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时代楷模张玉滚致敬抗疫英雄观后感(2)
推荐文章
他们之中不乏20来岁的小姑娘,正是青春爱美的年纪,但是为了方便穿防护服,却不惜剪掉乌黑亮丽的秀发;他们之中也有为人子女,为了治病救人,离开年迈的父母。当听到年迈的父亲因病去世时,只能眼含泪花,朝着家的方向三鞠躬;他们之中还有为人父母,为了抗击病毒,丢下七八岁的女儿,在医院一呆就是二十多天。当女儿鼓起勇气来看看妈妈的时候,母女俩只能张开双臂,隔着几十米远远来了个拥抱……
他们身穿厚重的防护服,脸上戴着口罩。我们不知晓他们的名字,更看不到他们美丽的面容。但,此时此刻,他们就是最美的“逆行者”,他们就是最美的白衣天使!世上哪有什么白衣天使?只不过是一群普通人换了一个身份而已。
当然,全国都在努力!我们记得扔N95口罩的黑衣小伙,我们记得利用无人机给民警送晚餐的小朋友,我们记得为灾区武汉捐出一年工资的清洁工人,我们仍然记得用直升机送物资的无名英雄……
当然,还有每一个宅在家里的“我们”。我们也要为抗疫做出一份自己的努力。
在此,我请宅在家里的每一个人:不要偷偷赌博、打牌、聚会;要勤洗手;出门戴口罩,做好防护;注意自己的身体状况,有任何异样,要积极上报,不要隐瞒!不要埋怨、抱怨。其实,宅家就是我们对国家的最大贡献!
只要我们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我们一定会
2020时代楷模张玉滚致敬抗疫英雄观后感篇四
2020,一个终将被每一个中国人记住的年份,这一年,起始于阴翳。
旧历新年前夕,一场让人措手不及的疫情肆虐了中华大地。随后,它像冷空气一样急速扩散开来,武汉告急,湖北告急,浙江告急……回想到一月中来到那灯红酒绿的上海,依旧车水马龙,依旧熙熙攘攘,一切都是那么平常。谁都不曾想到,一场浩劫席卷整个中国,波及世界!
一月底,疫情终以遏制不住的态势,借着春运,迅速蔓延开来,大有蚕食中国的野心。回想03年非典时期的我们——虽然执着,虽然坚韧,但更多的是茫然。十七年过去了,当未知再次来临,我们早已不是非典时那群无知、惶恐而沉默的羔羊,当年推着病人到处躲避世界卫生组织的现象早已根绝,取而代之的是严谨的隔离方案,以及众志成城的一线人员。相信,你一定会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记住这些数字
8,这是因“造谣”被传话的医生人数,面对新冠,这是他们勇敢地站了出来,发出了属于自己的声音,这是对病魔的第一声宣言。他们被误扣着“造谣者”的帽子,然而事实终是颠簸不破的,他们如在铁屋中觉醒而呐喊的人,总会惊起较为清醒的几个人,既然几个人起来了,那就有了希望……
84,这是钟南山院士奔赴武汉时的年龄。相信大部分人到了这个时候早已安享晚年,但我们看到的却是数小时未合过眼的老人,以及他奔波的身影。
24,这是原第一军医大学赴小汤山医疗队队员按下的鲜红的手印数。当年的非典,相信大部分参加过的医护人员都心有余悸,但我们看到的却是一个个主动请缨的白衣天使,以及他们忙碌的背影。
17,这是某个环卫工人留下一万元的时间。相信大部分环卫工人正为着生活而奔波,但我们看到的却是转身就走的无名英雄,以及他逐渐远去的后背。
一个个数字,载着我们的记忆,关于信念,关于勇气,关于坚持。基辛格曾说过:“中国总是被他们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
2020,一个终将会过去的年份,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相信,这一年,必将迎来灿烂的暖阳。战胜这个恶魔——新冠病毒
2020时代楷模张玉滚致敬抗疫英雄观后感篇五
春节期间,武汉突然传来了一个噩耗——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爆发。这次疫情十分恶劣,它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快速席卷全国。举国陷入高度戒备状态。
据专家介绍这次肺炎疫情甚至比2003年的非典还要严重。它的潜伏期很长,主要通过飞沫传染,并且传染性极强,一不小心就很有可能被传染。对此我们也一定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好好待在家里,不串门、不东走西走,不给国家添乱。若如出门必戴口罩,在家也要勤洗手,做好防范工作。
但是现实却不如人意,仍然有部分人充满抱怨,责怪疫情使自己被隔离在家,甚至有些无知的民众按捺不住自己,偷偷出门。看着那每天骤增的感染人数,我不禁质问:你们有想过那些为我们奔赴在一线的医护人员吗?
他们长期处于紧绷状态,时刻待命,甚至每天只睡几个小时,而且一天大部分时间都必须穿着厚重的防护服和严密的口罩,由于长时间佩戴口罩,他们的脸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那画面“触目惊心”。是想她们也是一位位普通人啊,在大家人心惶惶的时刻,凭什么她们就一定要承受这种辛苦,那是因为他们有高度的责任感,一心为救人,一心为祖国!这种高尚的品质怎能不让我感动呢。
看着媒体报道中他们日夜劳累的脸庞,那一位位因疲惫而直接坐在医院走道睡去的医护人员。望着请愿书上那一个个红手印,“我参加过非典疫情,我有经验,让我去!”“我自愿参加此次肺炎疫情工作。”这无不彰显着医护人员的优秀品质:八方有难,一方支援,当得知国家有危险时,是这群白衣天使,他们义无反顾地站了出来。当武汉疫情严重时,是这群白衣战士,他们又毫不犹豫地奔赴武汉。
全国各地令人敬佩的医护人员不胜枚举,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绝对要数高龄的钟南山院士和李兰娟院士。他们在疫情爆发的前期就决然地奋战在抗击疫情第一线。他们每天只睡几个小时,剩余的时间就是治疗病人。他们虽然已经高龄,但面对如此可怕的病毒却毫不畏惧,尽自己的能力,想方设法,殚精竭虑,只为拯救这些疫情患者。
在这场战“疫”中,我们看见越来越多冲锋陷阵的天使,除了奔赴前线的医护人员,还有那些病毒的检验人员,社区工作者,火神山建设者等。无不在自己的岗位上为这场战“疫”奉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
让我们一起携手并进战疫情。守望相助,众志成城,我坚信阴霾终将散去,阳光依旧温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