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观后感感想(2)
校正技能考评“坐标系”。
开展技能评价,必须兼顾社会效应和市场效应的统一。反之,出现偏废或偏离,就容易出现评价结果不公平、不精准,或评用脱节、考评结果难以执行应用的后果。这就启示我们,要提高考评结果的客观性,也要灵活方式,让考评结果更加公正,同时能够服务于人才技能的继续深造提升和企业的生产转型。要注重发挥行业协会的龙头作用,强化职业技能竞赛的引领效应,技能高低如何拉上赛场比试一番,打造以赛促训、以赛促学、以赛促业的评用一体模式,既强化赛事本身的激励奖励,将结果作为升学就业、职称认定、薪酬发放等重要参考,努力“竞”出创新力、“赛”出精气神。要深化技能人才评价政企合作机制,既坚持政府部门单位主导,维护国家统一职业标准的权威性,加强全程监督管理,避免考评中出现不正当竞争甚至违反法律法规的情形;也要坚持以企业为主体,在加强政策监管和业务指导基础上,适当下放有关行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权限,探索完善社会化技能等级评价办法,切实增强技能人才考评的含金量和实用性。
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观后感感想五
4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首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举办强调,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适应当今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需要,勤学苦练、深入钻研,勇于创新、敢为人先,不断提高技术技能水平,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智慧和力量。
观今日盛世之中国,天和遨游星辰,蛟龙探索深蓝,复兴号飞驰电掣……这些具有“中国红”印记的科技成果,每一个突破、每一项离不开技术技能人才的支撑和保障。进入新时代,随着信息社会飞速发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对技术技能的要求愈加凸显。面对“两个大局”和“三新一高”要求,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国号”巨轮行稳致远,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迫切需要源源不断的技能人才,为推动制造强国“中国巨舰”提供力量支撑。
支配战士行动的力量是信仰,精湛的技艺需要坚定的信念才能在强国征程上绽放夺目光芒,反之则不然。翻开气势恢宏的百年党史,我们不难发现党管人才是我党克敌制胜、攻坚克难的重要法宝,其中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对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是力量之源。新时代的技能技术人才肩负着科技强国、制造强国的伟大使命,要把坚定红色信仰放在第一位,以思想上成熟带动行动上的自觉,力行强国有我,恪守为民服务,切实把对党忠诚思想自觉转化成为锤炼过硬技术技能的有效路径。
过硬的技术技能是制造强国的基础所系。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身作则,深入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业一线考察调研。主动为院士让座,躬身为科学家颁奖……擘画了一幅人才千里马竞相奔腾的壮美画卷。技术技能人才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大国重器的锻造者,要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以“尽精微”之心勤学苦练过硬看家本领,以“致广大”之志深入钻研“卡脖子”难题,不断提升技术技能水平,在日复一日的坚持和探索中,以个人的奉献付出凝聚团队破题的强大能量,在深蓝、星空、大地留下中国制造的深刻印记。
科技探索无止境,新一轮世界科技革命的竞争焦点集中在太空、海洋、网络空间、新能源、新材料、生物、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集中在量子技术、区块链、5G、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唯有勇攀科技高峰,才能在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赢得主动。我们要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坚持勇于创新、做到敢为人先,在实验室获取第一手资料,在项目点测试最新成果,在应用中找准不足短板,一步一个脚印闯关夺隘、赢得胜利。
劳动的身影,最美的模样。创新的脚步,最佳的姿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扬帆远航。我们要矢志不渝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敢为人先,创新创造,在新征途上创造新的荣光,铸就历史伟业。
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观后感感想六
回望祖国的峥嵘岁月,正是因为一代代大国工匠的不懈坚持,才铸就了如今的繁荣昌盛。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要大力培养使用战略科学家”,所谓“战略”正是吾辈应致敬的大国工匠的“诗”与远方。
致敬大国工匠“择一事终一生”的无私奉献。1969年中国首颗人造卫星发射前夕,第一批航天人,义无反顾地投身戈壁深处,为了祖国的航天事业孜孜不倦。第一代总工程师、火药雕刻师们的背后都站着一个默默守护、无私付出的航天家庭。他们作为大国工匠,需要与烈能性燃料相伴,随时面临生命危险;他们作为父母,只能眼含热泪,对着自己的孩子道一句“对不起,孩子,爸爸妈妈都不一定有时间陪你们长大”。这就是大国工匠,平凡而又伟大,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付出,冒着生命的危险也从未想过退缩。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党员,我们应当传承的是大国工匠们“甘做冷板凳”的无私、“千万锤成一器”的卓越追求,不畏艰险、敢于牺牲,苦干实干,创造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业绩。
致敬大国工匠“干一行钻一行”的精益求精。影片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这样一个场景:火药雕刻师一丝不苟、执着坚定地一遍又一遍雕刻火药药面,努力实现火药药面误差不超过0.2毫米。那双特写的手,每划下的一笔都是大国工匠对初心的坚守;那坚定的眼神,每次失败后都闪烁着依旧坚毅的目光;那本密密麻麻的记录本,书写的是对精益求精的不懈追求。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党员,我们应当传承的是大国工匠们不忘初心的的精益求精,不论在什么岗位上,都要内心宁静地专注于自己的工作,秉持着工匠精神,精雕细琢,才能将每项工作努力做到极致。
致敬大国工匠“舍小家顾大家”的赤胆忠心。戈壁滩上,风沙扬起,每一位走向研究所的工程师们的背影都透露着坚定,这正是因为他们有一颗壮志报国的赤子之心。为了一个“航天梦”,他们背井离乡;为了一个实验,他们废寝忘食。即使会失败千次、百次,他们依旧秉持着一颗爱国之心,几十年如一日地坚守在“追梦”的第一线,只为了能让中国人的千年愿景有朝一日能够实现。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党员,我们应当传承的是大国工匠的赤胆忠诚的爱国豪情,只有厚植家国情怀,高举爱国主义伟大旗帜,把个人的爱国情、强国志和报国行,融入到实现中国梦的奋斗之中,才能够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书写新的奋斗史诗,创造新的更大奇迹。
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观后感感想七
“要在全社会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激励广大青年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选手在世界技能大赛取得佳绩作出重要指示。
技能人才是产业工人的优秀代表,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代,技能人才是促进产业升级、培育经济新动能、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近年来,尽管我国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但无论是数量还是结构都难以满足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求。要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为广大技能劳动者成长成才创造条件,造就更多“大国工匠”。
提高技能人才重视程度。
技术工人一般由职业技术院校培养出来,学历最多为大中专,在一般人眼里,大中专学历根本就不是人才。重视技工人才,必须破除唯学历观念,要认识到学历不完全是划分人才的标准,主要还是看是不是有真才实学,是不是能学以致用。技术工人经过大量的实践磨练,完全可以成为实际操作能手,能够把科学技术、设计蓝图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成果,用双手创造出非常完美优质的产品,发挥出其他人员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技术工人作用重大,技工人才舞台宽广、大有作为。要鼓励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报考职业技术院校,让更多的优秀技能人才脱颖而出,尽快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造就大批高素质技能人才,重在大力培养。企业是用工主体,也是技能人才培训主体,要全面加强职工岗位技能提升培训。新时期社会加快转型发展,技能人才必须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掌握新的技能,才能获得新的适应力。技能人才要实现自我价值的不断增长,不能仅靠一次性的学校教育或企业培训,而要依靠终身的培训支持。要大力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大力倡导劳动者终身培训的理念,政府职能部门要抓好“顶层设计”,以公共实训机构、职业院校、职业培训机构和行业企业为主要载体,提供全方位职业技能培训服务,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基础能力建设,强化组织领导、资金投入等措施,切实保障劳动者培训权益。
提高技能人才地位待遇。
目前,很多年轻人认为工人是地位低下的行业之一。职校学生也有“低人一等”“抬不起头”的感觉。许多年轻人宁愿去做销售、策划等行业,也不愿进工厂当工人。提高技术工人待遇,改变技术工人“工资收入低”“社会地位低”的状况,才能消弭社会上对技能人才的职业成见,才能在全社会形成尊崇工匠、争做工匠和做好工匠的职业价值取向,才能培养造就大批的合格技术工人,满足产业发展、时代发展的人才需要。要全面保障技能人才政治、经济和社会待遇,使之成为令人羡慕的“金蓝领”,从而促使更多年轻人坚定自己的职业选择,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技术工作当中去。
“质量之魂,存于匠心”。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千千万万技术工人的服务奉献。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激励技术工人追求先进技术、练就精湛技艺,践行工匠精神的信心和决心,促成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造就越来越多的“大国工匠”。
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观后感感想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