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教育的观后感600字(2)
推荐文章
诚信教育的观后感600字4
在璀璨的华夏文明的历史星空里,闪烁着无数的智慧光芒,那些智慧小故事犹如沙砾里的珍珠,虽历史久远却光泽依旧。这学期,妈妈向我推荐了我国著名的语言翻译家和少儿文学家林汉达先生的《中国历史故事集》,一个个引人入胜的小故事让我一次又一次地被古人的智慧所折服。
这本令我爱不释手的书主要写了春秋、战国、西汉、东汉和三国时期一些著名的历史故事,我就像是一个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一有空就捧着读,其中《商鞅变法》这个故事对我触动最大。当时的秦国虽然非常强大,但若其它六国联合起来抗秦,秦国就一定会被打败。秦王非常明白秦国的处境,就下令到处招募人才,这时候来了一个叫卫鞅的人,他想出的法子若能实现就能让秦国一统天下的计划成功一半。他根据秦国的实际情况制订了一系列的新法令,但他非常担心老百姓们不相信自己。于是他让人在南门立了一根木头,下了一道命令:“谁能把这根木头扛到北门去,赏他十两黄金”。众人交头接耳,议论纷纷:“这大概是卫鞅成心跟咱们开玩笑吧”。卫鞅听说了大伙的议论,便一下子把赏金翻了五倍。不久,真有一个人把木头扛到了北门,卫鞅当时就赏给了那个人五十两黄金。从此以后,卫鞅颁布的一系列法令人们都能自觉遵守,因为人们都相信他是一个有诚信的.人。再后来,秦国就真的成了强国,卫鞅也被人们尊称为商君。
读完这个小故事我明白了:诚信,它为人与人之间搭建了一条桥梁,为人与人之间点亮了黑夜的星空,为人与人之间踏平了陡峭的路途,也让我悟出了一道做人的信条!正如古人所说:不信不立,不诚不行。
诚信教育的观后感600字5
自古以来,人们都特别重视诚信。古代有“商鞅立木”的故事,说的是商鞅通过“立木”奖励的故事,为天下留下了诚信的美誉,也为秦国的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烽火戏诸侯”的故事。说的是周幽王为了博得宠妃一笑,不惜点燃烽火台。后来,真有外敌入侵时,周幽王再次点燃烽火台,诸侯们却以为这是开玩笑,不以为然。最终,周幽王死于这场战争。
从以上两个典型的例子,我们可以感受到诚信的重要性。的确,诚信十分重要,古有“得黄金千两,不如得季布一诺”。如果让你从中选一个,我相信很多人会选择前者,为什么?因为在当今社会,“诚信”早就贬值了。
我们经常会在电视上看到类似“某某商家卖假货”的这类新闻,在大街上不乏有“扶不扶”的议论,说的是:当老人摔倒在地时,路人却无人去扶;在路边捡到钱包时,多数人都会占为己有;偶有爆出考场作弊的现象也不足为奇。这一系列缺少诚信的事件为什么会屡屡发生呢?难道是偶然吗?
古人云:“人无信不立”。小时候,父母会给我讲“狼来了”的故事,告诉我一定要诚信做人的道理。再大一些,当我看了“曾子杀猪”的故事,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诚信的可贵。在当今社会,我认为缺少的是诚信守信的人。我认为,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业之本,无论你做什么事,都应该坚持“诚信第一”的原则。
有时我在想,如果我能穿越回到古代该多好啊,古人尚且能做到言而有信,言必信,行必果,可是,为什么我们现代人就做不到呢?我坚信,如果每个人都能感受到诚信的重要性,努力遵守诚信,那么这个世界上就不会再有那些失信的事情发生了。
诚信教育的观后感600字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