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后》电影观后感12篇

关键词: 00后电影观后感,00后,电影
涵樱0 分享 时间:

“最难能可贵的东西应该是独立思考,他们尚未成年,但每个人都有着鲜明的主见,和对未来的清晰认识。我觉得这是零零后这一代人的特点。”这段话出自《零零后》影片剪辑武亮宇的人生箴言。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00后观后感,欢迎查阅!

《00后》电影观后感

《00后》电影观后感篇1

边看边忍不住流眼泪。同一个幼儿园的孩子,十年跟踪拍摄,每次两个镜头重叠,中间夹着十年光阴,太戳泪点。感想有二。 一,没有完美的教育,每个孩子都带着创伤长大,或多或少。因为父母本身就不完美,表面是大人,其实内心也是各种残缺。做个足够好的妈妈就是了。 二,家人会给予最大的支持,也伴随着最多的伤害。 生命就是这么不好不坏,百味陈杂的存在。所以才值得活。

《00后》电影观后感篇2

大荧幕将我带回从前,然后看见孩子们后面的生活,感受特别复杂。仿佛经历了一遍他们的人生。

我最近几年很少哭,可能是因为没那么弱了吧,但是太感动的时候还是会哭。看《零零后》的过程中和看完以后,我的眼泪老是会涌上来,不太好控制。

影片中当年的孩子王变成了真正的橄榄球王,当年做着公主梦的小女孩变成了真正有力量的公主。他们心里守着梦想,经历着现实。如果说我们愿意去分享一个人成功时的快乐,也更应该去看到和温暖他脆弱的时候。这是我在芭学园工作的那段时间里学到的。

记得我走出校门以后,很快实现自己的梦想成了一个幼儿园老师。在享受和孩子们一起生活的同时,很多外在因素搅动着我。我不停地思索一个问题:这世上有没有最适合的对待孩子的方式,没有伤害,只有尊重和爱,孩子们可以直接感受到,可以直接转化为对他们来说最有力的健康动力,可以辅助他们的人生。

因为找不到,我就自己开始尝试。我接触和实践了很多理念,儿童心理学、脑科学、多元智能、感觉统合……终于有一天我开始自己的项目实践活动,将教室分成功能区。虽然比较艰难,也有一些收获,在这里上课的孩子,智力测分很高。可是一个人光是智商高就可以幸福地生活吗?我们如何解决情商的问题?这是人生的另外一个大面,只有高智商,情商发展不好,会失衡的。

当时有一位家长朋友看到了我的焦虑,问“你愿不愿意去北京看看巴学园?”那是我第一次听到巴学园这个名字。她给我拿来一本大李老师写的《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我很快看完了那本书。因缘促使之下我来到了巴学园,的确是大开眼界,我看到了真正的尊重和爱。

看到孩子们在这里自身个性的保留和情绪的释放,他们可以开心,可以脆弱,可以暴怒,可以茫然,可以手足无措。与此同时,身边的那个大人,他们用温暖,用语言,用行为,用表情,用心,恰当地疏导着孩子们的负面情绪,安抚着他们恐惧的感受,呵护着他们幼小的心灵。似乎每时每刻都在说:孩子,勇敢做自己,不要怕犯错,我会帮助你。

我又开始了新的学习,在大李老师和同事们的帮助下,成为了一个可以真正帮助到孩子的大人。是大李老师给了我工作旅程中那个最重要的答案,将真正的尊重和爱呈现给了我。还有那些可爱的同事们,这是多少个谢谢都没有办法表达的。而我能做的真的很有限,只能是:在一起的时候好好工作,不在一起的时候好好祝福。

孩子们真的成了他们自己,他们真的健康勇敢得令人震惊,这是电影《零零后》带给我们最珍贵的礼物。孩子们面对人生的态度,应该就是童年里身边的大人和他在一起时面对一切的态度。

《00后》电影观后感篇3

英国有个纪录片《七年》追踪了一群不同阶层孩子的人生,在摄像机真实的记录下,这些孩子步入社会后也几乎延续了他们的原生家庭:精英依旧是精英,蓝领依旧是蓝领,只有极个别的孩子通过自身努力和良好教育,跻身到更高的阶层。

由北师大张同道老师及其团队匠心制作的纪录片《零零后》,以最朴实但对生命充满敬意的方式记录了一群孩子的成长之路。从06年开始已经持续了13年,海量素材中这1个半小时的浓缩更像是一个“中期报告”。但是张老师并没有预设,他们真实的观察和记录着孩子在成长中是什么给了他们力量,什么会打击到他们,什么能激发他们,什么能让他们成长。两个主人公施亦洋和柔柔,从懵懂的童年时代到找到自己人生的使命而为之努力,成长路上他们遇到过很多挫折,也曾无助到情绪崩溃而放声痛哭。想为两个孩子而喝彩,因为这份坚韧,他们放肆成长,活出了自己生命的独有的那份精彩。对于他们的家长我也是非常敬佩,尤其是柔柔的妈妈,她没有随波逐流而是给女儿选择的一条非常规的路。真的太难了,这关乎孩子前程不能试错,连丈夫都充满疑虑。而柔柔的妈妈坚持下来,她始终相信以终为始,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现在就要给她什么样的引导和教育。她真的很强大,很有信念,不是简单的以“我这是为你好”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而是真正的把柔柔内在的信念引导出来,让她遵从内心的选择,选你所爱,爱你所选。

感谢“伊姐看电影”组织的提前点映,而观影后与张老师和主创见面交流,更加深了理解和认知。如张老师所言,没有谁能代表零零后,零零后这群充满生命力的年轻人,是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最重要的一笔财富。一封用电影方式记录的家书,值得每个对生活有思考的人去影院观看。

《00后》电影观后感篇4

首先感谢伊姐能够带来这样一次拥有纪念意义的观影活动,张导和樊老师以及主创团队的其他成员,他们对于这部影片承载了太多太多,一部《零零后》又教育了我们太多太多。我自身对于纪录片的评分就很是苛刻,但是对于这次的观影感官我表示极力推荐,并且从中更多的是学习。从影片中看到了太多的不同,也看到了太多的相同。不同的是我是一名80后,成长和经历,家庭的因素是那么的感觉与影片记载的“00后”格格不入;相同的是,我看到了所有迄今为止中国的教育理念的成长和进步,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方式的一种改善态度,还仿佛看到了一些自己小时候的影子。小时候的那种自卑,不自信,想证明自己的行为举止,都被影片刻画的很深刻。对不起,不是刻画,是展现,一种对于孩子成长过程的纪录展现。

13年的跟进拍摄,从一个倔犟,叛逆,以自我为中心的几个小孩子,到成长,懂事,有着责任心,懂得担当的“大孩子”,所有人都在跟随他们成长的脚步中也在进行自我成长和升华。大李老师和两位主角的家长在影片中的表现,对我印象深刻,教育的骨干和对孩子正确的引导,这方面做的很是极致,希望能借以本片多引起家长和从事教育工作者的一些反思,究竟是尊重孩子给他们树立更多的自信,去让他们做自己想去做的事,朝着自己的梦想努力?还是去以自己家长的传统观点角度去让孩子照着自己的规划走?影片中,对于主角池亦洋的一个镜头,我印象深刻,当他为了自己的目标去参加橄榄球正式比赛的时候,他走向了一片冰面,背影是一棵参天大树,足以证明他内心的强大!只要心中还有着鉴定的信念,就一定能够打破一切困境!

希望这样一部教育式典型的优质影片能够呈现给更多人,更多的家庭,9.3日我们不见不散!

《00后》电影观后感篇5

由现在到小时候的切镜头产生的剧情联系让我特别不喜欢,虽说是纪录片但还是感觉突兀刻意,但最后的国歌很棒。想由小时切到现在,讲小时对现在的影响突出成长会不会更好。 感觉有点微妙的是,两个北京朝阳区土著最后都选择去了美国。

十二年跟拍的素材肯定超级多,但看不到时间有太大变化的电影叙述,大多是小时和现在的切换,中间的小学起到的更多是过渡,没有展开小学时的家庭学校经历和个人态度变化。这三个阶段影像,简单罗列感很强。或许一部不到二小时的电影确实塞不下太多东西。 《零零后》,感觉电影内容没把名字担起来,太单薄片面了,讲的也只是教育这种老生常谈的问题。我觉得零零后的百态拍一拍应该会很有感触,诸如信息社会对他们的影响,对于新事物的接受速度以及高速发展的城市化信息化和各种新的政策对于整个群体的改变。我个人而言,最有感触的是,我叫他叫哥的租房子的中介小哥说他是00后让我很震惊。

:大嗓门的中国队教练让人印象深刻。 ps的ps:知道是家长们组团组织的就不该去参加点映,你可以在这场里找到闪光灯屏摄、吃声音很大的零食、小孩子大声哭闹、迟到半小时的家长带着孩子站在在入口处看、小孩在楼梯上玩闹用力蹦来蹦去、家长漠视等各种让人愤然离场的因素,生平最差的一次观影体验。

的ps的ps:在影院一抬头看到放预告大屏幕上出现二宫和也我愣住了。

《00后》电影观后感篇6

站刚发预告片,我看底下评论大都是“没有什么共鸣”,在仅有预告片的情况下,我不代表谁,仅代表平凡生活18的自己,问一句:我又被谁“代表”了?

鄙人拙见:之所以大家毫无共鸣,是因为一个很简单的必修四政治的道理:普遍性存在特殊性当中。作者想呈现的是00后这一普遍群体,他把00后的特点全集合到一起,来呈现00侯的普遍性。实际上这些集合起来的特点,对一个00后个体来说,是特殊的,他有限的人生不可能有那么多相同经历,所以我们觉得没什么共鸣。但如果给其他年代观众的话,虽然也没什么共鸣,但他们能大致了解00后。

那不禁发问了,B站如今应该是国内最大青少年网络聚集地,00后居多少也不必细说,他们都觉得无共鸣,是否可以推测本片受众并非本片主角呢?呵呵,倘若如此,那可真是做了一件“可以但没必要”的事!

《00后》电影观后感篇7

以前,我对00后的理解只是限于1900到1999年出生的人的一个称呼。但读了《我是00后》一书后,我知道了00后不只是一个响亮的称号,而是一个被赋予重任的称号,而且我对00后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00后,是信息时代的优先体验者,00后有与80后和70后不同的学习方法,慢慢脱离了死记硬背,注重独立思考。00后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善于发现,敢于质疑,创新学习,敢于竞争。“十佳少先队员”锁佳樱,小孩子,大志气,从小树立当一名女外交官的理想。00后自信乐观,诚实守信,无父无母的张鹏飞,与患病的奶奶相依为命,小小年纪就学会了分担,懂得感恩。

我庆幸,我也是个“00后”。

00后的我呀,真骄傲!00后的我呀,真自豪!我赶上了中国人第一次向世人展示我们能力的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接着又赶上了百年一遇的“日全食”,我还赶上了中国首次在上海举办世博会的开幕式,最让我澎湃的是:09年是我出生十周年,也正是我们伟大祖国六十华诞,国庆阅兵再次展示了我们中国人的风采。

我是00后,我们是幸福的一代,也是最快乐的一代。

00后,为了这个响亮的称号,我们应该努力充实自己,将来才能担当重任。

《00后》电影观后感篇8

昨天晚上七点整,我同爸爸去电影院观看了电影《零零后》,这部电影是一部纪录片,主要讲述了零零后的池亦洋和王思柔成长的故事。他们的成长并非一帆风顺,也会经常遇到挫折,只要坚信自己一定能克服它,那就能把这挫折化为精神上的磨练和鼓励,在这部电影中,两位主人公身上有笑点也有泪点。

在池亦洋的故事中,我记忆最深的是池亦洋说的那句话:“人生中不只有学习、挣钱、有车、有房、娶媳妇、养孩子,在人生中还要有自己喜欢的事情”,是啊,在人生中不止要有必须做的,还得有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池亦洋就是如此,他的父母给了他很多次机会,让他从里头选,通过自己的体验,橄榄球恢复了他的自信,他把打橄榄球当成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并且一直坚持到底。

王思柔的故事相即开始了,她自小学数学就不好,但经过努力也学得不错,在她的成长故事中,我印象最深的是她在美国读中学时,她相继换了三个寄宿家庭,只是因为她的个性太强,经过三番五次的挫折后,她意识到:“地球不是围绕你转的,你需要去想别人的感受”,她不断反省自己,这意味着她长大了,从被原来寄宿家庭的拒绝到新寄宿家庭的接纳,最终和新的寄宿家庭成员相处融洽。她在高中毕业时获得学校五项最高荣誉奖并在2019年考取了美国普渡大学。

在这部电影中,我体会到了一种不怕磨难的精神。还知道了,每个人都可以改变自己,只是有容易与不容易的差别。从今往后,我也要努力改变自己,成为一个和同学们相处融洽、有人生目标的人,我相信,这世上只有做不成事的人,没有人做不成的事。

《00后》电影观后感篇9

假期的最后一天,去看了场点映的电影《零零后》。这部片子其实不是一部电影,更像是一部纪录片,用了12年的时间,记录了2个孩子的成长历程。

影片一开始,是个5岁男孩儿池亦洋身披红斗篷,手拿大棒子,欺负小朋友,脚踢老师,对着摄像机言称“我要把你打成肉泥!”在幼儿园里的表现让其他家长联合起来要求幼儿园劝退他。后来他上了小学,虽然人高马大,但因为学习吃力常常痛苦的流泪。——这不就是一个我们身边常常能见到的、所谓的“坏孩子”吗?如果恰恰你的孩子、学生是这样的,你会怎么对待他呢?

所幸,他在幼儿园遇到了一位能看见他、接纳他的老师——也是我很喜欢的幼儿教育专家李跃儿老师。我记得李老师在要求池亦洋退学的家长会上说:你们不觉得池亦洋树立了一个很好的男孩子的榜样吗?正是因为李老师对池亦洋的尊重,包容,不抛弃不放弃,温柔而坚决的遵守规则,看到他行为背后的意义,池亦洋后来在幼儿园当了孩子们的领袖。调解小朋友的矛盾,还会带着大家一起唱国歌。

池亦洋上学了,学习成绩不好,作业糊弄,不遵守纪律,常常被老师批评。可是当我看到他因为在学习的海洋里苦苦挣扎流泪的时候,我也忍不住掉下眼泪。孩子不是不愿意好好学习,但有时真的是无能为力啊!在池亦洋学习成绩不理想的时候,他的爸爸妈妈也很理智的找寻了自己的问题。爸爸说:是我管他管的太少了。而妈妈更愿意给池亦洋更多的机会由他自己来选择。

后来池亦洋在初中时爱上了橄榄球,在这个项目里他找到了自信。为了心中的理想,他付出了很多努力。影片的最后,池亦洋入选国家队,并且如愿考上了美国的大学去打橄榄球。在赛场上,池亦洋身着国家队队服,又一次唱起了国歌。

我们身边像“池亦洋”的孩子有很多,可真正成为池亦洋那样的孩子有多少呢?每个孩子都有无限种可能性,每个孩子都有其独特的闪光点,每个孩子都有优点和缺点,并不是每个孩子都如复制粘贴似得是三好学生五好少年,随父母和老师的愿。我们如果不能像李老师、像池亦洋父母那样:包容孩子的缺点,发现孩子的闪光点,不以成绩为唯一论,也许,会有更多的“池亦洋”。

《00后》电影观后感篇10

用心的纪录片,真的记录了十年! 可以说央视的纪录片水准越来越高了,这部纪录片真的各个年龄层都能看,父母可以看教育,而孩子看到了童年! 舍不得长大的我们 !

《零零后》第二集中,萌萌妈妈一回想过去那个甜美粘人的女儿就潸然泪下,而萌萌说我不知道她为什么会为我难过,也许是我长得太快了。而锡坤妈妈想把儿子推出去独立,自己也渴望一份自我空间,但屡屡又不忍放手。锡坤说长大就意味着要离开,妈妈说不会离开的。这个度可能是很多家长难以把握的。 成长就是孩子用一个背影告诉你:不必追!

《零零后》探讨的是一些普遍的关系。有的观众说我们只关注了北京中产阶级家庭的孩子,这个跟我们第一部影片是从芭学园出发有关系。芭学园作为教育理念较具实验性的幼儿园,当时大胆选择芭学园的家长都是非常重视幼儿阶段的教育,希望给孩子提供自由发展空间的。 然而,《零零后》如果除开地域和家庭背景,有一些话题其实是永恒的。比如妈妈和儿子之间执手放手的亲子关系,二胎家庭两个孩子之间的亲疏关系,体制内和体制外的选择问题,独处和群居的哲思,对朋友以及圈子的态度,青春期的困惑。这些我想是从我这代人开始就伴随成长的关键词。不同的是,00后更为个性鲜明,思想独立,自主选择生活。所以你听见一一说我有权利这样,梁昊天说我觉得自己更适合传统体制,辰辰说这是我自己选择的路,我会坚持走下去,乐乐说我现在就是要去追求我的天命。 有别于幼儿园时期的天真烂漫,童言无忌,小学时代的孩子自我意识还在形成之中,对镜头较为敏感和回避。今天的孩子们已经具备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在我们的镜头前的他们显得自信而舒展。这一次,孩子们和我们的谈话涉及教育、人生、家庭、信仰,甚至对自己成长轨迹的解读颇具反思精神。辰辰说我过去就这样,现在还这样,我挺骄傲的。一一说:我很佩服自己小时候,不交朋友的勇气。锡坤说我想成为科学家,我觉得自己具有科学家的潜质。昊天中考后跟着父亲去骑行,经历了暴雨、逆风之后看到了美丽的风景。在这个越发功利、喧嚣的世界,有个孩子愿意坚持自我,有个孩子愿意独处、沉淀自己,有个孩子想做科学家,有个孩子不畏艰苦、逆风前行这本身就让人动容。

30880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