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第六届“好记者讲好故事”观后感

关键词: 2020好记者讲好故事,好记者讲好故事观后感,观后感
淑娟0 分享 时间:

        第六届“好记者讲好故事”直播现场,15位巡讲人透视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架起党和人民之间的“连心桥”;见证大国制造的责任担当,展望“一带一路”在世界各地“开花结果”。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第六届“好记者讲好故事”观后感范文大全,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第六届“好记者讲好故事”观后感1

  “使命在心,责任在肩。聆听了15位优秀新闻工作者的讲述,让我们深深感受到新闻工作者需要更多的责任与担当,需要不断前行的信念与勇气。”一位媒体人由衷地说。

  6月23日,当天下午,各分会场屏幕中一个又一个朴素、温暖的好故事感染着现场中的每一个新闻人。大家时而热泪盈眶,时而若有所思,精彩故事让人久久不能忘怀。

  14位来自中央和地方新闻单位的优秀记者,用朴实的语言、亲身的经历,把他们的所见、所思、所感通过屏幕呈现给同行。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记者张兴莎第一个登场,讲述了与同事们历时数月,跨越湖南、贵州、重庆三地的故事《湖南最后的慢火车》;来自四川日报报业集团的记者谢凯,讲述了贫困地区孩子的追梦故事《大凉山上的篮球梦》;新华社国内部央采中心视频采访室记者武笛分享了她与同事在非洲国家的采访经历,讲述了《一带一路心中的路》的好故事;河北省邢台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记者侯平以《一家人一面旗》为题,讲述了一家人与一面国旗的感人故事……

  好故事从好记者口中娓娓道来,让大家看到了各行各业、各条战线涌现出的先进人物和普通百姓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故事里,从家国情怀到脱贫攻坚,从“一带一路”到大国制造,从人间真情到大爱无疆,抒写着人民的心声,见证着时代的进步,传播着中国的声音,同时也树立和传播了新时代新闻工作者的良好形象。

  坚定的理想信念、强烈的社会责任、无私的奉献精神、澎湃的工作激情,故事和讲述人都闪耀着这些特质。青海日报社政教新闻部记者于瑞荣说:“一个个有深度、有厚度、有温度的新闻故事深深感动着我,让我们从中看到了新闻人的责任、使命和担当。我们要不负伟大的时代,不负肩上的使命,积极‘走转改’,不断提高‘四力’,以媒体人的初心和使命,讲好‘青海故事’,反映群众心声,做党和人民信赖的新闻工作者。”

  好记者的采访经历和分享体验,仿佛展开的画卷,让大家的思绪随之起舞,情感与之共鸣。青海广播电视台广播电视新闻中心记者达海莹表示,感人故事的背后,传达出记者是党的政策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社会公平的守望者。我们要增强“四力”,多深入基层,练就真功夫,写出更多有品质、有温度的文章,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新青海鼓劲呐喊。

  一个个平凡朴实的故事中,折射出的是新闻人的理想和初心,更加坚定了广大新闻工作者为人民服务的信念。“鲜活的新闻故事背后是当代媒体人对新闻事业的无限热爱和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激励我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努力践行‘四力’,利用新媒体传播优势,多策划、创作出接地气入人心的新媒体作品。”青海新闻网新媒体编辑雒婷激动地说。

  “多年来,新闻工作者不遗余力,深入基层,通过新闻作品全面展现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及时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作为年轻一代的新闻工作者,我们要继续学习和传承新闻界的优良传统,努力锤炼‘四力’,发挥党的喉舌作用,传递好格尔木的好声音,讲述好格尔木的好故事。”格尔木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李莎莎动情地说。

  玉树藏族自治州三江源报社编辑部副主编白生勇表示,巡讲活动不仅讲述了好故事,也还原了新闻现场,剖析了好记者的心路历程,为我们成为一名好记者提供了学习的榜样,感触非常深,希望今后能够多开展一些这样的活动。

  好故事来自于基层、出自于真情。现场聆听的新闻工作者一致表示,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进一步增强“四力”,践行“四向四做”,努力创作出更多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无愧于时代的新闻精品力作,守正创新做好新时代的新闻舆论工作。(董慧)

  第六届“好记者讲好故事”观后感2

  “心中有信念,肩上有担当”,14名一线记者讲述了在路上、在一线的那些最鲜活、最基层、最温润的故事,这些接地气、感人、励志、奋进的好故事,让我看到了记者的使命和担当。

  我印象最深的,是谢凯老师关于“凉山科比”的分享。首先,这个选题的新闻源来自网络,这体现了新时代新闻的发展特点,记者需要学会有效利用新兴的信息源,去寻找好的故事;其次,报道过程中,记者不仅来到现场,更会每隔一定时间与采访对象联系,做了追踪报道,让故事更加丰满;最后,记者通过多媒体手段,实现了图、文及视频的覆盖,取得了良好的呈现效果,更以这一系列报道为切入点,展现了政府“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心与努力,进一步升华了报道的高度。不论对新闻源的拓宽,深入现场、进行追踪报道的精神、多平台多维度呈现的意识,还是对文章的升华,都十分让人感动,十分值得学习,也让我对日后的工作,有了全新的认识。

  记者需要勤于思考,只有做一个有心人,在平凡中寻找闪光点,才能写出一篇经得起时间考验、能沉淀下来的好作品。作为时代的见证者、记录者,同时也是建设者、推动者,我们应该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

  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我的感受,那便是:温暖的故事,质朴的感动。无论是牦牛背上的忠诚,八步沙的三代治沙人,还是终身致力于我国机器人研究的科学家,这些故事的主人公都是在岗位上默默奉献到极致。这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同样是宝贵的启示。三代治沙人为生态保护而努力,那位当地记者同样用20多年时间多番报道这一故事,这让人明白:追寻好题材,采写好报道,离不开长期的沉淀与积累。

  第六届“好记者讲好故事”观后感3

  弓慧敏老师:“好故事讲到哪里,感动和力量就传播到哪里”,这是第六届《“好记者讲好故事”》网络直播巡讲活动互动区一位观众的留言,我深表认同。感谢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组织高校师生观看这次直播巡讲活动,给我的内心带来了很大的触动。感动之余,让我重回初心,捡拾梦想,认清了未来努力的方向。

  巡讲直播通过主流媒体记者们来自一线的采访故事的讲述,向我们展示了许多不为人知的新闻背后的故事,让我感受到了媒体人“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性。透过一个个故事的讲述,我的爱国主义情怀进一步增强,看到了国家和人民在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的艰辛与不易,同时也感受到了国家的力量。通过记者们真挚感人的分享,屏幕前的我一次次泪流满面。从他们的讲述中,我看到了一个个普通人对梦想的坚持和执着,对初心的坚守,以及对国家和人民的热爱及奉献。

  新闻背后的故事

  在所有故事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家人 一面旗》、《迟到十年的拼图》、《请祖国和人民检阅》等故事,这些故事体现了小人物在大时代面前的付出与坚守,用新闻事实向我们诠释梦想的力量,让我们每一个人能够坚持初心,向着心中的梦想而努力。

24136 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