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南梁精神及其时代启示观后感心得体会10篇

关键词: 南梁精神及其时代启示观后感,南梁精神及其时代启示心得
巧绵0 分享 时间:

刘教授从“庆阳孕育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南梁精神的深刻内涵、南梁精神的时代启示”三个方面作了阐述。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2022南梁精神及其时代启示观后感心得体会(10篇),希望大家喜欢。

2022南梁精神及其时代启示观后感心得体会1

70年前,一次闪烁着革命理想光芒的远征,在中国人心中留下了挥之不去的长征情结。70年后,我们穿越时空回望历次长征纪念活动,透过这扇特殊的窗口,感受到了长征宣传的与时俱进,感悟到了长征精神的历久弥新。这次人类历史上空前未有的战略大转移,是1931年初至1935年初统治党中央长达四年之久的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错误所造成的结果,是中国共产党人纠正这次左倾错误,战胜千难万险,足以引为自豪的英雄史诗。

红军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是战争史上的奇迹。到底是什么使原本弱势的红军冲破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堵截,使红军愿意抛头颅洒热血,使红军历尽艰辛,克服险阻最终走向胜利呢?是信念,是千千万万红军心中珍藏着的让人民翻身做主人、过幸福生活的信念!而长征精神,就像一座永远的丰碑,永远树立在人们的心中。

我不禁想起那一个个感人肺腑的长征故事:一位掉队的小红军在极度饥饿、疲惫的情况下,巧妙地说服陈赓同志放弃对自己的帮助,最后牺牲在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接受党组织交给的任务,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一位首长把仅存的青稞面留给了战士,而那位战士最后又把青稞面还给了首长……艰苦奋斗、舍己为人等多么宝贵的长征精神,它们就像一颗种子在我心中生根、发芽……

记得我刚学自行车时,爸爸老在车后面扶着。一天,爸爸对我说:“你练了这么久了,该自己骑了吧。”我很不情愿地大声喊:“不要啊!万一我摔下来怎么办?”“好了好了,不放就不放。”爸爸笑着说。我又骑了几圈,风在耳边呼呼地响,感觉特别爽。这时,不知怎的,车头好像跟我作对似

还有一次,我参加了校运会的几项比赛。到最后一项长跑时,我箭一般地向前冲去,一路遥遥领先。可是,才跑到一半,我就精疲力尽了,速度越来越慢,后面的两名同学也追上了我,得意地向我瞟了一眼。我上气不接下气,真想停下来不跑了,可看到同学们那着急的样子,听到大家为我的加油声,我想到了“红军不怕远征难”,二万五千里长征都不怕,我怕什么呢?我顿时有了信心,带着全班同学的期望奋力向前跑去。“加油,加油!”在同学们的欢呼声中,我就要到终点了。于是我加足马力,近了,近了,奇迹般地超过了前两名同学,到了!在接触红线的那一刻,我体会到了,坚持就是胜利!

在学习中,我也常常想起红军,想起二万五千里长征,这时候全身便充满了力量,学习劲头更足了,每年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好评。

通过这些事例,我懂得了,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像红军那样,必须有不怕困难的精神才能成功。因此,我觉得,长征精神是永久弥新的,长征是永远的丰碑!长征精神永远鼓舞着我前进!

2022南梁精神及其时代启示观后感心得体会2

在学习党史时,听到领读者一句“南梁集市曾经是一个热闹的去处……”立即引起了甘肃省政协经济委党支部成员的特别关注和热议。在血与火的革命斗争中,在数十载的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中,它像极了一块未曾打磨的璞玉,温润和静。细品《南梁革命根据地史》《南梁红色故事》中经济领域的相关内容,仍有很多开拓精神、大道法则和求实作风值得今天借鉴传承。

第一,设立集市,坚持公平买卖。公平竞争,是商品经济的基本法则。早在1933年4月,陕甘边区革命委员会在薛家寨下面的亭子沟设立了集市;同年10月,薛家寨失守;1934年2月,革命委员会在南梁恢复成立后,刘志丹、习仲勋等同志又先后在南梁的荔园堡、洛河川的胡皮头设立集市。在集市上,红军坚持公平买卖,又实行了“先让群众买”的规定;从严维护集市秩序,又不干扰集市交易。这是我党初期发展贸易、推动根据地经济建设的探索和大胆实践,既坚持原则又体现灵活性,很受群众欢迎,“极大地方便和活跃了根据地的经济”。学习南梁史,就是要传承老一辈革命家敢闯敢干、公正为民的革命品质,在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中有创新。

第二,打破封锁,实行开放搞活。畅通循环的经济,才是真正健康的经济。当时,边区规定每月初一、十一、二十一为集日,群众买卖自由,并设法与白区通商。但敌人封锁边区,集市设立初期,“白区商人来赶集做生意的不多,只是少数”。苏区的山货和禽畜产品出不去,白区的布匹、纸张、油墨、食盐等物品进不来。只靠当地物资进行贸易,集市活跃不起来,也不可持续。习仲勋同志摸清情况后,指示边区政府“对白区商人实行欢迎保护的开放策略”,将苏区的物品廉价卖给他们,确保通行安全。这就同白区做生意经常受到军阀、土匪的洗劫,形成了鲜明对比。同时,开设银行、发行“苏票”,着力解决货币循环和流动性问题。通过多种举措,“白区来的商人渐渐多起来”。有进有出,余缺互补,才能提升群众的生活水平,也会促进生产建设。学习南梁史,就是要传承老一辈革命家尊重规律、遵循规律的科学理念,在“一带一路”中把握机遇。

第三,躬身市场,及时解决问题。坚持问题导向,解决突出矛盾,是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在革命岁月里,习仲勋同志经常带着蒋子伟等人到集市上与群众聊天,了解交易情况。他敏于发现问题,勤于问计于民,也善于解决问题。比如了解到集市影响不大,他就“组织秧歌队、社火、皮影戏班子在街道演出,扩大影响”;了解到集市不够开放、白区商人有顾虑,他就“主动与白区来的商人交朋友,请他们到刘志丹的家里吃饭做客,商谈边区和他们做生意的事”;了解到集市低潮的原因是钞票流通问题,他就在集市设立兑换处,开集、散集时可自由兑换,“一元‘苏票’兑换一个银圆”。经过不断努力,问题少了、情绪顺了,经济秩序就建立起来了。学习南梁史,就是要传承老一辈革命家直面问题、勇于尽责的担当精神,主动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中有作为。

第四,多措并举,推动经济繁荣。经济系统是多层次的,各个层次间的利益协调是经济复杂性最本质的问题。只有坚持系统思维,才能抓住整体和要害。在刘志丹、习仲勋等同志的正确领导下,边区政府采取了多种措施恢复经济,推动经济发展。例如面向群众开展工作,采取休养生息,不向老百姓征收任何形式的捐税、派款;颁布“十大政策”,推动财经粮食政策实施,建立集市、促进贸易,实行开放搞活策略;设立边区政府银行,印制发行“苏票”,建立自己的金融货币体系;重视人才,“大胆起用弃暗投明的原国民党庆阳县第四区区长高名山”,高名山带着两名工人就地取材,用手工制成了精美的布币,群众称为“苏票”,等等。同时,金融是经济的核心,经济又镶嵌在社会之内。南梁集市,正是刘志丹、习仲勋等同志着眼根据地经济社会统筹发展,准备军事斗争的先手棋和长远打算。学习南梁史,就是要传承老一辈革命家长远考虑、整体谋划的系统思维,在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有作为。

第五,从我做起,注重营商环境。营商环境,至关重要。书中讲到,有一个白区商人,第一次到南梁做生意,见了一个站岗的红军战士就塞纸烟和钱,战士把钱摔到地上,气愤地说:“糟蹋人!”商人吓得不得了,心想是不是给少了?刘志丹和习仲勋闻讯后,赶快派干部去向这位商人道歉,说明道理,并当着商人的面批评战士不懂礼貌,说:“应该讲明红军的纪律再退钱,这样鲁莽是不好的。”商人连连说:“我不知道红军纪律这样严明,这样我们商人还怕啥哩。”这件事一传十、十传百,传遍了白区。“许多白区的商人因此受到革命思想的影响,逐渐变得同情革命,一些商人甚至冒着杀头的危险为苏区送货。”学习南梁史,就是要传承老一辈革命家亲商清商、法纪严明的规矩意识,在建立诚实守信、完善制度体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有保障。

……

纵观党的百年历史,陕北革命根据地之所以稳固,广东之所以能得改革开放之先,无不闪耀着南梁革命的精神光芒和对白区开放的战略延续。

南梁红色故事的挖掘、研究和传播,既是峥嵘岁月的见证,也是光辉足迹的留存,更是新时代我国经济领域特别是国内国际“双循环”新格局下寻求方法路径、汲取精神力量的源头活水。只要自觉扛起传承红色基因的使命担当,在红色文化挖掘、创新宣传普及、推进教育传承、结合贯穿融入等方面上下功夫,我们就一定能够在新时代凝聚起磅礴的精神力量,取得更大胜利!

2022南梁精神及其时代启示观后感心得体会3

长征是中国历史乃至人类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红一方面军历时13个月零2天,纵横11个省份,长驱二万五千里,途中总共爬过18座山脉,走过600里人迹罕至的茫茫草地,渡过24条河流,打过大小战斗300多次;红二方面军历时11个月,转战九省,行程一万六千里,进行大小战斗110次;红四方面军历时长达18个月,转战数省,行程八千余里,进行过大小战斗千百次。以色列军人伍大卫曾经评价长征:“中国红军表现出来的精神是全世界的珍贵财富,值得世界各国军人景仰和学习。可以说,红军在长征路上的经历是悲惨的,但他们的超凡毅力和精神却是悲壮的。”无论是难以自拔的沼泽,还是茫茫无际的草地;无论是皑皑白雪,还是飞机大炮;无论是酷暑严寒,还是饥饿干渴,坚韧不拔的红军将士以今人难以想象的毅力走过没有路的“路”,跋涉两万五千里,创造了无与伦比的英雄业绩,谱写了彪炳史册的伟大革命诗篇。掩卷沉思,我在问自己,长征精神到底是什么,它对于今天的我们又有着怎样的意义?

长征精神是君子之勇。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红军开始长征,漫漫长征途中,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爬雪山,过草地……每一个战略方向的改变,每一项战略任务的确定,每一次枪林弹雨的战斗,每一次生死存亡的选择,无不体现出红军将士们的大无畏之勇,这种不畏艰难困苦,永远奋进的精神正是中国传统文化所认同的君子之勇,我们作为新时代的莘莘学子同样非常需要这种忠诚于自己信仰和理想的君子之勇,学习和继承红军对理想信念矢志不渝、对革命事业锲而不舍的奋斗精神,珍惜青春年华,发奋学习,掌握各种本领,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展现才华,贡献力量!

长征精神是进取精神。长征途中,红军将士克服了千难万险,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长征精神的就是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进取精神。今天的中华民族正面临着民族发展史上新的伟大长征,这一征途上仍然存在着诸多困难和不利因素。而我们学生要在学习的过程中树立不怕吃苦,顽强拼搏的进取精神,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克服学习道路上的种种困难,以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去迎接自己的未来,去实现国家和民族繁荣昌盛的伟大理想。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这是1935年10月毛泽东主席翻越六盘山时的咏怀之作,而这样的长征豪情,正以它穿越时空的魅力鼓舞着今天的我们为了国家的强盛和民族的发展而勤奋学习奋勇向前!

2022南梁精神及其时代启示观后感心得体会4

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长征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人信念的胜利。”长征路上的苦难、曲折、牺牲,向世人证明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是坚不可摧的。

现在,我们比历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而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历史任务,需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从严治党、坚定理想信念、万众一心、团结奋斗是我们走好新长征路的关键。正如《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的作者哈里森·索尔兹伯里所言:“阅读长征的故事将使人们再次认识到,人类的精神一旦唤起,其威力是无穷无尽的。”今天,我们要缅怀、守护、传承那份理想信念的宝贵遗产,走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的长征路,必须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更加顽强的毅力为崇高理想信念而矢志奋斗。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对长征精神做出了全面、系统、深刻的阐释与提炼,把长征纪念活动推向了_。讲话既表达了对历史的深切缅怀和认知,又观照了现实,使全体人民得到了一次最广泛的教育与启示,展示了一个崛起中大国的崭新形象和风范,展现了一个大国领袖的深邃智慧和担当。

80年前,中央红军长征刚刚结束,毛主席自信而决绝地写道:“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这说出了在风雨如磐的深重苦难中浴血奋战的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的心声,反映出1840年以来中华民族烈的时代主题。80年后,习近平总书记庄严而自豪地向世界宣布,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就是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再次在改革开放30多年后的重大转折关头喊出了21世纪中华民族的时代强音。今天,战斗未有穷期,万里长征永不停息。在敌人的枪林弹雨中胜利走出的中国共产党人,必将也必须牢记“两个务必”的谆谆教诲,发扬长征精神,战胜“糖衣炮弹”和形形色色的各种艰难险阻,带领中国人民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将新的长征进行到底。

2022南梁精神及其时代启示观后感心得体会5

今年,是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早在八十年前,我们英勇的共产党员,冒着蒋介石密集的炮火,针锋相对的跟他们国民党斗。为的是让饱受艰辛的中国重新奋起。

在二万五千里长征中,共产党员们饱受辛苦:飞夺卢定桥,巧渡金沙江,翻越皑皑雪山……损失人力近三万,但是,最后共产党还是胜利了。中国这片破碎的山河又重新统一了!

长征非常的艰苦,红军屡次遭到国民党的围追堵截。在飞夺卢定桥时,多少红军战士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被敌人的炮火打下山谷,红军损失惨重。在翻越夹金山时,高山上的氧气稀薄,给几万红军带来了很大的麻烦,上山前,每人都带好了几个辣椒,用来驱寒,已防冻僵。在过草地时,红军严重缺粮,彭德怀杀掉自己心爱的坐骑——大黑骡子。以解危机。

伟大的红军战士们,谢谢!如果没有你们,就没有我们幸福的生活,我们会铭记你们的。

2022南梁精神及其时代启示观后感心得体会6

长征是中国历史乃至人类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红一方面军历时13个月零2天,纵横11个省份,长驱二万五千里,途中总共爬过18座山脉,走过600里人迹罕至的茫茫草地,渡过24条河流,打过大小战斗300多次;红二方面军历时11个月,转战九省,行程一万六千里,进行大小战斗110次;红四方面军历时长达18个月,转战数省,行程八千余里,进行过大小战斗千百次。以色列军人伍大卫曾经评价长征:“中国红军表现出来的精神是全世界的珍贵财富,值得世界各国军人景仰和学习。可以说,红军在长征路上的经历是悲惨的,但他们的超凡毅力和精神却是悲壮的。”无论是难以自拔的沼泽,还是茫茫无际的草地;无论是皑皑白雪,还是飞机大炮;无论是酷暑严寒,还是饥饿干渴,坚韧不拔的红军将士以今人难以想象的毅力走过没有路的“路”,跋涉两万五千里,创造了无与伦比的英雄业绩,谱写了彪炳史册的伟大革命诗篇。掩卷沉思,我在问自己,长征精神到底是什么,它对于今天的我们又有着怎样的意义?

长征精神是君子之勇。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红军开始长征,漫漫长征途中,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爬雪山,过草地……每一个战略方向的改变,每一项战略任务的确定,每一次枪林弹雨的战斗,每一次生死存亡的选择,无不体现出红军将士们的大无畏之勇,这种不畏艰难困苦,永远奋进的精神正是中国传统文化所认同的君子之勇,我们作为新时代的莘莘学子同样非常需要这种忠诚于自己信仰和理想的君子之勇,学习和继承红军对理想信念矢志不渝、对革命事业锲而不舍的奋斗精神,珍惜青春年华,发奋学习,掌握各种本领,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展现才华,贡献力量!

长征精神是进取精神。长征途中,红军将士克服了千难万险,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长征精神的就是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进取精神。今天的中华民族正面临着民族发展史上新的伟大长征,这一征途上仍然存在着诸多困难和不利因素。而我们学生要在学习的过程中树立不怕吃苦,顽强拼搏的进取精神,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克服学习道路上的种种困难,以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去迎接自己的未来,去实现国家和民族繁荣昌盛的伟大理想。

143596 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