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节十二时辰长安秀观后感心得5篇(2)
推荐文章
七夕节十二时辰长安秀观后感心得4
怎样才算是创造出了文化呢?
社会上的一些舆论评价如今的中国人不能再去创造出文化,那,什么才算是一种创造性的文化呢?我想,其实中国人每天都在创造着文化,只是有些人给予否定罢了。
从“神马都是浮云”,“给力”,“囧”到现在蹿红的一些文体,如甄嬛体等,这应该都是当今新兴文化的萌芽,但某些专家用自己死板的想法和思维抑制着它们的发展,自然这种萌芽转变不成真正的文化。那些所谓的专家,却常常叹息中国的文化发展,这何尝不是一种矛盾呢?不去接受新的事物,怎谈发展!
我们的国家是一个拥有着上下五千年历史的文化大国,我们应当继承好的文化,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能再去开拓新的文化市场,如今的我们总是拿着古人留下的文化向其他国家“炫耀”,比拼谁的文化更好。我总觉得中国人就像一个啃老族,无法创造出新的文化便吃着老人留下的文化财富,这值得我们去反思。
曾今的上海世博会举办期间,一些外国媒体评论中国游客的素质太差。插队的,吐痰的,说脏话的,大声喧哗的,基本上全都是中国游客。中国不是礼仪之邦吗?为何会出现这个问题?文化不能去创造,文化素养也不能秉持,我们应当觉得羞耻和惭愧。
红遍全国的山寨文化,不应称得上是一种新兴文化,山寨是一种侵权的不道德行为,理应受到扼杀的东西却得到了好评,可能是因为山寨可以使一些人谋取暴利,这无非是一种极大的讽刺。现在的人们只为利益服务,只在乎物质上的追求,而忘记了精神的需求。
许多地区为了经济的发展,大肆开发和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更有甚者竟然开发了什么女娲补天的遗址,西门庆的遗址。为了利益,连坏的文化都继承。如此下去,我们的文化谈何发展。
文化的融合,也是文化创新的一种途径,中国人过圣诞,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却弄得沸沸扬扬,那些反对过国外节日的人,当你看到美国热热闹闹的过着春节时,你是反对,还是赞成?
中国的文化很难再前进的原因,应当是中国人利益的心在阻挡,当然也会有一些死板的人阻挡着去路。
当我们不再为利益所惑,而且都有着博大的心胸时,那么中国文化的崛起,便可计日可待。
七夕节十二时辰长安秀观后感心得5
文化创新,是对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部分改革,使其更符合时代的潮流。在第37届的比基尼总决赛红,佳丽们对京剧进行了“创新”,穿着比基尼演京剧,这样的“创新”却招来了全国的谴责。“呵,这也叫“创新”?
京剧,是我国的国粹,是重要的传统文化,他所表现出来的东方之美,是端庄,矜持,是东方文化的典型代表。而穿着比基尼演京剧,这个措施本来就不合适。比基尼是西方文化的象征,主办者本来是想中西结合,让外国人也领略下东方之美。可这“创新”也未免太卖肉了,比基尼的艳丽,性感与京剧的本来风格矜持完全不相符合,这完全谈不上是对传统文化的创新,这是对中国文化的玷污,糟蹋!他们不知道中国传统文化是不可以随便进行所谓的“创新”,如果是真有心想对传统文化进行创新,第一步而且是最重要的是要尊重它,只有真正地做到尊重中国传统文化,才真正地能够做到文化的真正创新。可是对于那些佳丽们和构思这个节目的人早已经忘记这一点了。
“京剧比基尼”在我看来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侮辱。所有的传统文化皆有限界,一旦越界,就仿佛是象棋中的楚河汉界一样,卒一旦过河,就再也无法回头了。这件事情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就如以上的卒子一样。博大精深的中国国粹一夜之间被“创新”地如此低俗,我相信许多人看了这场所谓的文化看不见任何的国粹文化,只是为了一饱眼福,看那些美女的胴体罢了。
唉!这也难怪,在如今的这个社会中,处处充满着利益的欲望,为了吸引他人的眼球,可以不顾传统文化的意义老进行“恶搞”,“创新”,只为了那赤裸裸的商业利益。就是因为有这样的利欲熏心的人,让我们看到了京剧的不再是京剧,国粹已非国粹,他们被裹上了商业的“创新”包装,他们早已变味了。
假如这个世界上的传统文化皆是商业上所谓的“创新”,这恐怕是全人类的悲哀吧!要想对文化做到真正的“创新”而且不越界,必须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它,才能更进一步地进行创新。
七夕节十二时辰长安秀观后感心得5篇相关文章:
★ 姜子牙观后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