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映照新时代》思政课观后感精选(2)
生逢其时重任在肩的担当意识。北宋理学大师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道出了古代圣贤先哲们远大的人生愿景和政治抱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位卑未敢忘忧国”,“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当代青年要心怀天下,在担当中历练、在尽责中成长。我作为市委党校一名青年教师,要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自己的人生理想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起来,坚定理想信念,筑牢信仰之基。在理论研究方面,要旗帜鲜明讲政治,敢于发声亮剑,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当好“布道者”和“熔炉工”。加深对市情方面知识的理解与把握,重点研究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践,为十堰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在理论宣讲方面,要注重联系实际,加强社会实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特别是面对干部年轻化、高学历化、基层工作经历丰富等情况,充分运用活泼生动的教学方式和喜闻乐见的传播模式,更好开展干部培训工作。
时不我待攻坚破难的奋斗精神。“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孟子》中的这段话道尽了每一位奋斗者所要面临的艰苦磨难和严峻考验。当今时代,信息传播迅猛,知识更新速度飞快,机会稍纵即逝,青年一代更应该有自强不息、只争朝夕、坚持不懈的奋斗精神,面对困难和问题要有岿然不动的定力、破釜沉舟的勇气、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毅力和有志者事竟成的努力。接过历史的接力棒,走好“新长征”,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博大胸襟和“不待扬鞭自奋蹄”的昂扬斗志,涵养初心、把握时机,撸起袖子加油干,为十堰建设“绿色生态市、现代新车城”作出新的贡献。
《初心映照新时代》思政课观后感精选(六)
新时代的号角已经吹响,民族复兴的重任需要青年一代奋勇承担。百年来,一路风风雨雨,“五四精神”却绵延不绝,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正是我们汲取力量的源泉。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品味文学盛宴,立志做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
读《谁是最可爱的人》,我们感悟爱国之心熊熊燃烧,立志报国。谁是最可爱的人?志愿军们!书中的描写让人既心潮澎湃,又惊心动魄。当读到邱少云,忍受烈火考验,为掩护战友一声不吭,默默地为祖国燃烧了全部的生命时,我们怎么能不感悟到“捐躯赴国难”的决心与勇气?当读到黄继光,以身作墙,挡住敌人千子万弹,我们怎能不认同他“视死忽如归”的豪情壮志?当读到董存瑞手持炸药包炸桥,与敌人同归于尽时,我们更是感叹他“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新时代,民族复兴与国家圆梦之路仍很漫长艰辛,青年们就应勇担民族重任,弘扬爱国精神,以实际行动报效祖国!这也是“五四精神”核心所在。
读《平凡的世界》我们感悟壮阔时代画卷,领悟奋斗之路,在新时代征程中立志走好青年一代的奋斗之路。书中展现的一个家族几代人坚持奋斗的时代故事,正启示我们要紧扣时代脉搏,找准个人际遇与机缘,使命与挑战。“这个家只要还有一个人在读书,这个家就有希望!”这句话振聋发聩。这不正启示我们奋斗在知识的海洋之中吗?想当年“五四”运动宣扬“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现如今,我们新时代青年立志“进步”,在“科学”之路上破冰前行。正如港珠澳大桥建设者,自主克服沉管难题,终使“一桥连三地,天堑变通途”。又如无数的科创企业中,青年们勇担科研大旗,夙兴夜寐,宵衣旰食,让我国走在科技前列。
读毛主席的诗词“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我们读出了青年人应有的朝气与自信。青年人正应像“早晨八 九点钟的太阳”一样,充满自信迎接挑战。这不也正是“五四”运动的提倡吗?当看到青年扶贫干部张渠伟呕心沥血献出六年的时间改变贫穷,又看到了在冰场上为国争金的武大靖,我们可以品悟青年人应有的饱满的精神状态!
习总书记说过:“中国梦是我们的,更是青年一代的。”在新时代里,青年们正要牢记嘱托,不忘使命。在“五四”文学作品里,我们充分汲取爱国,奋斗,进步,自信,乐观等精神力量,立志报国,奋斗,进取。我们一定做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像习总书记说的“心怀梦想,奋勇拼搏,一步一个脚印,一棒接着一棒”。
新时代,不忘“五四”初心,立志做有责任,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担负民族重任,不负崭新时代,我们全力以赴!
《初心映照新时代》思政课观后感精选(七)
“为天下立心,为百姓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我们应当思索,作为中国新时代的新青年,我们当立何志向,有何理想。
中国之崛起,中国之日强,亦代表着国民的自强,我们迎难而上的背影,我们手拉手顶起千斤巨石的力量,一切的一切,都在表现着:今日之中国正积攒着新鲜的血液,东方巨龙正在蓄势腾飞。
新时代的我们要敢于拼搏。跳水名将伏明霞在位亚特兰大奥运会做准备时,大大小小的伤痛不断发生。但是,顽强的拼搏精神驱使着她,坚强的斗志激励着她因此,她把一切伤痛抛诸脑后,带伤上场。正是这种拼搏精神,才让她走向了成功的彼岸。拼搏精神是成功的前提。拼搏精神是作为新青年的我们走在中国的富强之路上不可或缺的精神。
新时代的我们要勇于创新。创新是追求、是信念、是无畏,是一种越过冷漠荒原后,看到绿洲的快乐。“杂家水稻之父”袁隆平先后用了六年时间,做了三千多个杂交组合,历经千次失败,终于找到了他心中最满意的成果。他凭借着这份执着与追求,一次次挑战奇迹,在连野草都无法正常生长的沙漠,养育出了世界又一奇迹——沙漠水稻。他开创了一次又一次震惊世界的绿色革命。“创新是一个国家的灵魂,没有创新,社会就无法前进;没有创新,国家也无法发展。”纵观古今,凡有成者,无不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是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的动力。
新时代的我们要善于发现。世上有三样东西时追不回来的:一是说出的话,而是泼出去的水,三是错过的机遇。机会,往往是被善于发现的人抓住。2015年,屠呦呦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诺奖委员会对屠呦呦的贡献做出高度评价:屠呦呦发现了青 蒿素,能极大地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为人类提供了强有力的新武器,以对抗每年困扰着亿万人的疾病,这在提升人类健康和减轻患者痛苦方面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屠呦呦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善于发现即在平静中发现波澜,在平凡中发现伟大。善于发现是建筑祖国高塔的材料。
社会在向前发展,时代也在不断进步,各行各业的人们都在以行动形象展现新时代。在新的时代里,中学生要具备新的形象:勇于拼搏,敢于创新,善于发现。为新中国补一块砖,添一片瓦。在新时代做与祖国同步发展的新青年。
《初心映照新时代》思政课观后感精选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