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爱国主义影片或电视剧的观后感5篇

关键词: 爱国题材,爱国题材影片,爱国题材影片观后感
涵樱0 分享 时间:

我爱我的祖国,爱我的人民,离开了它,离开了他们,我就无法生存,更无法写作。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爱国题材影片观后感,欢迎查阅!

爱国题材影片观后感1

七十年前的抗日战争,为中日两国人民都带来了巨大的痛苦,而发动战争的日本军部法西斯,终于在战后受到了应得的审判。

电影一开始就交代了背景,在美国的军事打击下,日本天皇宣布投降,结束战争。而此时的日本也已经是满目疮痍。

在美国的组织下,来自美中英苏等十一个与日本交战国的法官,相继奔赴日本东京,成立远东国际军事法庭。

电影展现了两条线索,军事上的激烈交锋、相互攻讦,和一个普通日本家庭里的剧变和痛苦。

国民政府派出的法官梅汝傲为了国家的尊严和人民的期望,从不退让和妥协。从法官座次的问题上,坚决按照受降书签字顺序来排序。

中国作为遭受日本侵略伤害最大的国家,理应排在第二,英国前面,而不是遵循什么“国际惯例”,屈居第三。

他再三的坚持自己的要求,以辞职回国的决心展现出他的绝不妥协。

在一群欧美法官之中,他的个头最矮,但是在还未开席的这件细节上,就已经给我们展示出了他的刚毅的性格和严谨的态度。

跟随他一同前来的还有曾经在日本留学的青年记者肖南。从肖南的视角,带我们见证了日本平民家庭是怎样被战争毁掉的。

他留学时的女同学家里,大哥和小弟参加了侵华日本军,然而最终只有大哥回来,战争的创伤让他整日借酒消愁,郁郁寡欢。

二弟的心中始终放不下仇恨,认为日本是被美国打败的,而中国却使他们家破人亡,使日本蒙受羞辱。

这场战争给亚洲带来灾难的同时,也对日本带来深久的隐痛,弥漫于战时战后几十年,战败的惨痛摧毁了许多人原本关于“圣战”的幻想,也对国内的青年带来了迷茫,绝望,甚至疯狂。

直到后来我们才知道,大哥对于自己在中国犯下的罪行一直感到内疚,他记着一句中国话:狗日的日本鬼子。

小弟在血腥的杀戮中堕落而失去了人性,被大哥杀死了,而大哥只说了一句:“你见过一个纯洁的孩子是怎样成为杀人狂魔的吗?”残酷的战争扭曲了人性,施虐者和受害者的精神创伤远比肉体伤害难以消除。

另一方面,东条英机,板垣征四郎等战犯在法庭上丑态百出,有的消极沉默,拒不承认自己的罪行;有的焦虑恐惧,自知末日将至;有的狂妄嚣张,认为自己所作所为竟然是正义合理的。

在检察官和日本辩护律师的激烈交锋和拉锯扯皮中,审判整整持续了两年多。

最后的量刑阶段,法官们对于是否使用绞刑的争论和分歧成为了全片的高潮。在梅法官的据理力争下,最终以一票的微弱优势通过了绞刑决议。

战犯们大部分还是得到了应有的惩罚,但是在天皇是否有战争罪责的问题上,美国人一手将其掩盖过去,不了了之。

当然,现在我们看来,正是这一个决定,让日本并没有完全去除法西斯残余,没有完全正视和反思战争的根源。

在回顾的一段段黑白片段中,让我们清晰地看到了日本法西斯对侵略他国是怎样处心积虑和蓄谋已久,日本法西斯对内的残酷剥削也同样造成日本人民的悲惨生活。

不忘历史,我们警惕和自省;呼唤和平,我们自强而理性。

爱国题材影片观后感2

因为被王菲《我和我的祖国》旋律洗脑,决定去电影院看看这部电影,结果险些买不到票,连早上9点的场都是满座!

献礼片也有这么多人看?我暗暗意外;尤其影厅里不乏年轻人的身影,更多是全家老小一起来看,热闹非凡。

电影由几部短片组成,第一个短片《前夜》就发生在天安门,是1949年10月1日宣布新中国成立前夜的故事,而我在2019年的10月1日前一天坐在离天安门不到10公里外的影院里观看,又多了一重代入感。想起我爸前几天微信问我十一去不去天安门看阅兵,我说去不了,必须被邀请才能去;结果他罕见地炫耀起自己来:

“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就在天安门观看。”

“厉害了,是被邀请的?”

“全国公安局长训练班参加保卫工作。”

是了,我才反应过来我爸是个警察,曾在北京受训过两年。可我却从没关心过他的历史。

我再不关心天安门阅兵,也不能否认,那对我爸那代人来说就是充满感性画面的记忆,是信仰一般的存在。

虽然是献礼,《前夜》却并非是《建国大业》那般宏大叙事,竟只是另辟蹊径地,单单选择了开国大典上升国旗环节背后的一段小插曲——技术人员为了保证电动升旗万无一失而克服重重难关——不过是几个普通工作人员的奋力攻关,可万一搞砸,却关系到全中国。

当黄渤饰演的那位负责升旗技术的工程师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安静等待着毛主席宣布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他忐忑上前走到主席高大的背影身后,告诉他如何操控按钮。影厅里满满当当的观众都是和他站在一起的。

开国大典的资料片我当然是看过的,但我肯定不会想到毛主席背后还有谁,那是极细小、极不惹人注意的一角,历史不曾记录的一角,然而那离伟大只有一步之遥。

我想象着我爸年轻时在天安门的画面,不管是军姿挺立还是正步昂扬,在那一刻他就站在他人生的高光点上,融进了那份伟大,融进了他的梦想。

到了第二个故事《相遇》,已经完全意识不到这是献礼片,张一白导演带来他最擅长的文艺清新爱情小品,由任素汐和张译用演技撑起一段爱情悲歌——原子弹爆炸成功背后的小人物悲歌。

2人在公车上相遇,任素汐用几段独白诉说了一个等待爱人3年而不得的故事,而张译就是那个凭空消失了的爱人,他是原子弹的研发人员,工作严格保密,甚至遭遇辐射也无人知,全程戴口罩,只用眼神演出自己的无奈。突然间关于原子弹爆炸的大消息传来,公车乍然停止,人们都奔到街上,张译也奔出去——这是他为之付出一辈子的事业——剩任素汐一个人不知所措的留在车上,被汹涌的人潮淹没。

连带着被淹没的,是他们的爱情。这举国上下的欢腾里没有人关心两个平凡男女的酸辛,唯有大荧幕之外的观众席上发出隐隐的抽泣声;随便拿出一个中国人的一生细数一下,谁又没有过这样被淹没的时刻?不是在此时,就是在彼时罢了。最悲伤的是被淹没就淹没了,永远不会有人知道,你也曾闪光过。

所以这部电影才叫《我和我的祖国》,小小的“我”被放在大大的“祖国”之中,谁也无法分割,散场之后还久久回不过劲儿来,走到哪里都有人在哼那熟悉的旋律——“我和我的祖国”,这电影有魔力,它应该是给每个中国人的献礼——从开国大典、原子弹爆炸到中国女排夺冠;从香港回归、北京奥运到神舟十一号飞船着陆……让我们感到我们不仅仅是在观看一部电影,我们看到的是我们的生活,像大海上盛放朵朵小浪花,我们正是其中的一部分。

爱国题材影片观后感3

如果问我,如何优美、文雅的表达我喜欢你?我会回答,王菲版本的《我和我的祖国》,里面的每一句词,每一个字,均可。“高山”和“河”、“海”和“浪”、“忧愁”和“欢乐”,不仅仅是优美文雅的喜欢,更是气势磅礴的爱!

自从王菲版本的《我和我的祖国》上架网易云之后,便沉浸在这轻松、轻盈、欢快、欢乐的每一声“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中,满心欢喜的、迫不及待的预售了一张《我和我的祖国》展映龙俊影城8排3座的电影票。

值此70周年华诞,这部影片作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献礼片,也是一封表白的情书,节选了7个新中国成立70年来从量变到质变的感人肺腑的故事,串联了“小家”与“国家”,讲述了普普通通百姓与共和国的故事。影片总共7个故事,分别为:《前夜》、《相遇》、《夺冠》、《回归》、《北京你好》、《白昼流星》、《护航》。

《前夜》,主要讲述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故事,“28年革命,2千万人牺牲,换来的红旗,我们能做的只有四个字,万无一失!”黄渤饰演工程师林治远说道,为了新中国的第一面红旗,东奔西走,做了无数次实验,就是为了确保“万无一失”。

32679 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