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钢琴师电影观后感作文

关键词: 海上钢琴师电影观后感作文,海上钢琴师感想,电影
文凤0 分享 时间:

在爱情里,1900最终选择回到一生生活的船上,“爱一个女人,住一间屋子,买一块地,望一个景,走一条死路,太多的选择,无所适从,漫无止境,茫茫无际。“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海上钢琴师电影观后感作文,希望大家喜欢!

海上钢琴师电影观后感作文1

才看了《海上钢琴师》,是一如既往地意大利影片风格,把所有的理性思考都承载于感性的情节之上。于是开始比较,《天堂电影院》、《美丽的西西里传说》还有这部《海上钢琴师》应该如何排名?!

《天堂电影院》是唯一一部让我可以看完之后接着再看,哭完之后接着再哭的电影,尽管就连最懂我的枕边人也不了解这是为什么,也许这才是这部电影的真正魅力之所在,是那种感念和情怀永远地萦绕在心间,挥之不却。

《海上钢琴师》也不例外,一个音乐天才,天才钢琴师的传奇人生,传奇里有些苍白和荒凉,一个把彼生的命运都与一艘船和一望无际的大海仅仅相连的音乐奇才,最后与生于斯,长于斯的船一起,在海上走向终结,伴随着那一声爆炸声,或许耳膜受到的震撼远远逊于灵魂受到的震撼。

人生到底是为了什么?名和利?繁华和浮世?未来是什么?用已知去探索未知,还是在没有尽头的未知前唯唯诺诺。“1900”到底是懦弱胆怯还是真的不像踏入世俗?最后为什么“康”能在知道“1900”逃避的选择后转身离去?我相信这部影片不是在为懦夫喝彩,也许恰恰相反,这部片子是向那些所有的惺惺相惜的英雄致敬!

换了是我,当我知道好友的最后选择时,我还能否从容转身,由他最后一次任性甚至不惜自己的生命,用生命去完结对未知的恐惧。也许“1900”才是最大的赢家,因为他用可数的琴键奏出了令人人都动容的乐曲,即使他从未上过岸,但他的听众换了一茬又一茬;他有极大的、可怕的控制欲,使他期望所有的一切都能在他的掌握之中,尽管他的世界小得只有88个琴键和那艘永远在海上颠簸的船,所以当被誉为“人世间最美好的情愫”——爱情,向他展臂的时候,他还是犹豫了,还是没能将他的双脚挪动过仅仅几十级的爬梯,走向充满诱惑和美好的大世界。

也许他的内心世界我们只有通过那一首首没有乐谱的音乐而读懂,或者说心领神会。终于明白,为什么好的音乐会使人泪流满面而又悄无声息,音乐是上帝最温柔的语言,也是人类最柔弱的情感。那首因为爱而滋生的曼妙音乐一直没有题名,也许这也与古代那些命名为《无题》的诗歌遥相呼应,太多太多动人心魄的情怀不容我们小觑,真正就是在那一闪念,整个人的内神经会被震撼。

选择是理性的,也是感性的,关键在于哪种选择更适合自己,遵从感性的选择发乎情,遵从理性的选择则将情感收敛而止乎礼。

海上钢琴师电影观后感作文2

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这一点在影片中被充分地体现出来。首先,因为1900是个弃婴,没人知道他的生日、出生地、原父母,他没有身份证、出生证明等等一切正常公民应有的证件,因此在这个世界看来,他可以说是根本不存在的——他并不存在与所谓的人间,他更像是一个诞生在大海上的精灵,与世俗的人们截然不同。

这样类似于神话的元素在影片中有更多体现。当幼年的1900透过舞厅大门看向舞厅内时,他所看到的场景是模糊而迷蒙的,仿佛是尚未接触过人间的精灵(我并不同意称他为天使)拨开朦胧的云层,或是滚动的海水第一次看向人间。既然人们眼中的神怪世界是虚幻朦胧的,那么反过来,从神怪,或者1900这样的精灵的角度,人类世界必定也是一片迷幻而不真切——“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第三处神话元素是这部电影中我最喜欢的一个片段——迈克斯与1900的相遇。初次登上轮船,因为途遇风暴,受不了船只的颠簸而头晕目眩的迈克斯为了找个可以呕吐的盆跌跌撞撞地摸索到了有着钢琴的舞厅附近。接着迈克斯的头顶传来一个声音:“嘿,康恩牌,怎么了?”在这里,我认为1900对将迈克斯小号的品牌名用作迈克斯的称呼很巧妙,因为尚未密切地接触人间的1900心中几乎只有大海与音乐,而当他逐渐与人间建立起联系后,“康恩牌”就变为了“迈克斯”,直到最后他亲自断绝了与人间的联系后,“迈克斯”又变回了“康恩牌”。

听到声音,迈克斯抬起头,发现一位从未见过的青年衣冠整齐,在不断摇晃的地板上站得笔挺,脸色还挂着愉快的笑容。在这之前,迈克斯就听说过关于海上钢琴师的传闻,但此时在阴暗空旷的舞厅里,伴随着窗外的电闪雷鸣,眼前的人比起钢琴之神,更像是幽灵。随后1900带迈克斯走向钢琴,1900步伐轻快而丝毫不晃动一下,迈克斯却踉踉跄跄,几乎站不起身来。这鲜明的对比正反映出1900不同于常人之处,仿佛有什么超自然力量让他对滔天巨浪的摇撼无动于衷。

还有很值得一提的是一个重要的意象——烟。影片中,迈克斯以及意大利农民都为1900递过香烟,并都被拒绝了;1900走下舷梯准备迎接陆地时,画面也给了足够的空间呈现出缓缓上升的黑烟;1900与杰尼“斗琴”时,香烟作为一种比赛道具频繁的出现……无数个关于烟的镜头,我认为这大约也反映了1900“不食人间烟火”般的特殊,不知这是否有些牵强。

诸如此类的镜头都指明:1900并不是活在世俗中的“人类”,他是一个由海洋与音乐组成的纯粹的精灵,不受半点尘世里追名逐利风气的污染。当人们的眼中都投射着城市林立的大厦时,他的双眼中是海洋起伏的波涛。他以旁观者的视角俯瞰在人世挣扎的芸芸众生,他可以为贫民带来快乐,也可以犀利地洞察富人内心的秘密(他对所有人类并没有怜爱或同情,这也是为什么他不能被称作上帝或天使)。他曾被吸引着踏上陆地,但人间的复杂与污浊让他透不过气——人们在无限的欲望和利益中挣扎,因此永远无法得到无限的幸福。于是他返回了自己的海上世界,将与生俱来的纯粹延续至生命的尽头。

海上钢琴师电影观后感作文3

或许每一个人心中都会有一个专属他的圣地,在心百回千转的褶皱。——题记

海边的细沙洴澼在湛蓝的浅滩里,微风拂过海面,泛起世间最美的涟漪。无边的光向四面聚拢,投射世间的美好。黄昏的海,晚霞与蔚蓝酿就炫目的晕。那一抹光的猩红,海底深处,恍惚中那是绚烂的圣地。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蓦地想起《海上钢琴师》中的一句话:你只要留神,就能从那些人眼中看见自由女神,看见美国。或许在那一刻,美国已不是单纯意义上的美国。就在布达拉宫山脚下,听着古老梵唱那钟声想起,从头往下精神的肃穆。或许那就是圣地的意义。

不知道为何,这几天难以入眠,耳畔总是响起流水的声响。又或许是在睡梦的世界里下起了雨。每一滴的雨仓促砸在我的眼前,我的耳畔。鼻子能嗅出那洁净中淡淡的海腥味,感受那从天穹微弱的呼唤,血脉中来自蔚蓝的亘古复鸣。那是海水圣洁的遗体,涤荡世间的黑暗。或许这个世界就是一艘大船,而我们乘着它,在茫茫大海之中泅渡,寻找人生的圣地。殊不知我们早已身处其中。

侧耳聆听的少年,化作万千,溯游岁月的圣地。那一刻,心与精神同在,遁入无边的浩渺。

人们从中诞生,海就是我们的母亲。从氨基酸道蛋白质,从细胞到胚胎,从弱小到强大,我们从中一步步地走来。而她已矢志不移的心包容着我们,为我们孕育文明。人类同时也一步一步了解自己的母亲。新航路的开辟,航海贸易的发展,我们进一步了解她,同时她也进一步地付出。当海上军事的发展,一个又一个的强国拔地而起,那不也有她的功劳。当无边的硝烟蔓延,一条又一条的破船流淌水面,她只能暗自神伤。

138644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