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这十年百变观后感范文11篇(2)

关键词: 中国这十年百变观后感,中国这十年百变,观后感
金梅0 分享 时间:

我高兴地说:“我们家的变化可真大。”爸爸笑了:“可不止是我们一家的变化大,我们的祖国变化更大呢!晚上爸爸带你看夜景去!”

晚上,爸爸开着车带着我们一家人到了街上,我打开天窗把头伸出去,啊,闪闪发光的霓虹灯在夜空中像是高楼大厦上的钻石,宽阔的马路上车辆川流不息,行人带着幸福的笑容在夜风中散步、聊天……我不由自主地说:“大丰的夜晚真迷人啊!”

我相信,再过十年,等我二十岁时,我的祖国会更美好!

祖国,我爱您!

中国这十年百变观后感范文篇6

记得我懂事的那一天起,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场面就在我心中留下了无比深刻的印象。我最早学会的歌曲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了。我在慢慢地成长,祖国也在一天一天的繁荣富强。

祖国在逐渐变繁荣富强的时候,我的家乡也在悄悄地变化。例如我现在生活的这个小山村,山清水秀、鸟语花香。而在以前这个小山村是个比较落后的小山村,每家每户住的都是茅草房,还有我们村以前的路是又破又烂,一到下雨天那条路还非常的湿滑,这给我上学带来了非常的不便,也给乡亲们出行带来了阻碍。于是,这些事被当地政府知道了,政府就把那条路改成了水泥路,还帮我们村重新修建了房屋。大家看到自己村的路被修建成了水泥路,家家户户都建起了小洋房;大家都兴高采烈同时也非常感谢人民政府。

不知不觉我已经上小学五年级了。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使我爱国的信念更加强烈了。我从一年级到五年级学习了很多的文章和诗歌。其中有一篇诗歌深深地打动了我。它就是毛泽东写的《七律·长征》,里面反应了红军战士不畏艰辛英勇杀敌的精神。我还学过一篇课文叫《隐姓埋名三十年》,讲的是一个叫王承书的人,她为祖国研制原子弹最终成功了,但是没有人知道她的名字,就算是这样她还是心甘情愿地继续隐匿自己的姓名。

像这样爱国的人值得我们学习。我记得我在阅读课外书的时候,读到过这样一个故事:从前在一个广场上有一个小男孩他手里拿着一张中国地图,同样在他的面前有一群小男孩在踢足球,他们踢着踢着,球突然掉进泥坑里弄脏了,于是他们就和小男孩借地图擦足球。小男孩说:不行。踢球的男孩问为什么,小男孩说:因为爷爷说过这是中国的地图!读到这里我的心里免不了惊讶,只是一个小孩子,多么爱国的话竟出自他的嘴里。

所以我感觉,爱国无需一直挂在嘴边,要牢记心中。爱国不在乎年龄的大小。

在祖国迎来了建国____周年,我们应该让国人对祖国有着更多的深刻感悟。祖国美好的未来需要我们新一代的青年去创造,我们祖国才会有更美好的未来! 

中国这十年百变观后感范文篇7

我的家乡是湖北浠水,那里风光秀丽,交通发达,有机会你一定要来看看!

浠水位于大别山南麓,长江南岸。它属于丘陵地带,有许多连绵不断的山峰。每到清明节前后,满山的杜鹃花争芳斗艳,芬芳扑鼻;放眼望去,山上仿佛落下了一大片火红火红的云。到了九、十月间,山上的枫叶红了,满山的红叶随风轻轻舞动,那情景啊,美极了!山间的小溪,水十分清澈,而且盛产鱼虾。运气好的话,也许你一次就能钓到三四只甲鱼呢!

最让我们浠水人自豪的是,这里是著名的革命老区。邓平、刘伯承、李先念、董必武、徐向前等许多老一辈革命家都曾经在这里生活、战斗过。这里也是民主斗士、诗人闻一多的故乡。他写下了《红烛》、《死水》等诗集和许多精彩的文章,最后为中国的民主事业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为了纪念他,浠水人专门修建了一座“闻一多纪念馆”,吸引了许多人前去参观、游览。

听完我的介绍,你是被我的家乡吸引了呢?如果感兴趣的话,欢迎你到我的家乡来作客!

中国这十年百变观后感范文篇8

沐浴着党的春风,家乡的山山水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爷爷常说:是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建设着美丽富饶的家园,是党使我们的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难道不是吗?

在我的家乡,以前科技不发达,道路坑坑洼洼、凹凸不平,晴天走在大街上,飞尘漫天,许多人都要捂口掩鼻;要是下雨了,走在大街上,衣服、裤子都会溅上泥巴。如今,条条大街经过改造都铺上了水泥路,道路有8米宽,道路两旁种了许多树,车辆行驶很有秩序,还专门设有人行道。

家乡的楼房变得高大。过去,家乡的人们以种田维持生活,经济落后,生活贫穷,无法建造新楼房,一家十几口人拥挤在几十平方米的土房子里。如今,家家户户以培植菇类生活为主,带动经济的腾飞发展,建起了高楼大厦,买了高档的家具等,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

家乡的超市真繁多。听爸爸妈妈说,以前要买一种食品都要走好远的路,街上商店不多,没有超市。如今,超市不仅多,而且里边的商品琳琅满目,品种繁多,人们购物非常方便。

我的家乡正发生着这么大的变化,是谁改变了这一切?是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我要努力学习知识,报答党的恩情,把我们的家乡建设得更美好!

中国这十年百变观后感范文篇9

任何事物都在变化之中。宇宙在变,社会在变,人也在变……

我的家乡也在变,而且越变越美,越变越可爱。

家乡的路变了。原来的黄泥路,晴天走在上面一身灰尘,雨天走在上面一身污泥……现在好了,我的家乡通了硬化路,外面的商品运进来了,山里的梨果竹木资源运出去了,家家买了摩托车、有的人家还买了大车跑运输,不久,我们建宁还要通高速公路、铁路呢。

家乡的山变了。过去的荒山、茅草山变成了一片片翠绿的果山、竹山、杉林。这些山不仅好看,而且给农民带来了好收入,春天挖笋、夏天摘梨、冬天砍竹……那山成了农民家里的金山、银山了。

家乡人民的生活变了。现在村里人都富了。家家户户都盖起了新房子,而且都买了彩电,看上了数字电视,有的还装了宽带,可以在网上卖梨子、卖莲子了,很多农民伯伯买了手机,上山下田穝有打。现在很多农民犁田可以用铁牛,插秧用上了插秧机,收割时用上了收割机,实现了机械化了……

家乡的这些巨变,说到底是党和国家的富民政策带来的,是改革开放的好政策带来的。展望未来,家乡会变得更美好。

中国这十年百变观后感范文篇10

随着经济的发展,整个社会都在进步,我的家乡也在不断地改变,日新月异,蒸蒸日上。

我的家乡在离市区三十公里的山沟沟里。过去房子都是低矮的平房,常常几代人挤在一间,摆设也很简单。现在几乎每家都盖起了小洋楼,住的可宽敞了,房间设计得更精致了。放眼望去,斜斜的屋顶,亮亮的琉璃,白白的墙壁,犹如躲在绿树丛中的度假山庄。

过去,一条坑坑洼洼、凹凸不平的泥巴小道,是村民们对外的交通要道。一到下雨天,举步维艰,只要你走一趟,保证鞋子变成泥鞋,分外的重,还不时的滑上一两跤。两年前,在村委会干部的带领下,村民们踊跃捐款,出工出力修大路,如今一条平平坦坦、坚不可摧的水泥大道蜿蜒伸到各家各户门前。

过去,家乡的小孩只有男孩子才有机会上学,女孩子只能在家里帮大人们做家务。但男孩儿有的上完小学、有的上到初中就辍学回家做农活,极少有继续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而如今不管男孩、女孩都接受九年义务教育,还有很多考上了大学接受了高等教育。

我的家乡已经变得很美,我相信它将继续变化,变成真正的“世外桃源”。 

中国这十年百变观后感范文篇11

每一个努力生活的人,都是最美的奋斗者。家住北辰区果园新村街朝阳里社区的外卖小哥王云龙,是一名“90后”的呼伦贝尔小伙儿,来到天津生活已经11年了。最近,这位31岁的“电动车维修达人”成了积极参与社区治理工作的“先蜂骑手”。“想起自己在天津的11年经历,就是在新时代里普通人的奋斗故事,我身边有很多这样的普通人,通过努力奋斗收获了幸福生活。”王云龙对记者说。

11年前,王云龙跟随家人来到天津投奔亲人,那时父亲身体不好,王云龙利用课余时间一边兼职打工,一边照顾父母。他学会了电动车维修技术,随着手艺的日益精湛,不少别人眼中“没救了”的电动车经过他的耐心修理,都能重新运转起来。在他居住的朝阳里社区,他的好手艺派上了大用场。

一天夜里,小区居民张涛的电动车坏在路上急需维修,但维修店早已下班。得知情况后,社区网格员拨通了王云龙的电话,王云龙立即拿起工具赶了过来。检测问题,现场维修,忙活了好一阵儿终于把车子修好。满怀感激的张涛当即拿钱表示感谢,王云龙却分文不取,他觉得这是自己的举手之劳,如果收了钱,就“变味儿了”。“我刚来天津的时候挺难的,一家子都是外地人,小区里的叔叔伯伯们跟我们素不相识,但一直照顾我们,现在我终于有机会为大家做点儿事儿了。”想起当时的情景,王云龙心怀感恩。

外卖行业刚刚兴起时,王云龙想,自己车技过硬,又有维修经验,道路也熟,不如做一名“骑手小哥”,既能补贴家用,还能在路上为需要帮助的人提供维修援助。几年的经历让王云龙感受到人们观念的变化,他告诉记者,以前自己的外卖软件经常收到来自商家和客人的催促,从去年开始,人们逐渐转变观念,给予外卖小哥很多理解与尊重。遇到刮风下雨等恶劣天气,王云龙经常收到客人的电话和短信:“一点儿也不急,慢慢骑!”“我还不饿,不着急!”看到这些留言,他都能感到来自屏幕对面的温暖。

去年,果园新村街道建立了“先蜂骑手”红色加油站,党建引领,发挥快递、外卖从业人员行业优势,通过用心指导、贴心服务,进一步提升“先蜂骑手”的融入感、归属感和自豪感,推动更多“快递小哥”成为社会治理前线的“流动哨兵”,成为文明宣传、志愿服务的中坚力量。“送外卖的时候看到门口有垃圾我就帮忙带下楼,看见有老人上楼也帮忙搀扶一下。”慢慢的,王云龙在志愿服务中融入社区,成为居民们信得过的好朋友。

在今年北辰区大筛工作中,王云龙来到居委会主动提出,自己可以把通知居民做核酸的大喇叭绑在车子上走街串巷播放,让居委会工作人员可以腾出时间做更多工作。小小的电动车挂上社区大喇叭,穿着志愿者红马甲的王云龙全身充满干劲儿。

在天津的11年里,王云龙经历了外卖配送行业的变迁,从“都市外乡人”成了“近邻一家人”,自己在天津这个第二故乡走到了而立之年,也见证了天津日新月异的变化。他说:“每当我把外卖送到客户手中时,看到人们脸上满满的信任,自己心里就暖暖的,觉得当初选择来天津很值得!”

256112 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