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车站的聚会》电影观后感精选6篇(2)
推荐文章
导演通过影片的艺术表达也成功达到了预期。诸多提前观影的观众对影片难掩喜爱之情,表示电影在故事、情感、节奏、人物塑造、演员演技层面都非常令人印象深刻“影片非常棒,故事叙述非常精彩,胡歌突破了自己,表现太出色,桂纶镁塑造的人物个性鲜明,廖凡、万茜则保持一贯的高水准”;“一场巷战、四场追逐戏的场面很大,尤其是黑白两道在筒子楼中寻找胡歌的戏充满张力,惊心动魄,后劲十足”;“镜头聚焦的主角从前作的警察转到逃亡的罪犯视角,胡歌的硬汉塑造给人深刻印象,桂纶镁的表演更加放松,其他几位表演也精彩无比”;“人物塑造出色,故事精彩,是一部内容层次丰富故事一波三折的作品,难得的可以满足作者电影和普通观众的双重期待”。
更有网友表示在影片中获得深深的感动“男主的所作所为让人看到人性最后的闪光点,看到男人的责任和爱,在胡歌的演绎下我流泪了”;“小人物的人生选择,令人联想到那些同样艰难和迷茫的岁月,深深触动了我内心的那根软肋”;“影片的暗黑之下涌动着温暖,透过罪恶的表象能看到爱和责任的盛放,人性的光辉在险恶的环境下才更加耀眼”。通过这些评价,更是激发了不少未曾观影的网友对影片的强烈兴趣,有人表示“目测这是2019年最令人期待也最有品质的口碑神片没错了”;“看影评看的人摩拳擦掌的,刁亦男和胡歌、桂纶镁、廖凡、万茜的合作也太有看点了,只等国内上映了”。从国内外网友的评价与期待声中能看出,《南方车站的聚会》在出众的艺术性之外,可看性也很强,不禁让人十分期待影片在国内能够早日上映,让大众共同一睹华语电影再度绽放异彩。
《南方车站的聚会》观后感5
《南方车站的聚会》之所以收获如此优异的成绩,与刁亦男导演出众的创作能力与艺术水平脱不开关系。在专访中,刁亦男谈起创作灵感,表示故事来源于自己一个跟逃犯有关的幻想,把它拍成电影,是想传递一种传统伦理、道义、侠义的精神。谈到影片的意义,导演提到文化需要包容,中国电影作品不能只展现自己,还要以本民族传统文化为基础,吸收接纳世界优秀电影艺术的营养,这样创作出来的作品才算得上是中国故事的国际化表达,才能让中国电影人能突破中国传统电影模式,在电影美学上有所创新。而对《南方车站的聚会》入围戛纳电影节的感受,刁亦男导演则更关注影片对中国文化的传播价值,表示中国具备深厚文化底蕴和众多故事题材,是特别宝贵的艺术创作资源。
著名电影网站The Wrap对于本片的整体评价是“一部风格鲜明的中国犯罪悬疑片,感觉很像是一部雷弗恩电影,填入了中国式感情。”影评人认为,本片在本届戛纳的运气不会太好,与导演的前作《白日焰火》相比,《南方车站的聚会》感染力更弱,风格更加放纵。但从某种程度看本片也相当有趣味。
由于以影像风格化闻名的丹麦导演尼古拉斯·温丁·雷弗恩今年也同样携作品来到戛纳,影评人忍不住对比了一下雷弗恩与刁亦男对于标志性的霓虹色彩的使用。
“随着电影充满艺术性地铺开,这种与雷弗恩风格的比较也卷土重来——不仅仅是刁亦男也喜欢用霓虹色彩装点画面。尽管有着审美上的巨大相似,但两位导演对这种风格的使用却走向了非常不同的方向:雷弗恩的画面与构图根本上反映的是一种奢华的美学,而刁亦男的视角则与劳动阶级紧紧相连。
“换种方式说:雷弗恩是一个高雅艺术的恋物主义者,他使用霓虹色调来分离并凸显他选择的对象,而刁亦男则更接近于一个朴实的感觉主义者,对于表现在地下小酒吧啜食一碗面条的身体体验和中年男人穿着迪斯科舞鞋跳舞的庸俗乐趣充满兴趣。这两种手法都各有其价值,而在过去的24小时里,他们也各自都在戛纳找到了位置。”
《南方车站的聚会》观后感6
影片故事灵感来源于真实新闻事件,讲述了偷车团伙头目周泽农,在重金悬赏下走上逃亡之路,艰难寻求自我救赎的故事,
在千湖之城武汉,那是一个鱼龙混杂、管理失序的城中村,周泽农(胡歌饰)是盗窃团伙中一位领头,因为意外杀了一个警察而踏上了逃亡之路。刑警大队队长(廖凡饰)和黑社会势力都在拼命追踪周泽农的痕迹,周泽农决定躲进一个不起眼的湖边度假小镇——野鹅塘。在野鹅塘,周泽农邂逅了当地的妓女刘爱爱(桂纶镁饰),在她的帮助下,周泽农需要给多年不见的妻子杨淑俊(万茜饰)传话。在警方开出了30万的悬赏金时,而周泽农打的小算盘,则是想让妻子来举报他,这样还能给自己的家人留下一笔生活所需的资金......
《南方车站的聚会》是一部看一遍绝对不够的电影,原因有很多,比如它登峰造极的影像,散落在各处的意义丰沛的细节,对经典黑色电影的东方式再造和致敬,都是值得在反复的观影中细细琢磨的。
但它最让人沉迷的,还是它作为一部犯罪片,具有的那种暗黑气质和紧张感,但我们也都知道,刁亦男手下的犯罪片,肯定跟我们通常所见的那种犯罪片又有很大不同,如果五年前,你曾经在电影院看过《白日焰火》,你就能懂我们说的这种感觉。
他的电影似乎能制造一种通感,让你感受到里面被追击、逃亡着的那些人物身上那种绝望的、冰冷的、穷途末路的宿命性。
《南方车站的聚会》里的主人公,几乎每一个,也都陷入在这样的处境里。
这些感受,当然要你们亲自走进电影院里,等灯光暗下来,在黑暗里进入到主人公们同样黑暗的故事里,才能体验到。
《南方车站的聚会》说的是一个关于逃亡的故事,再细化一点,说的是一个警察和罪犯的故事。
熟悉刁亦男的人看到这里一定能会心一笑,刁亦男的所有作品,《制服》《夜车》《白日焰火》,加上这部《南方车站的聚会》,都有这两个核心元素,警察、罪犯。
表层上的“好人抓坏蛋”的结构,具有天然的戏剧吸引力。当然在内里,我们也都知道这个好和坏在片中绝不是二元对立,《南方车站的聚会》里的每个角色身上,都天然交织着这种好坏的二重性。
对于一个警匪故事而言,我们都知道,它最终是没有胜利者的,每个人都将被卷入这深不见底的人性漩涡之中。
而这也正是《南方车站的聚会》所具备的一种引力,拽着你沉浸到故事中去。《南方车站的聚会》最突出的就是一个“野”字,不仅贯穿在了片中的人物命运身上,他们的逃亡和追捕行动上,以及他们试图改变自己命运的态度和抗争上,甚至还体现在了影片背后那个小城是如何运转的规则与生态上。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