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善洲观后感600字(2)

关键词: 杨善洲观后感,杨善洲观看心得,杨善洲
树杰0 分享 时间:

他虽然是个地委书记,还是个不小的官呢,但他从不搞特殊。他完全可以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利,让母亲,妻子和女儿过上更好的生活,但他没有这样做,尤其是他的二女儿,三番五次地哭着求他,每当回味起他女儿伤心欲绝,痛哭失声的模样,我不止一次地泪流满面。他对陌生人都能以职务之便,让他有个好工作,娶个好媳妇,而对自己的女儿却那么不近人情!我要有个这样铁面无私的父亲,我会理解他吗?我想我会的!不过值得庆幸的是,他女儿最终凭借自己的实力,终于如愿以偿!

更让人难忘的是他那种无私奉献的光辉形象,他退休后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大亮山,艰苦创业,义务植树造林。把昔日的荒山秃岭变成了生机勃勃的经济林场,使当地恶劣的自然环境得到了彻底的改善,即造福了国家,又造福了当地农民群众,而自己却把国家奖励他的钱大部分都捐资助学。

杨善洲爷爷,我们向您敬礼!虽然我们只是小学生,但是您的先进事迹我们会牢记在心,从小事做起,向您学习,向您致敬!

杨善洲观后感600字六

“有些干部啊,白吃国家公粮了”影片开幕的一句话,足以让观影的人肃容。“是啊,不为百姓办实事儿,可不就是白吃公粮了”杨善洲书记的对白,也引导人不由自主地在心里自问:“我在自己的岗位上,做过了什么”。电影《杨善洲》以这样看似随意但引人深思的对话开始,带领我们走近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恪尽职守、为民奉献的一生,让我在感动中感悟,在学习中自省。

“燕子南迁,地旱天干”杨善洲看着满天成群南飞的燕子担忧地念叨。杨书记从一个迁徙现象中,看到的不是自然的风景,而是保山的万亩旱地和当地农民的忧患,这让我看到了一个无时无刻不在思虑工作,无时无刻不在关注民生的干部楷模。我正式参加工作已近一年,曾经只是信奉并不断实践着培训老师所说的“快速熟悉工作环境、掌握工作技能”的要求,但真正投入工作才发现,仅仅“能工作”是不够的,还需要一种工作的“敏感性”。这就要求我们要时刻心系工作、心系责任,不等到问题出现才被动地接受工作,而是能一叶知秋把工作坐在前头。

工作并不能单凭一腔热血和一股不管不顾的冲劲,更要讲究做事的方法。电影中,两个县为了开闸放水的问题发生争执,双方剑拔弩张。杨善洲到场后,只是看似轻巧地建议双方县长“换一下位置”,两位县长互相考虑了下彼此的处境,最终握手言和,问题迎刃而解。杨善洲退休回到家乡大亮山,尽管指数的想法在他脑中早已形成,但并没有立刻发动群众上山植树,而是以一部当时风靡一时的电影《庐山之恋》,唤起了大家心中要改变山区面貌的激情。杨善洲正是在工作中秉持着依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的理念,不仅在职期间创造了一个“滇西粮仓”,而且在退休后创造了一个“绿色大亮山”。

杨善洲带头办起了大亮山林场,但从不从林场领取报酬,只拿几十元补贴,不仅如此,杨善洲甚至还经常要给林场贴钱。树苗要钱买,他就带头下山拣别人吃剩后吐掉的果核。在大亮山上,杨善洲的全部家当寥寥可数,吃食也只是黑乎乎的窝窝头和红薯。他在林场二十多年,无偿奉献了二十多年。而在移交林场时,他不沾一点好处,不带林场一根草。长诗《公仆本色》的题记里写道:“善洲,善人;善德,善行;善始,善终。挚爱,无限;大爱,无言;博爱,无疆;”是呀,清贫了一辈子,奉献了一辈子,坚守了一辈子这位老人就是“善”与“爱”的化身。他用质朴的言行诠释着党性,用执着的追求书写着对党的忠诚,用无私忘我的拼搏践行着为人民服务的铮铮誓言。他的善行、他的作风、他的精神,长成了一棵顶天立地的“雪松”!

草帽连纱帽,平凡铸伟大。杨善洲同志一生为草如兰,一尘不染香到骨;为木如松,两袖清风昭汗青。杨善洲用他的一生,自觉实践共产党人的人生价值和道德追求,为每一位党员干部树立起光辉的楷模。

杨善洲观后感600字七

昨日看了电影《杨善洲》,剧中的情景始终缭绕在脑海,不断浮现。在看电影时,我有好几次泪湿眼眶。电影带给我的激动充盈在胸间,不是电影自身拍得有如许好,而是剧中人物带来的冲击让人震动。

电影用写实平述的手段,从杨善洲担任保山地委书记一职入手,浓墨重彩地刻画了他平凡而又伟大的终生。电影的一些情景现在仍记忆犹新。

杨善洲在当地委书记的时候,常拄着棍子,提着一个小黑包,行走在田间。当时正在推广一种“双龙出海”的水稻插秧法。他来到一个村里,见大家对这种插秧法并不接受,自己脱掉鞋子下到田里作起示范,秧苗插得又直又好。村长这才发现是地委书记亲来指点,急忙上前问好。杨善洲问他:这“双龙出海”每亩可以提高产量百八十斤,你能保证这村里的田都能用这种插法吗?村长答:一定能。杨善洲搓搓手上的泥巴,兴奋地上坎挥手离去了。

还有一次,保山遭遇大旱,百姓面临作物绝收的困境,杨善洲带领干部挖水井。但很快困难随之而来:经费不够!他果断召集现场的地委委员开临时会议,举手表决将修建办公楼的经费挪作打井费,工程得以继续进行。

一个人身在高位时,面临众多的引诱,要作出众多艰巨的挑选。杨善洲的取舍老是把人民人民的好处放在第一位,没有片刻迟疑,没有任何私心邪念。他从不喊什么大方激动的口号,却留下一个令人敬佩的模范让咱们跟随。

杨善洲退休了。上级关心他,让他到昆明的干休所安度晚年,他笑着说:以前在职,听组织安排,现在退休了,想干点自己的事,我要上大亮山种树去。他回到家乡,开始发动群众。他的办法很独特,先组织群众看了一场电影《庐山恋》。电影放映完时,他问大伙:“电影好看不?”大伙笑答:“好看!”他又说:“是啊,电影好看是因为庐山上的树美呀,我们大亮山上的树,像秃子头上的毛,没有几根。你们用土地入股,我来出苗子,种出树你们分红好不好?”有人问道:“那你分什么咧?”他淡淡一笑,道:“我有工资,什么也不要。”大伙被他的诚意打动,纷纷签订植树合同,自此开始了他长达十七年的漫漫种树征途。

在大亮山种树,不是想像中的一路顺风。树苗成活率低,野草挤占树苗生存空间。他独个摸索解决法,选择种植根系发达、高于五十厘米的树苗,成功地迈过这个难关;树苗来源匮乏,他跑到大街上捡拾果核作种子,每天捡来一箩筐。五万多亩树林,每一株树无不浸透他的心血,他抚摸着他们,像是看着自己孩子,脸上浮现出慈爱的神情。这一刻,我想起了电视剧《士兵突击》中的许三多,同样的执着于自己的信念,同样朴实而高尚的人格,但一个是虚拟的,一个是现实中存在的。

为了公,为了百姓的事,杨善洲尽力而为;为了私,为自家孩子的调动,他“一筹莫展”。电影中有这样一则细节,上山种树时,他发现山上小学的代课老师多年没有转正,纷纷离职,孩子们无学可上。这时他动用自己的影响力,喊来教育、人事、劳动各部门的头头脑脑上山,托他们解决老师们的编制问题,为山里的教育留住了人才。他的二女儿,为了解决夫妻两地分居,通过层层考试,只差一个章就可以办理调动手续,从来不求父亲的`她哭着请求他帮忙:“您就打一次电话吧”。杨善洲讷讷地坐在小板凳上:“这是私事呀,这可咋办呢。”最终,女儿掩面而去。只要杨善洲张口,我想地方部门肯定会卖他一个面子,毕竟女儿是有真才实学的,毕竟“虎老余威”在。可此时的他却没有平时那样智计百出,急得直说“咋办呢,咋办呢。”他的脑海中未曾想过动用关系办私事,这也许让许多人为之汗颜吧。

电影的结尾以去年西南大旱一幕告终,保山因植被良好,当地居民不愁水喝,外地来此取水的车辆排成了长队,此时的杨善洲已躺在病榻上,起不了身了。但是人民没有忘记他,来医院看望的人站满的一坪,一位老人从山上挑来干净的水,递到他跟前,大声说:“你没有白吃国家公粮!”

杨善洲走了,他留给后人一座价值3亿多元、5万6千多亩的林场,他留下了一心为公、百折不挠的工作作风,他虽瘦弱的身躯却留给我们一个高大的背影,他用自己伟大的一生书写了一个大大的人字。


杨善洲观后感600字相关文章:

检察院警示教育片观后感心得体会

心理课观后感500字以上

中国机长观后感700字左右作文

煤矿工人观看警示教育片心得体会

检察院警示教育片观后感心得体会

酒驾警示教育片心得体会

心理课观后感500字以上

218105 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