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学校观后感800字作文参考

关键词: 参观学校,参观学校观后感,参观学校观后心得
涵樱0 分享 时间:

学校教育是在学校中实施的教育。特点:有固定的场所、专门的教师和一定数量的学生,有一定的培养目标、管理制度和规定的教学内容。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参观学校观后感,欢迎查阅!

参观学校观后感1

20年5月30日,我们来到了南京大学。

当我们进入南大校园时,同学们都无比惊讶。南京大学的校园就像一个公园一样,路边树木丛生,一座座带着古朴气息的大屋顶教学楼藏在树丛后,上面长满了爬山虎。

离开北园,我们先去了唐仲英楼国家固体微结构实验室。这个新建不久的实验室不仅是全国重点中的重点,就是在国际上也是数一数二的。进入实验楼,我们被这个实验室震撼了——一切都是那么专业!许多实验室都是密封的,实验人员都穿着严丝合缝的工作服。据介绍,这些实验室里每立方米的灰尘都被控制在几万个、几千个甚至几百个以内!其中的实验工具令我们望而生畏——一个巨大的仪器,上面有几十个镜头、交错不清的结构、无数的管子、电线,看得我们眼花缭乱。有的实验室里的实验区甚至要涌非常厚的铁门密闭起来。

离开唐仲英楼,回到历史悠久的北园,我们的思绪一下从一个及其现代化的科研场所跳到了一个具古典风格的静谧的校园。

我们先简要参观了一下化学楼,新建的费彝民楼、田家炳楼、逸夫馆,最早的教学楼等等。然后,我们来到了南京大学的小时博物馆。

南京大学是一个历史非常悠久的大学,其前身甚至可以追溯到258年的南京太学。从1920年的三江师范学堂到两江师范学堂、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东南大学、第四中山大学、江苏大学、中央大学,才到今天的南京大学。这一路上,曾经有坎坷辛苦作s蒋树声校长重提“嚼得菜根,做得大事”。他们正是凭着这种精神,战胜了三年自然灾害,挺过了,走到了现在。也是应为这种百折不挠的精神,南大也出现了无数叱咤风云的人物——竺可桢、徐悲鸿、陶行知、沙祖康、吴健雄、闵乃本、严济慈……

离开校史馆,沿着南大中轴线,我们又参观了南大的标志——北大楼。最后,我们沿着原来的路线,回顾了一下美丽的校园,便离开了南大。

现在,南京大学在全国是名列前茅,就是因为南大的教师好吗?如果当年的三江示范学堂重新发展,能发展成今天的南大吗?答案是不一定的。因为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一种精神。

固体微机构实验室的主任闵乃本,他19年磨一剑,坚持不懈地做他的课题,最终获得了1999年自国家奖励制度改革以来内地高校独立完成的首个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他对完美的最求,对知识的孜孜不倦、滴水穿石的精神,正是他成功的关键。而他的这种精神,不就是所谓的“南大精神”吗?而这,不又与南大的校训“诚朴雄伟,励学敦行”相符吗?

如今,中国的大学还未进入世界前列。不过,我相信,只要有一个很好的教学环境,加上这“南大精神”,必能成为像哈佛一样的世界名校的。

但是,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中国的未来由我们书写。我们的学习,也要发扬“南大精神”,坚持不懈,追求完美。最终也才能有所成就,为自己争光,也更是为中国人争光。

参观学校观后感2

南京大学坐落于钟灵毓(y ù)秀、虎踞龙盘的六朝古都——南京,是一所历史悠久、声誉卓著的百年名校。南大创建于1902年,历经了战争动荡的年代,始终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与时代和社会的变革息息相关。

游览一遭后,我印象最深的是南大的校训——“诚朴雄伟,励学敦行”,这也是南大的百年传统。

“诚朴”是南大传统精神中最本色的东西,南大校史上大多数校训、校风中都有这两个字出现。“诚朴”是诚恳朴实的意思,其中“诚”是核心,是根本。“诚”是维系人类社会的最高道德规范,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诚者,真也,“诚”的对立面是“欺”,“真”的对立面是“假”。为人要诚朴,就是要诚心正意,朴实无华,以诚相待。“诚朴”要求人有独立人格,得势时不要霸道,不要仗势欺人,失意时不要媚俗,不要趋炎附势。“诚”是个人和社会一切道德准则与行为规范的基础。大学绝不仅仅是传授专门知识与技能的场所,更应该是教人诚实端正、求真求善的精神家园,如何做人比传授知识更为重要,正如南大校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做学问要“诚朴”,就是要有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严谨、勤奋的治学态度,不把学问当作升官发财的途径和获取文凭的工具,诚心诚意,求真求实,不弄虚作假,不投机取巧,不急功所利,只有这样,才能获得真才实学,才能担负振兴中华的重任。

“雄伟”是雄壮而伟大的意思,为人、为学要有远大志向,立志“做得大事”,养吾浩然之气,要有崇高的责任感、使命感,将个人奋斗的目标与国家的发展、人类的进步紧密结合起来,只有胸怀宽阔、志存高远的人,才会超越自我,永不满足已有的成绩,从而不断取得进步。实现远大抱负,一定要有大雄无畏、不惧困难、坚毅自强、开拓进取、敢于争先的精神和气慨。一百年来,南京大学之所以能战胜各种

艰难困苦,不断取得辉煌成就,靠的就是这种不屈不挠,坚毅自强的传统精神。

“励”是勉励、激励的意思,“励学”就是勉励师生勤奋求学,要求为学者勤于自勉,刻苦磨砺,注重知识的学习,素质的提升,品格的塑造,精神的超越,心灵的净化,思维的创新。“敦”是敦促、勉力的意思,“敦行”就是勉力去做,强调动手的能力、实践的作风和对道德的践履。坐而论道、光说不做,只能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为学者不光要志存高远,而且还要身体力行,在实践中展现自己的知识与品格,远大抱负只有通过脚踏实地的行动才能实现,只有认认真真、实实在在地行动并在行动中勇于开拓创新,只有将知和行、理论和实践、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统一起来,才能算是完美意义上的人,才能算是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我想,我们虽只是个中学生,但我们仍可以以此来勉励自己:志向高远但脚踏实地,勤勤恳恳而又勇于开拓。如南大校训所愿,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参观学校观后感3

经过4个小时的颠簸,我终于来到了上海,第一个目标就是参观复旦大学。

一进入复旦大学,我就感到这里很像社区。说像社区一点都不夸张,因为这里有:水果铺、书店、宿舍(等于社区的居民楼)······

我们首先和复旦大学的旅游社的成员进行了交谈。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外号叫“奇奇”的大姐姐,她学的是生理科,上大一。当有人问她:“请问这位大姐姐,你学的生理科讲的是什么?”她说:“我学的生理科主要讲的是:1.了解所有生物的内部结构。2.亲手解剖小动物(如:小白老鼠、蟾蜍、小兔子······)主要就是这两大项。”突然,又有一个小同学,问道:“那你们有没有解剖过尸体?”她说?:“那是不可能的,因为只有在大三的医学课里才会有这样的机会。”

32645 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