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接班人心连心向未来直播观后感5篇(2022)(2)
推荐文章
2021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为前海这个“特区中的特区”擘画了崭新前景。根据方案,前海合作区总面积由14.92平方公里扩展至120.56平方公里,为进一步推进深港合作带来更多空间。
“85后”香港青年刘佳海外留学归来时,就作出了到深圳发展的决定。从贸易公司里的一名打工人,到创办跨境电商平台,他的第一桶金就来自两地贸易。如今,他在前海运营创业孵化器,为更多港澳台青年在内地实现梦想助力。
“小时候经常和家人来深圳,看着深圳产业升级过程,感受到了巨大的变迁和机遇。”刘佳海说。
货拉拉的周胜馥、大疆的汪滔、顺丰的王卫……一位位充分利用深港两地资源优势实现创业梦想的代表人物,是深港双城携手发展的亲历者。
如今,过上双城生活的港人越来越多。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3.7万余名香港居民在深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较2018年底增长204%。
为便利港人北上发展,深圳出台了包括执业便利在内的多项措施。2021年8月,已在香港大学深圳医院跨境执业9年的香港医生樊敬文拿到了正高级职称证书,成为深圳便利境外人士在深执业的一个缩影。他说:“有了正高级职称,就打破了两地执业资格认定壁垒。我们香港医生在深圳执业更加便利了,发展空间更大了。”
深圳还通过放宽境外专业人才参加国家职业资格考试限制、明晰各领域境外专业人才执业政策等方式,推进实施高度便利化的境外专业人才执业制度。
深圳的公务员岗位也向港澳青年开放。自2020年底起,深圳定向招录的港澳籍公务员陆续入职,人员等要素在大湾区内的流动更加顺畅,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正跑出“融合加速度”。
2021年初,香港特区政府公布“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有689名香港青年通过该计划来到深圳工作。作为其中的一员,在深圳普华永道从事咨询工作的李卓熹说:“咨询工作属于高端服务业,是香港的优势产业,也是深圳大力发展的方向之一。来到深圳工作,可以接触到很多内地企业,增长个人阅历。”
深港携手,共谋发展,也共克时艰。这背后,有一份浓浓的同胞情。
2022年上半年,深港两地都遭遇新冠肺炎疫情袭击。深圳果断采取“慢生活”方式遏制住疫情发展。但按下“慢行键”的深圳,依旧步履不停。深圳口岸是内地供港物资的重要通道,为支援香港抗疫,深圳通过优化跨境陆路运输模式、开辟水路和铁路跨境运输通道等方式,确保深港跨境运输生命线不中断。
香港青年丁政凯创作了歌曲《同心抗疫 深港同行》。他说:“深港两地守望相助,我们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
2月深圳疫情反复时,何耀威第一时间加入了深圳志愿者队伍,在核酸检测点服务。他说:“来了就是深圳人,要尽自己的一份力, 同心前行。”
我是接班人心连心向未来直播观后感5
在经历了156年的英国殖民统治后,香港于1997年重回中国怀抱。在一个半世纪中,香港虽然与内地经历了不同的发展历程,但因同属于中华民族,香港始终与中国紧密相连。然而,香港回归来之不易。虽然人们普遍认为殖民时代在二战后不久就结束了,但殖民主义力量却在香港存在了极其漫长的时间。
直到20世纪80年代,英国才开始与中国商讨香港回归事宜。1984年12月19日,中英两国政府在北京正式签署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1985年5月27日,中英两国政府互换批准书,《联合声明》正式生效;1985年6月12日,中英两国政府将该声明送交联合国登记备案。
在声明中,中国政府宣布从1997年7月1日起对香港(香港岛、九龙、新界)恢复行使主权,英国政府宣布于1997年7月1日将香港交还给中华人民共和国。同时,中国承诺,根据“一国两制”原则,香港将在主权移交后继续保留其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50年不变,成立香港特别行政区。
2022年6月18日,为庆祝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25周年,特区政府会在香港、内地和海外举办一系列活动。香港各区展示不同的宣传海报。图/人民视觉
如今,香港回归中国已经25周年,值得纪念。香港特区政府将以此为契机对这25年的发展进行总结。从已公布的日程来看,庆祝活动内容丰富、范围广泛,包括文化庆典和各领域的论坛等,足见香港特区政府对这一纪念日的高度重视。
近日,中国外交部还与深圳大学共同举办了“一国两制”视角下的涉外法治:机遇与展望——纪念香港回归二十五周年涉外法律事务研讨会。来自内地、香港和澳门的100多位专家学者围绕“香港特区与新时代涉外法治建设”和“更好发挥香港特区在推进国际法治合作中的作用”两大专题进行深入研讨。中国外交部副部长谢锋表示,香港回归祖国25年来,中央政府严格按照中国宪法和香港基本法办事,始终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针。
我是接班人心连心向未来直播观后感5篇(2022)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