这也正可谓上帝是公平的。每天准点看电视,睡觉,吃同样的食物,把鞋摆在床尾,穿布鲁克林K市场的33号内裤,分开记蓝色和红色笔记本,可以准确无误的说出几月几日航班失事,紧张时念念有词,是的,这便是Dustin Hoffman给我们塑造的这样一个人物。在Hoffman的演技下,阿汤哥也成了陪衬。无论是一言一行,Rain Man这个形象都充满了Hoffman的影子。而事实上,Tom Cruise也不赖,西装墨镜下一身帅气,喜怒言行皆上佳,只是和Hoffman相比,缺少那种难度。而美国人也的确是对这类形象的人物比较有爱,Tom Hanks的Forrest Gun以及Sean Pan的Sam都获得了极大的成功,而Rain Man早已成为了其中的经典。
年轻帅气的阿汤哥,让人眼前一亮的霍夫曼。故事简简单单,并没有特别煽情的段落,不刻意讨好,不哗众取宠,让人看起来十分舒服,让人感动在不知不觉中。
电影《雨人》的观后感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