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遗愿清单》观后感范文(2)
做为活着很累的我们真要冷静思考这两个问题:我们短暂的一生让我们真正意义上的高兴过吗?我们辛劳的一辈子能给其他人包括亲人带来过真正意义上的喜悦吗?
在我看来真的说不清楚。
有着虔诚信仰的修车人卡特在和什么也不信的富商爱德华周游世界、完成了一个个遗愿之后不久就去世了,爱德华则在十几年后也走到了生命终点。后人将他们俩的骨灰用咖啡桶盛着送到了喜马拉雅山上,遂完成了这哥俩最后一个心愿。
电影《遗愿清单》观后感范文4
周末休息看了一部老电影The Bucket List(中文译为遗愿清单)。Bucket list这个英文词组的本意是今生愿望清单,就是罗列有生之年要做的事或想实现的愿望。电影名的翻译受剧情影响,讲述两个身份迥异、社会地位悬殊但都身患重病的老先生—爱德华和卡特,在病房相遇,又同时得知各自将不久于人世。于是他们决定不在医院等死,而是列一个今生愿望清单,然后行动。
这不是一个悲情电影,剧中不少轻松幽默的情节。比如他们讨论是土葬还是火化的问题。爱德华说:我有狭小空间恐惧症,土葬的话我会很难受的。不知道棺材里放个铃铛是不是有帮助。卡特说,那就火葬呗。爱德华说,不行,我受不了高温的煎熬。
这也不是一部喜剧电影,随着剧情的发展,两个老先生的对话涉及了各自的人生经历、信仰和对人生意义的探讨。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从卡特嘴里说出的故事。他说根据古希腊传说,当你的灵魂到达天堂门口的时候,神会问你两个问题,然后决定是否让你进去。第一个问题:Have you found joy in your life?你有没有在你的生命中找到喜乐?第二个问题:Has your life brought joy to others?你的生命有没有给别人带来喜乐?电影没有说是不是两个问题的回答都是Yes才能进天堂。但是我相信,两个回答都是yes的人生是美满的,也是我愿意追求的。
电影《遗愿清单》观后感范文5
人生,就是由一个遗憾、再一个遗憾累加组合而成的,当你最终即将面对死亡的时候,就会发现这一生中,有太多值得尝试的事情,却被你无情地错过了……爱德华·科尔是一家健康医疗机构的CEO,可是他却发现自己也成为了一名病人,入住到他自己经营的医院里。也许不知道何谓“风水轮流转”,毕生都积极推行“一个房间两张病床,谁也不能搞特殊”的经营理念的爱德华,也只好自讨苦吃地做好和别人共同分享一间病房的打算。
爱德华在医院的室友卡特·钱伯斯,是一个来自于完全不同的世界的机修工人,八竿子打不到一起的两个人,却在生命最后的几个月时间里有了交集。卡特虽然出身于工人阶级,而且当了一辈子的技工,其实他一直梦想着有朝一日能够成为一名历史老师,只是命运与突发的事件打乱了他的计划……可以想见,这对60多岁的老人最初的时候是多么地合不来,因为身份地位相差的太过悬殊,卡特更是处处表现出了一种谦逊随和的卑微,存在于他们之间的惟一共同点,似乎就只有生命残存的那几个月的时间了。
卡特有一个秘密的小本,上面记录的都是一些他想做却未曾实现过的愿望,他称之为“遗愿清单”。爱德华在无意间偷看到了卡特时不时拿出来看看的清单,这个从未有过信仰、从不相信上帝、只相信自己的人,先是对着清单说了一大堆废话,然后自顾自地做出一个决定:与卡特一起跑遍全世界,来实现清单上的愿望……当然,作为一名亿万富翁,爱德华有充足的理由将自己的愿望也加到了清单当中。
很快,爱德华和卡特就经历了各式各样的历险,包括从高空中的飞机一跃而出、驾驶着福特野马赛车你追我赶、参观金字塔、参加狩猎远征等等……爱德华还主张来一场和舞女的纵夜狂欢,但深爱妻子的卡特却拒绝了这一行为,即使爱德华坚持说:放纵不等于不忠,只是偶然的放松而忆。卡特会感激这个陷阱的。
然而,随着清单上的列项一条一条被划去,却有更多的愿望加入进来。生命的最后几个月,让卡特和爱德华真正明白了生活的含义,他们用时间赋予给他们的洞察力和幽默感,令生命变得彻底地圆满,同时也发现了那个一直隐藏起来的真正自我。
电影《遗愿清单》观后感范文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