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72周年观后感200字(11篇)(2)

关键词: 抗美援朝72周年观后感200字,抗美援朝72周年,观后感
邱妹0 分享 时间:

国防大学教授刘光明这样阐释抗美援朝精神的丰富内涵:抗美援朝战斗取得伟大胜利,靠的是中华儿女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这场战斗不仅是武器装备的对抗,更是钢铁意志的对决。

纪念战争是为了珍爱和平,纪念英雄是为了守护正义。72年来,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穿越时空,始终放射着璀璨的光芒。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告诉我们,一个敢于亮剑的国家和民族,才能在世界上赢得尊严。英雄们代代相传的爱国情怀、民族气节、英雄气概、必胜信念,正如矗立在民族复兴航程中的灯塔与坐标,召唤着中华儿女在逐梦路上奋勇前行。

铭记历史,缅怀英雄,是为了更好地前行。坚持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直面挑战,勇于创新,在新的起点上,为推进党和国家事业进一步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抗美援朝72周年观后感200字篇8

“我爱亲人和祖国,更爱我的荣誉!

我是一名光荣的志愿军战士!

冰雪啊,我决不屈服于你!

哪怕是冻死,我也要高傲的耸立在我的阵地上!”

这是一位叫宋阿毛的志愿军烈士生前写下的绝笔信。他是牺牲在长津湖战场上129名战士中的一员。他们在风雪中坚守阵地、阻击敌军六天六夜;他们以战斗姿势冻死在战壕里,枪口仍对着敌人;他们就是中国人民志愿军伟大战斗精神的升华――“冰雕连”!

这组让敌军见了也肃然起敬的冰雕群像,用血肉之躯筑起了祖国的钢铁长城;用坚毅与顽强凝聚起强大的中国力量,铸就了中华民族魂。是他们用鲜血和生命证实了自己对祖国和人民的无限忠诚;用笔直的脊梁撑起了共和国,也撑起了我们今天的和平与安宁。他们就是我们心中“最可爱的人”。

这世上,从没有天生的英雄,谁的生命都只有一次。可总有一群人,从未辜负自己的誓言。有一分热,发一份光,把点点萤火汇聚成温暖人间的星河;把对祖国和人民的使命感、责任感薪火相传。三尺讲台就是我的“战场”,援疆之路就是我的新征程。秉承援疆初心,担当肩上使命,严守各项纪律,努力成为我们这支“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本溪援疆队伍中合格的一员。援疆不仅仅是一种家国情怀,更是一种对党和国家的忠诚,是我们驻守边疆的一种责任与担当。正因为我们援疆人能够把祖国放在心头,以祖国的利益为重,才能够做到无怨无悔。我们矢志奋斗,淬火成钢;纵然直面风雨,也能无畏坚强!

抗美援朝72周年观后感200字篇9

雨纷纷,那透明如绣花针的细雨斜斜地交织着,给嫩绿的世界笼上一层薄薄的雨露。一切是那么的美丽,生机勃勃,让人燃起生的希望,我们的中国志愿军个个昂首,为友谊而战斗。

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是志愿军们用那坚实身躯挡住了那如雨般的子弹。是朝鲜人民雪中送炭,为了志愿军们和敌人同归于尽……他们都是亲人啊!

当敌人狞笑着,一步一步逼近他们时,那浅浅的绿色却闻风不动,坚守阵地,宁可同归于尽,玉石俱碎也要背水一战!

夜幕降临,四处一片的寂静,志愿军们浑身充满了戒备的味道,“杀――――!”响亮的喊声在夜色中远远地传开来,冲破云霄。敌军被这突如其来的战争而吓得气势折了半截,领头军痛苦地呻吟一声,倒在地上滚来滚去,身子痛楚地缩成一团...愤怒的朝鲜士兵和志愿军们举着枪拼了命的拼杀,子弹没了,上刺刀,手都麻了眼也红了!有的赤手空拳也能迎战!敌军的叫声凄惨得哪怕老虎听了也掉眼泪!

大家定以为俘虏就是会被虐杀,可是啊,周总理却亲自批示:“要加强战俘的营养,采取急救措施!”于是,高级军医从中国的各地来到了碧潼,还在这里建设起了专门的战俘总医院,救活了数不清的人。

我军有一次俘获了一名美军飞行员,医生发现他受了重伤,急需输血,于是以最快速度把他送到战俘总医院。总医院赶紧从国内调运血浆,有一些中国志愿军还献出了自己的鲜血,并且救活了这名美军飞行员。

俘管处特别尊重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宗教习惯,使战俘们能过圣诞节、感恩节、开斋节等等。尤其是过圣诞节和春节的时候,一连几天战俘营都处在节日气氛之中,当俘虏的亲属知道后

都不停地感谢着中国军人。看看,这就是中国人的肚量。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粉碎了美国妄图干涉朝鲜内政、并吞全朝鲜的企图,保卫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独立,更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伟大又坚强!雨越下越小,我静静地听着雨的结尾曲,坟前的嫩绿取代了荒凉,绿色的藤缠络着大理石,路上行人的表情有的庄严,有的看到了生机而微笑着。是啊,我真骄傲我是个中国人!

抗美援朝72周年观后感200字篇10

这场战役铸就了抗美援朝的伟大精神,展示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革命精神。

抗美援朝战争不仅奏响了一首英雄歌曲,而且塑造了抗美援朝的伟大精神,即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爱国主义精神,他们不计后果地维护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英勇不屈、甘愿牺牲生命的革命英雄主义者,不怕困难、始终保持昂扬斗志的革命乐观主义者,是履行所赋予的使命的革命忠诚精神以祖国和人民的国际主义精神为人类的和平正义事业而奋斗。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崇高风采的生动写照,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民族性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只有英勇地决定牺牲,才形成了压倒性的英雄精神。据统计,共有44名属于敌人的杨根英雄,6名用身体挡住敌人射击眼睛的黄继光烈士,9名为拯救朝鲜妇女儿童而牺牲的东存瑞烈士。它们展现了中华民族为民族和民族创造的民族精神,为党和人民准备牺牲一切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经过两年零九个月的浴血奋战,中国人民志愿军创造了人类战争的奇迹,用鲜血和生命赢得了历史性的伟大胜利,捍卫了新中国的安全和尊严,数十万英雄儿女在朝鲜半岛大地上酣睡。如此伟大的牺牲和这样的伟大胜利,得益于中国人民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敢于坚持、团结一致,凝聚了中华民族抵御外来侵略的决心和力量,形成了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

毛泽东曾说:“我们中华民族有与自己的敌人战斗到底的精神,有自力更生的收复旧物的决心,有在世界民族之林中自立的能力”,这支军队有不屈不挠的精神,必须压倒一切敌人,永不被征服被敌人打败了。抗美援朝的精神是“知山有虎,倚虎山”,即“越艰险,越向前”。它真正体现了中华民族浴血奋战到底的精神风貌,用“毛泽东思想”展现了人民军队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

没有这场战争,就没有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和平环境和强大的崛起。中国共产党人、中国人民志愿军和中华民族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形成的抗美援朝精神,并没有随着战争的胜利和志愿军的凯旋归来而结束。与中国革命的其他精神一样,它深深地铭刻在中国革命史、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不仅在对外战争中,而且在中国许多新的精神在内部实践中受到影响、渗透、凝聚和创造。

抗美援朝72周年观后感200字篇11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这首激昂雄壮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在72年前被不断唱响,鼓舞着千万志愿军将士奔赴朝鲜战场。

“《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谱曲手稿是我们藏品中最宝贵的文物之一。”抗美援朝纪念馆副馆长张校瑛告诉记者,许多人不知道,它的词作者其实是一位志愿军战士。

这首战歌原本是一首出征诗。志愿军炮兵第1师第26团5连指导员麻扶摇在入朝作战的前一晚,趴在煤油灯下连夜赶写出这首诗,之后在战士中广为流传。1950年11月,曲作者周巍峙读过这首诗后,被它的豪迈气概所感动,仅用半小时就完成了谱曲。最初,歌名选用了诗的最后一句“打败美帝野心狼”,后来改成了现在的名字。

72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中朝边界,抗美援朝、出国作战。在敌我力量极其悬殊的对比下,志愿军历经两年零九个月的浴血奋战,赢得了这场保卫和平、反抗侵略的正义之战的最后胜利。今天,我们仍然能从一件件文物中读出不畏强敌的英雄气概和同仇敌忾的爱国精神。

一抔从上甘岭带回来的沙土

在位于辽宁省丹东市的抗美援朝纪念馆展厅中,摆放着一件特殊的展品:一抔从上甘岭带回来、混杂着弹壳的沙土。

据张校瑛介绍,上甘岭战役持续时间之长、战况之惨烈,使得在地上随手一抓,都能找到十数枚弹壳和炮弹残片。凯旋的志愿军战士带回战场上的沙土,用来纪念这场可歌可泣的战役。

上甘岭战役中,志愿军持续鏖战43天,敌我反复争夺阵地达59次。志愿军第15军编撰的《抗美援朝战争战史》中提到,危急时刻拉响雷、手榴弹、爆破筒、炸药包与敌人同归于尽,舍身炸敌地堡、堵敌枪眼等,成为普遍现象。

95岁的志愿军老战士曾志宙回忆,在上甘岭的阵地争夺中,敌军炮弹倾泻下来,他的耳膜被震破,如今只有右耳能听见一丝声响。“只记得炮弹满天飞,杀敌声不断,持续了几天几夜,地上一片焦土。战士们高喊‘冲啊’,击退了敌军的一次又一次进攻!”

一抔沙土饱含着“钢少气多”的革命志气。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博士生导师齐德学认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宣示了中国人民不信邪、不怕压的精神和气魄,中国的国威、军威得以在全世界树立。“从这场战争中,我们寻求和总结出了制胜之道,那就是从精神上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能被敌人的气势所压倒。”

250257 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