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800字观后感五篇(2)
受够了俗世的烦恼,就翻一翻书页吧,即使不用细细品味,也能嗅得到芬芳。
就像细细慢慢地品一杯清水香茗,摄人之心魄,清醇美好。这是边城;
就像轻轻悄悄地嗅一株空谷幽兰,天然去雕饰,高雅脱俗。这亦是边城。
《边城》观后感3
今年冬天的太阳暖洋洋的,它伸出漫暖的大手,摩挲得人浑身舒坦。刚吃完中午饭的我,便坐在椅子上,看起了《边城》
这部小说是沈从文先生写的,初读之下,会觉得语言很平淡,情节甚至算得上是平凡的,但细读之下,又会被小镇的悠闲适意,爷爷的朴讷,翠翠的可爱以及字里行间的自然、优美、诗意所吸引。读着读着,似乎自己也融入了这个很多年前的`故事中。
小说开头向我们展现了在青山绿水间有一个淳朴的白发老船夫,一个穿着碎花布衣的天真少女和一条忠心的黄狗,没有喧嚣,没有张扬,生活简单而宁静,在我们看来或许有些枯燥乏味,但对于一直生活在青山绿水间的他们仍然把这日子过得滋味十足。
本该一直这么悠然度日,但却在一个热闹的端午节,翠翠走上了爱情这条“路”……
那次盛会上翠翠与相貌英俊的青年水手傩送不期而遇,傩送在翠翠的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更巧的是,傩送的兄长也喜欢上了翠翠。兄弟俩没有按照当地风俗以决斗论胜负,而是采用公平而浪漫的唱山歌的方式表达感情,让翠翠从中选择。傩送是唱歌的一把好手,天保自知比不过弟弟,心灰意冷,断然驾船远行去做生意,但不幸溺死于湍急的涡流之中。由于天保之死,傩送十分责怪自己,很内疚,便自己下桃源去了。
而悲剧还未停止……
夜里下了大雨,夹杂着吓人的雷声。爷爷说,翠翠莫怕,翠翠说不怕。两人便默默地躺在床上听那雨声雷声。第二天翠翠起来却发现船已被冲走,屋后的白塔也冲塌了,翠翠吓得去找爷爷,却发现老人已在雷声将息时死去了。虽然两兄弟的父亲在老船夫去世后解开了心中失子的疙瘩,答应只要傩送愿意就娶翠翠做儿媳。于是翠翠开始了漫长的等待,还记得原句是这样的------“到了冬天,那个圮坍了的白塔,又重新修好了。可是那个在月下唱歌,使翠翠在睡梦里为歌声把灵魂轻轻浮起的年青人,还不曾回到茶峒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要有多悲哀才会如此……
也许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边城…
《边城》观后感4
在这美好的假期里,不阅读怎能行?在那个下午,拿起那本书——《边城》,津津有味地读了一个下午,乐此不疲。
《边城》这本书围绕翠翠情窦初开的事情展开。茶峒掌水码头的船总顺顺的两个儿子——天保大老和傩送二老同时喜欢上了翠翠,于是他们两个人就做了一个决定:看谁的歌声吸引得了翠翠,翠翠就嫁给谁。可当大佬知道翠翠情钟于二老时,就选择自动退出,出船时被水淹死。傩送觉得自己对哥哥的死负有责任,抛下翠翠远走他乡。祖父为翠翠的婚事操心担忧,在风雨之夜去世,只剩翠翠一人孤独的守着渡船,真心的等着傩送归来。
虽然故事的结尾是有些悲伤,因为有情人不能有所眷属,但我非常向往边城里的茶峒里的生活。
其实是不是在每个人的心里都会向往着向边城里的茶峒的生活呢?因为那儿的人,那儿的一草一木,一花一虫,一山一水都带着一股淳朴的味儿,连那儿的大黄狗也懂得人心思……
如今的城镇物质建设虽然显得腾飞发达,但在建设的背后却显露出另一面的破坏。就像自然环境是那样污染不堪:树木被伐、空气干燥、垃圾成山。这样的环境,使人的身心受到了严重的压抑。所以人又是那么向往农村清净、舒畅的生活空间。
在现今的时代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显示那陌生与功利。为了自身的利益,大家似乎都卷入你争我夺的潮流当中。人与人的心灵越来越狭窄,人与人的沟通越来越艰难;一道墙,把人的心灵来往都隔绝了。而在边城里的'人是那么淳朴,勤俭,友善,和平,与现今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
读了《边城》,我愿留在那安静的世界里,可那只有在书中,在心中;也愿享受那份独特的淳朴……
《边城》观后感5
《边城》是沈从文最负盛名的代表作,它展示了一种近乎野兽纯厚的个性,一种素朴真实的人情美。
沈从文的小说中永远隐藏着湘西人民生活中不可言说的悲,那么边城也毫不例外。小说从翠翠,天保,傩送三人的情感纠葛为情节线索,展现了湘西人民深刻于骨中的悲剧性格与美善纯朴。作者把自我饱满的情绪投注到边城子民身上,描绘了乡村世界中的人性美和人情美,着重塑造了作为爱与美化身的翠翠形象。更有老船工的古朴厚道,大佬天保的豁达大度,二佬傩送的专情热血,顺顺的慷慨豪爽,杨马兵的热情质朴。
作者用细腻柔情的笔触,塑造了这些美丽善良的湘西人民,似乎世间所有美好的品德都赐予了他们。作者却不只是有意无意中,开始了对湘西人性中的美和善的悲剧性思索,他们的哀乐,同样无一不让我潸然泪下。天保为成全翠翠与傩送而死,傩送挣扎于兄长与爱情之间选择远走他乡,老船工奔走于翠翠的婚事而于风雨夜里长眠不起,更有翠翠愿花尽一生等待傩送归来。这等等的故事,又让我思索,为何纯朴善良的湘西人民,却有着无尽的悲哀。读完这本小说,却让我挣扎于对湘西人民善良性格的钦佩,对他们无可避免的悲剧生活的哀痛。甚至想在最后文上一句,究竟是什么造成最后的悲哀,却也无从回答。
《边城》也同样是一部风俗文化小说,是沈从文浓郁的怀乡情结的艺术结晶。小说的前三章便集中笔力描绘湘西的风物景观和风俗习惯,幽碧的远山,清澈的溪水,溪边的白塔,翠绿的竹篁,河里上下行的船只,河边的吊脚楼,原始古朴的碾场等等湘西特有的山水风物,以及端午赛龙舟,捉鸭子比赛和男女对歌定情等风俗,都展现了湘西人民质朴的生活。
正如沈从文先生一直强调自己是乡下人一般,他用乡下人的笔触,写下了一部属于乡下人的史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