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南方车站的聚会》电影观后感1000字精选5篇
推荐文章
《南方车站的聚会》将故事背景设定在武汉,在这个被称为“四大火炉”之一的城市,胡歌饰演的盗车贼周泽农在于对手团伙的火拼中意外枪杀了一名警察,警察为周泽农开出了悬赏30万元的价码。而关于观看《南方车站的聚会》电影的观后感以及影评,小编准备了以下文章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南方车站的聚会》观后感影评【1】
电影从开始就在持续营造氛围,破败的环境、边缘的人物、含糊的方言、暧昧的道德立场,都是“新黑色电影”的标配,而且电影画面的质感非常赏心悦目,考究的布景、浓艳的色调、自然的打光、老派的走位等,都有一种怀旧复古的稳重在其中。习惯了破碎、快速的剪辑节奏的观众,可能会对这种“陌生的”沉浸式观感更加享受。
刁亦男是编剧出身,所以本片的剧情结构非常引人入胜。开篇不久,一场摩托车盗窃团伙的分地盘大会就开始了,接着两拨人械斗,又来了一场“盗车比赛”定输赢,最后以一场血腥的暗算结束这一幕。真可谓来势汹汹、凌厉异常。这一部分非常宏观地展现了地下帮派的罪恶和无序,身在其中的人们只能靠好勇斗狠来发号施令,是一场无仁义之战。紧接着的警察抓捕,廖凡扮演的领导开会布置任务、下属扮成摩的司机在大街小巷穿梭,和上一幕形成鲜明的对比,非常的具有戏剧性。
第二幕桂纶镁受人之托寻找胡歌的老婆,她就是黑色电影中的蛇蠍美人。她的身份是三陪女,从她闪烁的眼神和被雇佣的身份就可以看出,她是个靠不住的。黑色电影的结局往往是毁灭性的,内地的电影也不允许坏人逍遥法外,所以观众不用猜就能知道这几个主角不可能全身而退,但他们在毁灭之前是怎么垂死挣扎的,又是怎样变生肘腋、黑吃黑的,这些才是最吸引观众的桥段。
其实刁亦男这次没有像《白日焰火》那样细致刻画人物的性格,而是将重心转移到了环境上。我觉得《南方车站的聚会》的第一主角是武汉这座城市。武汉的大街小巷、市井弄堂、湖泽旷野、风雨雾瘴,都巨细无遗地呈现在眼前,又无时不刻的好像一只大手,将卑微的人类玩弄于股掌之中。
桂纶镁和胡歌在夜雾中泛舟湖上那场戏给我的触动很深。一般黑色电影在最后的悲惨结局前总要加入一段风平浪静的戏,造成一种“越来越好”的假象,比如在《雌雄大盗》中邦妮与克莱德返乡和家人朋友的聚餐,摄影师用丝袜蒙上镜头,让画面宛如天堂,接着不久就让他俩被警察射成马蜂窝。刁亦男在这一幕用了很多干冰,让两个主角也进入无人之境,在缥缈中肆意地用非常规的亲热方式来缓解逃亡的紧张。看到最后我们可以知道,桂纶镁对胡歌根本没有爱,这只是一种内疚的补偿。
最后部分的警察收网和第一幕差不多,都是雷厉风行、干净利落。值得注意的是,这场案件的推进过程中死了更多无辜的人,造成了更大的破坏,黑帮的凶狠和廖凡的指挥失误显而易见。所以影片的结尾并没有让人感觉轻松,而是更加沉重。
结尾桂纶镁拿到奖金后和万茜手挽手暧昧的消失在闹市中,给整个故事蒙上了一层暧昧的色彩,也增加了一种另类的解读。
其实胡歌的表演非常到位。黑色电影中的男主角不容易出彩,他们总是默默承受着痛苦,即使再挣扎也不能逃出命运的漩涡。胡歌演出了那种绝望感、麻木感,以及对家庭的一丝愧疚感。他吃面的那场戏看似简单,其实非常下功夫。他那种饥渴既是生理反应,也是对生命的一种渴求。当他拿起桂纶镁那碗面的时候,发现自己已经深陷绝境,所以食欲全无,他将吃进去的面又吐了出来,只是做做样子。这种“无表演”式的表演才是“大音希声”的表演。
《南方车站的聚会》观后感影评【2】
《南方车站的聚会》应是国内近几年最精致的一部电影,其最精致的部分在于对空间与场景的充分构思与想象。从场景与空间的构思、黑色美学的呈现以及电影调性的把控三方面而言,《南方车站的聚会》并不逊于刁亦男的前作《白日焰火》,延续黑色电影的探讨,并在几个要点中获得突破。
场景与空间的构思是《南方车站的聚会》最具突破性的一个角度,影片的故事发生在一个三不管的环湖城乡结合部,极尽混杂与破败。从城市人文规划的角度而言,这种地带根本谈不上社会场景,而大量现成的社会场景往往是大多数电影“拿来主义”的库房。把这样一个谈不上完整的场景空间玩出花样来,其实需要大量精细的布景及调度设计,从这些工作而言,《南方车站的聚会》的精细达到了近年华语的新高。大量破败巷子、围楼、动物园、公路、工厂、市集、餐馆、车站、荒地、野湖构成了野鹅湖的主要场景,如果只是纯粹“拿来主义”的使用,电影给人的精细感会大打折扣,在细心置景基础,电影在调度上的充分构思方才塑造了整体风格:荒诞中的生猛。
在调度上《南方车站的聚会》让我喜爱的是这四点:首先最基础的是充分利用及制造场景的空间感及明暗光线来映衬氛围,场景设置颇具想象力;其次是运镜时在独立且混乱的破败场景中寻找贯通感,这与梳理电影人际关系有种对应;三是车辆与群演的走位安排来体现混杂性、营造持续的危机感,挑逗观众;最后是略微夸张的环境光色调,这种光调是缺乏城市公共照明的城乡结合部的自然霓虹灯照明,在电影中不分场合大量使用这种布光,映照出某种微妙的统一性,与电影整体基调契合。
因为场景与空间上的某些特征,听到有许多批判消费国情、符号堆砌的声音。个人感觉不加思考的新闻片式堆砌可以谈得上消费,但若充分构思、纳入整体美学及叙事考虑,加以想象及发挥,其实是脱离社会符号意义的现实再创作,作为独立的艺术素材。
黑色电影美学与电影调性可以放在一起讨论,这两者受创作者的经验影响比较大,感知与想象大于理解。从枪战、打斗等暴力场景呈现,影片中的暴力美学利落且充满想象力。调性与节奏上而言,电影基调的奠定的稍感慢了一些,但不影响整体呈现,影片放大了环境音(特别强调摩托车声,城乡结合部的声学符号)对情绪的挑逗。音乐相对则比较收敛,唯一用的比较重的是广场舞中的那首Rasputin,荒诞中带着点癫狂生猛的感官意志,其实那曲子便有奠定电影整体调性之意。
演绎上,几位主要角色的个人气质实在太强,略出戏于所设之环境,剧作在人物塑造上的简练其实也并未赋予演员很大的演绎突破空间。该片各方面主要还是服务于风格化的表现,并在视听语言上获得了酣畅且精致的呈现。
《南方车站的聚会》观后感影评【3】
《南方车站的聚会》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胡歌的电影主演处女作算是让他在大荧幕上立住了。
之前看到一些网上的评论后,以为这部影片是像《罗曼蒂克消亡史》那样刻意造作至极,为了制造风格而不管故事不求真实的所谓文艺片。
看完发现彻底错了,这部影片非常接地气,而且有故事,有美感,可称得上是在烂泥一般的底层土壤里开出的美学鲜花一样的好片。
故事讲的是胡歌饰演的偷车团伙小头目周泽农与另一个小头目因为抢地盘发生争执,被算计后仓皇逃跑时并误杀警察,进而被通缉的故事。
被通缉的过程中,警察、算计他的小头目、妻子、皮条客、陪泳女怀着各自目的展开行动,整个故事层次丰满又充满悬念。
故事中发生在社会最底层,在烂泥一般的生活中挣扎求生的底层人物众生相,让影片接地气到了极致。
而精准的服化道和演员们那一口武汉方言的加持,则让这个电影中的底层社会显得异常地真实可信,绝不会让观众有出离感。
但如果只有真实,就可能缺少亮点,显得平庸,而这部电影成功地在真实的基础上增添了不一样的美感。
影片的光影运用非常有特点。
很多场景都在夜间或室内进行,光线以暗为主,但不同色彩的加入、光线在人物身上造成的明暗对比,让很多画面都看起来特别美,美得定格下来可能就是一幅幅精彩的现实主义摄影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