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特区40周年大会观后感悟范文5篇(2)
推荐文章
深圳特区40周年大会观后感悟3
毕业来深落户“秒批”、24小时在线申报、动动手指网上开证明、给“钱”给“地”支持创业……这些现在深圳人已习惯了的便利,曾经是那么的遥不可及。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年来,始终在勇于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政府机构改革、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强区放权、金融机制改革创新……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深圳经济特区建立四十年来,始终紧跟时代步伐,勇当改革先兵,开动脑筋、解放思想,做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改革者。
回望深圳40年风云激荡的发展历程,改革始终是深圳的根,是深圳的魂。沿着时间的坐标,深圳,通过不断打破束缚经济社会发展的旧体制,探索制度性的转变,其脉络清晰可见。进入21世纪,深圳已经初步建立起由“十大体系”组成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从“改革试验田”到发挥窗口作用,贡献的是“深圳经验”,如今从先行示范到“双区驱动”,彰显的是深圳智慧和深圳实践,最终呈现为“深圳方案”。四十不惑的深圳,风华正茂,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也是一部深圳自我革新的改革史。
“以立为主、破立结合”。在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的实践中,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就是一场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20世纪90年代,在推动政府转变职能的过程中,深圳就明确提出“政府培育市场、市场解放政府、政府解放企业、企业解放生产力”的指导思想。改革之前,层层审批下来的时间可达一年之久,严重限制了经济社会的活力。2013年,深圳在全国率先推行商事制度改革。通过一系列的举措,让深圳商事主体总量和创业密度,连续多年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也让深圳的城市营商环境位居全国第一。
城市管理能力与公共服务能力突显一座城市的管理智慧。近年来,深圳先后被评为全国唯一的国家政务信息共享示范市和国家首批信息惠民试点城市,被称为“最互联网城市”。在一往无前的改革大潮中,向市场经济注入活力,深圳以强区放权改革再度释放制度红利。针对市强区弱、权责不对等、小马拉大车等问题,深圳用清晰的定位和主动放权的力度,增强了区级政府的能力,提升了政府管理水平,打造出一流营商环境的金字招牌。
从早期的“深圳速度”,再到“效益深圳”、“创新深圳”,深圳改革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深化。目前,高科技、金融、物流等产业已经成为深圳的支柱产业。如果没有体制改革的艰难探索,也没有今天的深圳。40年,而今迈步从头越,惊涛骇浪化成今天的璀璨风景。
深圳因改革开放而生,因改革开放而兴,因改革开放而强。40年前,党中央创办经济特区,就是寄望深圳先行先试、大胆探索,为全国改革开放开路探路,这是我们必须一以贯之坚守的初心和使命。进入新时代,党中央赋予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崇高使命,就是寄望深圳勇当驶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光辉彼岸的“第一艘冲锋舟”,这是我们新的伟大历史使命。深圳人要不忘初心再先行,牢记使命作示范,用改革创新攻克一个个“娄山关”“腊子口”,不断创造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
深圳特区40周年大会观后感悟4
一座座高山;一条条坑坑洼洼的小路;一间间破瓦房;一条条清澈的小溪……这就是我们的老深圳。
你们知道深圳的东门、蛇口、世界之窗、深南大道这些景物在老深圳和新深圳是怎么样的吗?
老深圳的东门就像一个垃圾厂,各种各样的垃圾随处可见,臭气几乎覆盖了整一个东门。1983年蛇口是一个村庄,它的东边是蛇口圩街道、商店、蛇口渔业大队、渔船修理厂……西边有晒鱼尝码头、村庄……1982年,世界之窗原址是光明华侨农场沙河分场,在那里,到处都是一片金黄色的稻谷,隐隐约约还可以看见远处被浓雾包围的一座座高山。1983年的深南大道的交通非常落后,在现在地王大厦附近的深南东路与解放路交界处,常有耕牛从马路上穿过。直到改革开放前夕,买肉都是凭票的,猪肉每人每月半斤。排队买猪肉很辛苦,一般都要在夜里2点半左右去排队,迟了就买不到了。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改革开放之风使深圳焕然一新。新深圳的东门,国旗飘扬,大街上人山人海,东门一瞬间增添了几道生机。蛇口那仙境般的海上世界把蛇口装扮得五颜六色。2007年的世界之窗已经成为深圳最著名的景区之一。远眺深圳湾,高楼林立,绿地葱葱。今日的深南大道宽阔平坦,已成为深圳人民的骄傲。
深圳会有这么大的进步就是因为大家的共同努力才创造出了这美好的家园。
深圳特区40周年大会观后感悟5
为参与深圳建设而自豪
2017年,《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构筑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枢纽和对外开放门户,推进深圳、上海等城市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基于这个背景,结合近年来我们所做的研究,在2018年1月的省政协大会上,我提交了《关于支持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提案。
没想到在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对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进行重大部署,《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提出“支持深圳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在不到三年间,国家三次点名深圳,赋予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重大使命,我真心感到激动和兴奋。随后,我在2019年5月和11月,先后在市民文化大讲堂、市政协委员讲堂,做了“先行示范区和粤港澳大湾区框架下的深圳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的公益性讲座,在12月市政协专题协商会上应邀就海洋文化软实力问题发表意见和建议。
在前不久完成的一份研究报告中,我写下了这样一段话表达自己对深圳未来发展的期盼:
“回顾往昔,深圳以杀出一条血路的大无畏英雄气概,用40余年城市建设与特区发展的成功实践创造出让世界刮目相看的伟大奇迹,完成从0到1的历史性飞跃。展望未来,通过从现在起到本世纪中叶30余年的不懈奋斗,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深圳将成功翻越先行示范区建设进程中的三个目标山峰,完成从1到N的历史性飞跃,继续创造出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以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昂扬屹立于世界先进城市之林,跃升为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卓著的全球标杆城市。”
深圳是一个创造奇迹的城市,取得的成绩更是令世界瞩目。作为一名学者,为能够在参加工作不久后就参与到深圳经济特区建设,并伴随特区成长而感到自豪;为能够以专家学者、政协委员人大代表、党外代表人士等身份,为深圳经济特区发展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而感到自豪;为能够以政策宣讲成员、媒体受访人员等身份向国内外宣传、推介深圳经济特区而感到自豪;更为能够以深圳市民身份,伴随深圳经济特区一道成长而感到自豪。
深圳特区40周年大会观后感悟范文5篇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