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第一课钟观后感
《开学第一课》节目于2008年起每年9月1日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财经频道首播,2010年起改在每年9月1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播出,《开学第一课》是让全国中小学生期待的节目,也是很多学生非常喜欢的节目,同时也是陪伴多年的“开学第一课”。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开学第一课钟观后感”,下面小编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
#31700开学第一课钟观后感1
今天我观看了《开学第一课》,感触很多。
首先最令我感动的是为智障的儿子牺牲自己事业的父亲秦勇。他的父爱深深的感动了我,他是那么坚强而且耐心的教育他的儿子,他说曾经很多人说他很酷,现在只有他儿子会说他很酷,而我觉得他还是很酷,他让台下那么多观众包括我和妈妈都为他感动的热泪盈眶,这比那些在台上风光的明星还要令人振奋。
其次我学到了关于礼仪的传承。从小妈妈爸爸就教我要懂礼貌,遇到人要称呼,别人帮助了自己要说谢谢,请求他人帮助时要说“请”等等,这些可能只是很小很小的事情,也是礼仪里面很小的一面,但是作用却很大,起码这是一种好习惯的养成。
最后我深深的懂得了关于“孝”。幼儿园的时候妈妈和老师就教我们背三字经和弟子规,里面有很多都是教育我们要对父母尽孝道,今天看了那个骑着摩托车带年迈的父母旅行的叔叔才深刻感受到孝道是何意,而且尽孝不是等长大了,也不是等求学结束了工作了挣钱给父母买好吃的,而是从现在开始,听从父母的教导,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叠一次衣服,挤一次牙膏,洗一次脚,这些现在我们就可以做的事情就是孝道。妈妈总是在我对她说的话充耳不闻或对她的要求拖拉延误的时候就罚我背弟子规中的“入则孝”篇,而我每次背过就忘,现在“父母命,应勿缓,父母责,须敬听”的句子还犹在耳边,以后我一定谨记这些,做个孝顺恭敬的好孩子。
结束的时候,藏族小朋友们表演的中华武术,让我感受到浓厚且沉稳震撼的中华文明,作为一个中华民族的小学生,我为自己的祖国拥有几千年悠久的历史文化而骄傲,为自己生在一个飞速发展的现代化中国而自豪。我暗暗发誓,要努力学习,丰满自己的羽翼,自由翱翔在祖国的蓝天,看壮丽河山,看怏怏大国崛起昔日的风采。
#421453开学第一课钟观后感2
在2020年的春节,本应是万家灯火,街上车水马龙,但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打响了,使整个城市安静了下来。
这时,远处驶来了几辆大巴车,里面是我们国家的逆行者——医护人员。他们不顾新冠病毒的可怕,冲到了防疫的第一线,“中国加油!”“我会成功的!”这一句句铿锵有力的话展现了中华儿女那不服输的感情,从84岁的老人到20多岁的青年,他们放弃了团圆,放弃了和家人的陪伴,把一切抛在了脑后,心中只有一个想法:战胜病毒。医护人员来到武汉,穿上了厚厚的防护服,一天24小时都在工作,有时为患者加油鼓劲。而为了节约物资,一天很少上厕所、吃饭、喝水,一天下来,他们个个大汗淋漓,手上被勒出 了深深的印迹。有了他们,中国的疫情得到了很好地控制。而还有一些人,在幕后为大家帮助着,工人们完成了10天建出“火神山”和“雷神山”医院的记录;交警们没日没夜地为我们测量体温…….
而造成这一切的是什么呢?不是蝙蝠,虽然它的身上带着病毒,但它们的毛发发现可以留住它们不随处传播,而且没了它们,全球的粮食总产量会因为飞蛾的幼虫减少一半。人类是罪恶的,为了满足一时的希望,滥食野生动物,造成了一场大祸。开学第一课观后课每半年会开学一次,每半年会有一个节目-开学第一课。
开学第一天是一个好天气,清空万里。那次,我几个月以来,第一次看到了校园,那里的天比别处更好看,那里的下课铃比其它音乐都好听,下课铃响时,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放学回家时,在天底下,红的红,绿的绿,都十分漂亮。我一会上了假山,一会又下来。那些树木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棕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使人非常舒服。
开学第一课开始了,毕竟是半年才有一期的节日,十分好看。基本上都有许多故事,我们儿童都比较喜欢的故事,这期开学第一课抗疫英雄-钟南山,也来到现场做了一次演讲,他虽然已经步入老年84岁,可是姿态与二三十岁的人没有多大分别。钟南山的到来,使开学第一课更加有意义了。
#620205开学第一课钟观后感3
开学第一课不同于平常的授课方式,平时我们上课会觉得枯燥,而开学第一课的特点是寓教于乐和现身的说法。节目呈现的方式多种多样,让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乐趣。
“教育是什么?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是叶圣陶先生说过的话,尤其是刚刚过完暑假的我们,如果没有开学第一课的节目,想必要花很长一段时间才能回归学习状态。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让我们的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今年的主题是“少年强,中国强”,经过了20__年的疫情后,我的内心沉重许久,作为小学生的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做才能担当起国家发展的重任。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或许我们现在还没有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但党和国家一直都关心和重视我们的健康发展,尽管我们年纪还小,但我们就像是希望之苗,不断的接受教育的浇灌,茁壮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