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歌电影《南方车站的聚会》观后感及良心影评【五篇】

关键词: 胡歌,电影,《
景清10 分享 时间:

  《南方车站的聚会》将故事背景设定在武汉,在这个被称为“四大火炉”之一的城市,胡歌饰演的盗车贼周泽农在于对手团伙的火拼中意外枪杀了一名警察,警察为周泽农开出了悬赏30万元的价码。而关于观看《南方车站的聚会》电影的观后感以及影评,小编准备了以下文章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南方车站的聚会》观后感影评【1】

  想起十月份跟朋友的大旱望云:“十二月六号聚会七号剧院,生活乐无边。”转眼到了六号,剧院没有了,还好聚会仍在。

  在不同的场景和镜头里保持全神贯注很难,想让观众安安静静的坐两个小时不是件易事,摄影机将观众置于一个角度,要的是观众能有一种对电影本身的临场感。艺术电影最大的问题是,它可能会失去那些习惯于易懂故事的观众,这部用出色的视听规避掉了这点。

  不说雷霆万钧,却也神摇意夺,整个电影迸发出的巨大能量让人陷入一种怅惘的满足感里。各色人物轮番登场,交叉叙事紧密而不粘连,摩托配歹徒,黑夜配枪火,兄弟配金钱,做爱配真爱 ; 黑色电影中应有的暴力一应俱全,不过暴力虽是这部电影艺术性中最主要的部分,但绝不是全部。

  人都是利己主义簇拥者,电影把这一点刻画的淋漓尽致,开头的血腥就是自私的狂热复仇,到周泽农被通缉,曾经的各路兄弟为了那三十万悬赏金互相撕咬,就连泽农自己也想在临死前再帮家人捞一笔,面对利益纠葛,成年人凶狠丝毫不亚于食肉动物,狮子面对强光尚且眯眼,人面对未知永远拔刀。刘爱爱应该是这片黑色中不多的白点,她想要钱,也想从那三十万悬赏中分一杯羹,但是面对将死之人的恳求,她选择自我救赎,最后的抓捕与领赏是周泽农最后一场戏,他导的完美,刘爱爱演的从容(片尾当然是为了过审)。

  大学在武汉挥洒了四年青春,作为取景地,片中用了大量空中镜头与近景来展现武汉的城中村飞地,十分超现实。街道霓虹闪烁,斑驳楼宇交错,还有怪诞表演与肮脏交易,就着馄饨能看见械斗,隔着门板能听到欲望。不过超现实就是武汉的现实,独特的地理结构造就了彪悍的码头文化,小到汉正街老杆与武钢子弟,大到收采砂船保护费的江盗,还有铁路沿线连成片的城中村以及至今逢大雨必淹涵洞的南湖。千禧年初的武汉,村巷是三教九流们的天堂,他们在那里啸聚山林,他们在那里白刃相接。导演把码头文化的精髓提炼了出来,这就是朋克之城十几年前的真实。

  心疼黄觉,出场三分钟,炮还没打完就挨了一闷棍,真冤。

  《南方车站的聚会》观后感影评【2】

  《南方车站的聚会》应是国内近几年最精致的一部电影,其最精致的部分在于对空间与场景的充分构思与想象。从场景与空间的构思、黑色美学的呈现以及电影调性的把控三方面而言,《南方车站的聚会》并不逊于刁亦男的前作《白日焰火》,延续黑色电影的探讨,并在几个要点中获得突破。

  场景与空间的构思是《南方车站的聚会》最具突破性的一个角度,影片的故事发生在一个三不管的环湖城乡结合部,极尽混杂与破败。从城市人文规划的角度而言,这种地带根本谈不上社会场景,而大量现成的社会场景往往是大多数电影“拿来主义”的库房。把这样一个谈不上完整的场景空间玩出花样来,其实需要大量精细的布景及调度设计,从这些工作而言,《南方车站的聚会》的精细达到了近年华语的新高。大量破败巷子、围楼、动物园、公路、工厂、市集、餐馆、车站、荒地、野湖构成了野鹅湖的主要场景,如果只是纯粹“拿来主义”的使用,电影给人的精细感会大打折扣,在细心置景基础,电影在调度上的充分构思方才塑造了整体风格:荒诞中的生猛。

  在调度上《南方车站的聚会》让我喜爱的是这四点:首先最基础的是充分利用及制造场景的空间感及明暗光线来映衬氛围,场景设置颇具想象力;其次是运镜时在独立且混乱的破败场景中寻找贯通感,这与梳理电影人际关系有种对应;三是车辆与群演的走位安排来体现混杂性、营造持续的危机感,挑逗观众;最后是略微夸张的环境光色调,这种光调是缺乏城市公共照明的城乡结合部的自然霓虹灯照明,在电影中不分场合大量使用这种布光,映照出某种微妙的统一性,与电影整体基调契合。

  因为场景与空间上的某些特征,听到有许多批判消费国情、符号堆砌的声音。个人感觉不加思考的新闻片式堆砌可以谈得上消费,但若充分构思、纳入整体美学及叙事考虑,加以想象及发挥,其实是脱离社会符号意义的现实再创作,作为独立的艺术素材。

  黑色电影美学与电影调性可以放在一起讨论,这两者受创作者的经验影响比较大,感知与想象大于理解。从枪战、打斗等暴力场景呈现,影片中的暴力美学利落且充满想象力。调性与节奏上而言,电影基调的奠定的稍感慢了一些,但不影响整体呈现,影片放大了环境音(特别强调摩托车声,城乡结合部的声学符号)对情绪的挑逗。音乐相对则比较收敛,唯一用的比较重的是广场舞中的那首Rasputin,荒诞中带着点癫狂生猛的感官意志,其实那曲子便有奠定电影整体调性之意。

  演绎上,几位主要角色的个人气质实在太强,略出戏于所设之环境,剧作在人物塑造上的简练其实也并未赋予演员很大的演绎突破空间。该片各方面主要还是服务于风格化的表现,并在视听语言上获得了酣畅且精致的呈现。

  《南方车站的聚会》观后感影评【3】

  《南方车站的聚会》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胡歌的电影主演处女作算是让他在大荧幕上立住了。

  之前看到一些网上的评论后,以为这部影片是像《罗曼蒂克消亡史》那样刻意造作至极,为了制造风格而不管故事不求真实的所谓文艺片。

  看完发现彻底错了,这部影片非常接地气,而且有故事,有美感,可称得上是在烂泥一般的底层土壤里开出的美学鲜花一样的好片。

  故事讲的是胡歌饰演的偷车团伙小头目周泽农与另一个小头目因为抢地盘发生争执,被算计后仓皇逃跑时并误杀警察,进而被通缉的故事。

  被通缉的过程中,警察、算计他的小头目、妻子、皮条客、陪泳女怀着各自目的展开行动,整个故事层次丰满又充满悬念。

  故事中发生在社会最底层,在烂泥一般的生活中挣扎求生的底层人物众生相,让影片接地气到了极致。

  而精准的服化道和演员们那一口武汉方言的加持,则让这个电影中的底层社会显得异常地真实可信,绝不会让观众有出离感。

  但如果只有真实,就可能缺少亮点,显得平庸,而这部电影成功地在真实的基础上增添了不一样的美感。

  影片的光影运用非常有特点。

  很多场景都在夜间或室内进行,光线以暗为主,但不同色彩的加入、光线在人物身上造成的明暗对比,让很多画面都看起来特别美,美得定格下来可能就是一幅幅精彩的现实主义摄影作品。

  同时,各种影子的运用在电影中也时不时出现,起到暗示人物命运的作用,印象最深的是周泽农在破旧居民楼中奔逃时,他墙上的影子一直没有变小,仿佛是在预示着他最终难逃法网的悲剧命运。

  影片另一处鲜明的美学特征,体现在暴力之中。

  无论是黄毛骑着摩托撞上铁杆瞬间身首异处的肃杀利落,还是周泽农和猫耳打斗时将一把雨伞刺入对方体内并从背后撑开形成的鲜血伞花,都给人强烈的感官刺激,有暴力美学产生的美感。

18256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