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观后感爱护地球作文范文(2)
流浪地球观后感3
不怕牺牲,追寻希望
《流浪地球》是最近刚上映的影片,主要讲述了为免除地球的毁灭,使地球上的物种摆脱灭绝的命运,人们团结一心,实施了推动地球逃离太阳系的壮举,然而流浪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那是生与死的离别,有许多人为了让地球不被毁灭而牺牲了。这不仅是一场人类与大自然之间的战役,更是整个地球存活与消亡的一扇门,只有一些人牺牲了,才能让整个人类文明更好的繁衍下去。
太阳天天照耀着我们,可你未曾想过,如果太阳不断膨胀,整个太阳系该怎么办,我们只好进行迁徙,离开太阳系。为此,人类用了所有财产建造了1万个行星发动机和1万座地下城。但地下城的名额有限,只能通过抽签来决定谁有资格进入地下城,剩下的人只好去做救援工作,他们在长达2500年的迁徙过程中遇到了许多困难,解决的同时也伴随着许多人生命的流逝。经过大家的不断努力,地球迁徙终于成获得了成功。
有一名身为父亲的宇航员,他在人类生死攸关的那一刻,决定驾驶载满燃料的宇宙空间站冲向了木星。——撞击引发爆炸所产生的冲击波,能让地球改变毁灭的命运!他用自己的生命,拯救了地球上万亿的生命。他在最后的一刻,与地球上的孩子进行了通话,互道诀别。相信这一刻足以让观影者动容作文//wWw.ZuoWenwang.Net/。当然,除了要勇于牺牲,我们还要抓住每个希望,在最后一关头,目前最高级的人工智能机器“莫丝”判断出人类再怎么努力,一切也只是徒劳,只剩七天的时间了,地球就会毁灭,人类文明将会消失。许多人就放弃了,也有人想掏出手枪自尽,但一位初三女生鼓励大家要一起努力,抓住了希望就不要放弃。不管是牺牲还是什么,我们只要团结,总会成功的。各国救援队听了这段话。开始恢复了信心。抓住最后一丝小小的希望,大家一起拯救了地球。
有些人在深入困境时,对于出现的希望,还未尝试就把它给否定掉了,连一点机会也不留给自己,虽然有时候靠希望的指引并不百分百正确。但我们为何不去尝试一下呢?在灾难中,有些看似毫无作用的人牺牲了,但正因为他们的牺牲才能让更多人活下去,无论最后有没有成功,人类的历史都会铭记他们的付出。
当一个团队,一个国家,甚至整个世界陷入困境,没有出路时,我们就相信希望吧,它可能是我们唯一活下去的办法,与其在那里坐以待毙,不如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哪怕是一丝希望,我们也要紧紧抓住他。在总要有人牺牲时,我们也要挺身而出,与其自取灭亡,不如为他人做出贡献,让更多人赖以生存下去,即使你不复存在了,你也可以在他人的心中永远活着。
流浪地球观后感4
太阳系即将毁灭,人类将地球家园推离太阳系轨道往半人马星系去,历时2500年,100代人。这时候人们会发现,除了生存和生命本身,其余对功名利禄、出人头地的追求都无甚意味。事业上摆人一道的权谋,业务上觥筹交错的应和,锱铢必较的算计,低头哈腰的唯诺,套路和苟且,职位和金钱都不再值得耗费思虑。就连爱情都无意价值,亲情也可随意舍弃,人生价值的排列,仅仅在于去往逃生通道路上的那条长长队列的先后。
而人类的可悲,在于对生命的感悟,非不能置之死地而后得,只有在悬崖处勒住马辔,看见碎石自马蹄处坠入无尽不见底的深渊的那一刻、那一刹,才能突然体会到了生命的分量,才能在人生的圆饼图上把它从一轮新月,瞬间标注成了一个圆盘。
但还好,生活、生命的意义,会在炼狱时顿悟,也会在天堂里发现。
看惯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如果置身隔绝凡尘的世外桃源,亦会豁然开朗,看向远方。亦会不再拘泥那些看似重值千鼎,实则轻如鸿毛的尘事,而是着眼人类不过短短几十载寿命的本身。
新西兰就是这样的世外桃源。忘却其他,返璞归真。《桃花源记》所述:“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只道生活,无顾功名,大概与此无异。
太阳系的毁灭不过文笔杜撰,无法有切肤之感受。而新西兰之旅,则可有身体力行之亲历。置身其中,才会发现“天空飘来五个字,那都不是事儿”,不再是一种戏谑,而是值得频频点头。
描述一个国家,无非美景、美食、风土、人文。但我觉得这些都不足赘述,只总结为这是一个尚“有问津者”的桃花源,是一个可以了解什么是生活、生命,什么是人类、社会的地方。
足以。
流浪地球观后感5
我个人最喜欢的就是大刘石破天惊的逃亡之法——将地球作为宇宙飞船,这也是这篇小说最为吸引人之处。大刘为我们构筑了一个宏大的科幻框架,基本视角是整个地球,并借用这个故事再次(同《三体》)揭示了人性本源中的恶。此外,我想,大刘更想向读者展示的是对于星空宇宙和人类命运的思考。放眼人类世界,每个人类个体可能都会以自己是某个团体的一份子而骄傲,或者觉得自己举足轻重。放眼整个地球,人类整体俨然已经成为了地球的主宰,掌控着这个行星的命运。然而,立足于整个太阳系,地球已经相当渺小,更不用说人类了。即使是在太阳系,人类的命运也承受着相当多的可能威胁,包括小行星撞击,太阳的不稳定性(太阳辐射和地球臭氧层空洞)等等——这些威胁对于现在的人类,几乎每一个都是致命的。再放眼到整个直径10万光年的银河系,太阳也只不过是其猎户旋臂中一颗无比普通的恒星。是的,人类真的很渺小——渺小到无法将我们存在的迹象告知宇宙中可能存在的其他生命。我想,大刘的很多科幻小说,包括《流浪地球》,都是在强调这一点,就是我们的渺小。
只有认识到了目前人类的渺小与无力,才能更好地懂得敬畏——敬畏生命,敬畏科学,敬畏宇宙。这种敬畏能成为我们发展科技,探索未知进而突破局限的动力。正如我们经常所说的仰望星空——看到繁星闪烁的星空,看到璀璨的银河,无垠的宇宙,反观自身的渺小。
正如本文开头所说,我们熟悉的太阳的氦闪迟早会到来。虽然目前最为成功的恒星模型预言这将是几十亿年之后的事情,但是科学自有其独特性,这也可能是由于人类认知局限导致的错误理论。我个人倒是很好奇,如果《流浪地球》中的太阳氦闪真的发生,人来该何去何从。人类命运变化的影响因素确实是太多了,但是我想,应对所有这些可能发生的巨变的最好方式便是,认识到人类自身的渺小,怀揣着敬畏之心,努力地探索未知,发展科学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