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好用好民法典党员观后感悟范文5篇(2)

关键词: 民法典党员观后感,学好用好民法典感悟,学好用好民法典
淑娟0 分享 时间:

在法律解释方面,民法典也为私法规范的解释提供基本依据。

民法典推进了民事立法的体系化

法典化就是体系化。我国民法典的颁布有力地促进了民事立法的体系化。在我国,在民法典之外还存在大量的单行法,如公司法、保险法、破产法等。民法典的颁布,使各个民商事单行法在民法典的统帅下,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化的整体。民法典和民事单行法之间的关系,就像树根、主干与枝叶之间的关系。民法典是树根和主干,而民事单行法是枝叶,其必须以民法典为基础和根据。民法典的颁布促进了民商事法律的体系化。

民法典的颁行有助于制度的科学化,为良法善治奠定基础。在我国,由于以前没有民法典,许多调整民事关系的重要规则不能通过民事法律的方式表现出来,从而留下了法律调整的空白。这些法律空白一般是通过国务院各部委制定的部门规章及地方政府颁布的地方性规章予以填补的。而一些规章难免出现不当限制公民私权,或者变相扩张行政权的现象。民法典颁布后,其作为上位法,可以有效指导行政法规等,有利于避免民法规范与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的矛盾冲突,可有效防止政出多门,保障交易主体的稳定预期,维持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

民法典为实现人民群众美好幸福生活提供了保障

“人民的福祉是最高的法律。”编纂民法典,就是顺应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需求,形成更加完备、更加切实的民事权利体系,完善权利保护和救济规则,形成较为有效的权利保护机制,使人民群众享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民法典共有1260条,分为7编。在这7编里,表面上看,好像显得比较散,但实际上民法典具有非常严谨的逻辑体系,实际上有一根红线或者说一根主线,把民法典串联在一起,形成了非常具有逻辑性的整体。这根红线是什么呢?这就是民事权利的确认和保护。总则编实际上就是采取提取公因式的办法,把民事权利确认和保护的基本规则确定下来。比如,总则编规定的民事主体,实际上就是权利主体;关于民事权利的具体列举就是关于民事权利体系的构建;它是法律行为和代理围绕着民事权利的行使而展开的,或者说是民事权利行使的方式;时效实际上就是关于民事权利行使的限制。这是总则编关于民事权利的行使确认的基本规则的规定。

而分则中的物权编、合同编、人格权编、婚姻家庭编、继承编,解决的就是对物权、合同债权、人格权、婚姻家庭中的权利、继承权等权利进行一个全面系统地确认和保护。围绕着这5种权利的确认和保护所展开的具体规定,就形成了这5编。最后一编是第7编,我们称之为侵权责任编。侵权责任编对前面各编所确认的各项权利,形成兜底保护。当然它主要保护的还是绝对权,合同债权应该说主要还是靠合同法来保护,但是在特殊情形下,侵权责任制度也要保护合同债权。所以在列举了各种权利之后,最后用侵权责任兜底,再用侵权责任制度来对这些权利进行保护。由此可以看出,民法典的体系是围绕着这样一个权利中心构建起来的。我国民法典充分保障人民群众美好幸福生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维护人格尊严;(二)维护人身安全;(三)维护财产安全;(四)保障安居乐业;(五)维护生态环境。

民法典为依法行政、公正司法提供了基本遵循

民法典具有基础性和典范性,它是公民权利保护的宣言书,是民事主体的行为准则、依法行政的基本依循,也是法院裁判民事案件的基本遵循。民法典对于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的作用还表现在:一是资讯集中,方便找法。二是统一裁判依据。三是提升执法和司法人员的能力。民法典颁布后,如果执法和司法人员都能够真正学懂、弄通民法典的规则,就可以基本把握处理和裁判民事纠纷的基本规则,并能够按照体系化的思维方式处理民事纠纷。

民法典的生命力在于实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让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使民法典真正得到贯彻实施。只有学习好、实施好这部法典,才能不断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人民群众对良法善治的美好期待。

学好用好民法典党员观后感悟4

今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据介绍,我国民法典是一部理念先进、体例科学、结构严谨、内容完整的法典。总计1260条,包括总则编和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6个分编。

“编纂一部真正属于人民的民法典,是新中国几代领导人、立法工作者、专家学者的夙愿。”张文显介绍,民法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我国民法典系统整合了新中国7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实践形成的民事法律规范,汲取了中华民族5000多年优秀法律文化精华,借鉴吸收了人类法治文明建设有益成果,是一部具有中国特色、实践特色和时代特色的民法典。

“人格权独立成编是我国民法典最重要的创新和最大亮点之一。”王利明认为,人格权在民法典中独立成编,这既是民法典回应时代需求的集中体现,也更好地满足了新时代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

“民法典在贯彻国家治理方面做了重大更新。”孙宪忠认为,民法典除了要彰显对个人权利的保护,也要担负起完善国家治理的使命,“比如在物权部分,民法典对国家公共财产秩序的制度保障,完善了国家经济基础方面的法律支撑。”此外孙宪忠表示,在婚姻家庭制度里,民法典也有非常重大的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比如在进入老龄社会的背景下,面对失独家庭和老人无人赡养家庭的问题,民法典尽量扩大亲属赡养的范围,让老人能有所赡养,同时也让赡养老人的人在遗产取得上也能够有所报答。

张文显表示,民法典从公布到实施,有7个月的准备期。在此期间,立法机关将对同民法典规定和原则不一致的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清理,及时明确法律规定含义和适用法律依据。司法机关将抓紧完善相关民事司法解释,使之同民法典保持一致,统一民法典适用标准。行政机关将以民法典作为重要标尺,规范行政管理和行政执法行为,促进行政执法与民法典的有机对接。

学好用好民法典党员观后感悟5

2020年5月28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王晨在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的说明中指出编纂民法典四个重要意义:“(一)编纂民法典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现实需要;(二)编纂民法典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三)编纂民法典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四)编纂民法典是增进人民福祉、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

《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百科全书”,是民事权利的宣言书和保障书,几乎所有的民事活动大都能在民法典中找到。该法共7编,依次为总则编、物权编、合同编、人格权编、婚姻家庭编、继承编、侵权责任编,以及附则,共1260条。此前我国曾于1954年、1962年、1979年和2001年先后四次启动民法制定工作,皆因各种原因未能如愿。

2014年,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编纂民法典的决定。中国立法机关此后采取“两步走”的工作思路进行。第一步,制定民法总则,作为民法典的总则编;第二步,编纂民法典各分编,经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和修改完善后,再与民法总则合并为一部完整的民法典草案。2017年3月1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民法典》实施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同时废止。


学好用好民法典党员观后感悟范文5篇相关文章:

2020学习民法典公开课观后感精选5篇

司法部离退休干部学好用好民法典观后感5篇

2020民法典学习公开课观后感心得体会5篇

2020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关于民法典学习心得5篇

2020“双百”活动专场报告会个人学习心得有感5篇

2020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个人心得观后感范文5篇

关于观看学习民法典公开课心得体会5篇

2020“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活动观后感心得体会5篇

2020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活动观后感心得范文5篇

2020《战疫一线党旗红》观后感范文精选【5篇】

30225 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