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2)
“希望是美好的事物,也许是最美好的事物,美好的事物从不消失。”《肖申克的救赎》中主人公这样说,的确,只要我们心中希望的太阳普照心扉,永远为我们驱走阴暗与寒冷,我们最终能将那美好的事物变成现实
安迪通过二十年的牢狱生活实现了自我救赎,其实他还将救赎之道展示给了他的狱友们《那就是无论在何种逆境下,都不要放弃希望,都要心怀对自由、人性的向往和追求。老布的死使得安迪的展示看似并不成功,但实际上,安迪越狱后,狱友们对他的谈论和怀念不是安迪播撒的这种追求的种子么?无论条件如何艰苦,我想,这些种子终有一天会发芽、长大,直至有一天成长为参天大树,突破束缚的牢笼,将枝桠伸向蔚蓝、自由的天空。
安迪爬过臭屎沟,奔向了自由、阳光明媚的墨西哥海湾,他潇洒的转身离去,而他留给我们的是无尽的思考和思考之后的追求和坚持,愿与每一个看过这部电影的人共勉。
关于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4
心灵以自由和希望而飞翔
无论我们曾经怎样的沉沦和不羁,怎样的失去光明,但千万不要放弃理想,放弃那份希望,人类追求自由与公正的脚步是无法阻止的。因为“有一种鸟儿是永远也关不住的,因为它的每片羽翼上都沾满了自由的光辉”,希望是关不住的,锁不牢的,是有翅膀的鸟,是流动的空气,是息息尚存的呼吸,是永远无法遏制的,是任何黑暗都无法染指的。——题记
我仍记得,安迪刚刚到达肖申克时,典狱长说:“把良心交给上帝,把贱命交给我!”我无法忘记他在说这句话时的样子,极度恐怖的表情,双眼如同邪恶的豺狼,粗短的手指不停地挥舞,仿佛地狱的魔鬼。可笑的是他的手上有一本厚厚的圣经,十字架的光芒极其悲悯地映照每个人的脸,如上帝的眼睛,慈悲地望着每一个人的灵魂,仿佛陈述着来自天堂的救赎,却又无力挽回这一痛苦的结果。
可安迪很少有大喜大悲,他有着坚强的意志,这是如此,瑞德在第一天晚上就因为判断失误而输掉了两包烟。他在天台上冒着被推下楼的危险,为监狱的警官提出了合法“逃税”的方法,从而为每人赢得了3瓶啤酒。在49年的春天,一群肖申克监狱的犯人,坐在天台上享受着冰凉的啤酒。“如同在整修着自家的屋顶”,“我们感觉自己就如同造物主般自在”,倚着矮墙的安迪,英俊的脸上有着难得的微笑,如同刺破黑暗的一缕光芒。也许他生来就不平凡,因为在此他依然相信希望。
与安迪相比,布鲁克斯——老布,似乎就显得十分遗憾与可悲,他的生活如瑞德所说:“开始你恨他,不知道为什么一道墙割断你的未来。然后你适应它,慢慢习惯这样的生活。最后你离不开它,离开了就不知道怎么生活下去,这就是体制化。体制化了”,老布就属于这样一个人,他在狱中就已经害怕假释成功,在出去坐在车上时,无助的眼泪慢慢地滑下,他最终无法摆脱那样对没有一点约束的生活的恐惧,自缢而死,令人可悲可叹。他,放飞了杰克,却禁锢了自己。也对,当一个人有大把大把的时间可以挥霍时,会觉得每一种生活方式都是一种折磨;当一个人连一粒一粒粉尘都想要珍惜时,会觉得世间的一起一灭都是诱惑。可不但他,就连瑞德都有如此感受:“希望是一种可怕的东西”,可安迪不这么认为。只有《费加罗的婚礼》响起的那个一刻,所有的犯人被这恍如隔世的声音震撼了—一丝来自俗世的气息带着自由的感觉。哪怕只是刹那的停留,哪怕只如一个飞掠而过的闪光,却似乎唤醒了囚犯心底里一丝尚未完全泯灭的东西。或许这片刻的清醒,刹那的释放,将带来更沉重的压抑,就如揭开伤口上的血痂。但这不算什么,安迪与囚犯,他们需要自由,哪怕身体上做不到,只有心灵才感受得到,哪怕只有那么片刻,依然是他们的渴望。在安迪的同化能力下,瑞德也明白了希望,监狱的体制化生活丰仿佛一种扭曲的诱惑。它如同生活中的梅菲特斯,有着千变万化的面孔,然而我们不是幸运的浮士德,不会有天使来同魔鬼争夺我们的灵魂,上帝,尽管没有弃儿,但也没有宠儿。他在面对假释官的时候说:“我没有一天不在后悔,我回过头去看看往昔,那个愚蠢的男孩儿犯下了可怕的罪行……小男孩早已不见了,只剩下这个厌物,垂垂老矣。”
在对自由与希望的热爱的驱使下,爱好地质学的安迪用一把小锤子为自己打开了通往自由的门,尽管那样的过程十分艰辛,可有知识的他用了19年的时间完成了瑞德认为需要600年才能完成的事情,令他获救的,是一把小石锤,一张女明星的大海报和一颗热爱自由的心以及相信希望的信念。我无法忘记剧中的一句话“安迪朝自由爬了五百码”,从下水管道出来后,暴风骤雨与雷电似乎在恐吓,闪电如一把明刀般斩断了黑暗,他承受着暴风骤雨的吹打,却得到了自由,他展开双臂迎接苦难,那一瞬间,在我的眼里,恍恍惚惚看到他不是安迪,他是耶稣,他,就是上帝。当初的上帝,在人间受尽苦难,却褪去平凡的肉体,成为了万民所敬仰的神。而安迪他也是在肖申克里受到了许多的冤枉和苦难,但最终是他点燃了自由的火光。
关于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5
《肖申克的救赎》这部老片子,其实我在很早之前就已经看过一遍了,这几天又刷了一遍,从拍摄到现在,历经十几年的老片子依旧充满了魅力。主要讲述了银行家安迪的“自我救赎”,为了重见光明、追求自由的故事。电影中传递给人一种对自由的强烈渴望之情和对希望的坚持,具有着不屈的信念。这部电影真的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学习。
肖申克,并不是一个人名,而是一座监狱,顾名思义,就是关押犯人,让人改过自新的地方。在这里犯人们无论干什么都要报告,最终让他们成为失去灵魂的行尸走肉。希望、自由和尊严在这里已经消亡殆尽。正如瑞德所说:“刚进入监狱时,你痛恨周围的高墙;慢慢地,你习惯了生活在其中;最终你会发现自己不得不依靠它生存。”在这部电影中,监狱已经被赋予了更深层次的意义。
老布,一个已在监狱里度过了半个世纪的七旬老人。在这里他可以凭着自己受过的教育来赢得一点点其他犯人的尊重。有一天,得知自己被释放的老布,第一反应反而是恐惧。像笼中的鸟儿被关的太久之后已失去了飞翔的能力一样,老布已没有了在社会上生存的能力,因此不可避免地被社会淘汰了。事实上,老布也曾尝试着融入社会,可是五十年的距离成了不可逾越的障碍。最后老布在一间昏暗的房子中自杀了。
老布的悲剧令我们心痛。电影里,瑞德认为老布的悲剧是因为体制化,并觉得自己,甚至是整个监狱,都正在沦为体制化的牺牲品。那么从现实来看,一些心理素质不强的学生也正在演绎着同样的悲剧。有些学生在学校里待了太久,进入社会后,像老布一样,因为缺乏生存的能力而得不到社会的认可。在经历挫折之后,就不堪重负而了断自己年轻的生命。
安迪本来是一个年轻而有前途的银行家,可是他被冤枉杀死了自己的妻子,只不过凶手没有找到,被判了两个无期徒刑。进入了肖申克的高墙之内,安迪除了遭受了严格的管理体制,还收到了"三姐妹"肉体上的折磨。遇上这样的事情,谁都会失去理智,然而安迪却例外。
安迪从不抱怨生活的不公,只是默默地努力去把握住自己的命运。冷静、勇敢、顽强、从不放弃用智慧来进行反抗,这正是安迪的不同之处,也正是我们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所缺乏的。面对困难,我们总是过于浮躁,急着去抱怨而不是去思考;总是过于怯懦,急着逃避而不是去面对。这也是我们要向电影中的安迪学习的。
当所有人认为安迪要被压垮时,他在一个暴雨滂沱的夜晚爬过500码的充斥着恶臭的管道后寻获了属于他的自由。20年的时间,一把石锤再加上安迪不屈的信念和对自由的渴望,最终挖通了一道瑞德认为要600年才能挖通的道路。实际上安迪始终都是自由的,他的心灵并没有被肖申克的高强所束缚,对自由的渴望和对逃出去的信念也从未动摇。因为制度只能规范一个人的行为,却不能禁锢人的思想。
关于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