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主义电影的观后感怎么写范文
祖国啊,你是那慢慢海上的航船,你是那波澜壮阔的海洋,你是遥远岸边的灯塔,你是引领前进的指南针。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爱国主义电影观后感,欢迎查阅!
爱国主义电影观后感1
战争的硝烟早已从中华大地散去, 我们看到的, 也许是一片和平。 但笑里藏刀, 我们面对的, 是一个充满危机世界, 中华民族面对的, 是一场无声的较量。
曾经通过一些途径了解过苏联, 我十分惊讶于它。 我惊讶于它拥有如此广阔的疆土, 我惊讶于它拥有如此强大的实力, 我惊讶于它拥有如此众多的英雄, 我更惊讶于它竟然轰然覆灭。 看了《较量无声》,我才明白, 前苏联那悲惨的命运都是拜美国所赐, 而我又担心, 同样是社会主义的中国, 会不会重蹈覆辙。
中国走过改革开放那短暂却艰难的30年, 取得丰硕的成绩, 让全世界都为之惊叹。 而在地球另一边的美国, 却虎视眈眈, 它可不允许世界上有它的任何威胁。 影片深入解析了美国对中国的态度, 让我影响颇深的, 是那五个“渗透”。
美国通过政治渗透, 转基因一样, 把美国的思想殖民到中国官员内心中, 让共产主义人一步步信任美国, 赞扬美国, 走入美国的牢笼, 败坏了共一产一党一的风气, 让政治领域美国化, 从而成为美国的阶下囚。 我觉得我们要做的, 应该是心中时刻谨记着共产主义, 以共产主义为我们的目标, 而不是被路边的陷阱所迷惑。
作为互联网的发源地, 美国通过互联网对世界进行思想渗透和舆论渗透。 世界各地的混乱, 都是通过美国在互联网上小题大作的扩散引发。 而随着中国网民的增多, 也许有一天, 一点点风吹草动都会演变为全国的战乱。 大家一定还 记得前不久的“秦火火”事件吧, 这只是个人所为, 就在国内引起如此大的影响, 如果是一个国家, 结果是非常可怕的。 所以作为一个网民, 我们一定要对网络上的信息有所防范。
如今的中国社会, 充斥着各种各样的美国非政一府组织, 他们联合美国政一府, 不断地把中国人送去美国参观, 输入美国的价值观, 并让中国人丢失诚信和正派。 这种“组织渗透”不知已经迷惑多少中国人! 我们要以正义为风向标, 绝不听信那些组织充满诱一惑的话语。
中国是个多民族国家, 正是这一点, 让美国动起了歪点子——政治干涉和社会渗透。 新疆、西藏, 那一次次动乱让我们触目惊心, 殊不知, 这些都是美国在背地暗箱一操一作。 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子, 我们要肩负维护国家统一的责任!
而最让我有感触的, 则是文化渗透。 在我们身边, 处处充斥着西方文化。 也许这是时代的潮流, 因为也有外国人喜好中国传统, 西方文化也有许多值得我们去学一习一。 但是, 我们并不应该全盘照搬。 政治书上有一句话:“外来文化同样存在有毒有害的东西。”我们应擦亮双眼, 认清我们该选择的, 否则就是中毒!
影片中有这样一个镜头: 一个小女孩用甜美的声音唱道“we are gonna change the world。”我想, 作为一个中学生, 想要change the world, 首先要not change our objective。 我们要时刻铭记: 我们是中国人, 要为中国做贡献; 我们要汲取优良, 投身于中国的发展, 投身于这场较量。 我们要为生我们养我们的这片土地付出, 不让别人伸来魔爪, 不让中国变成“前中国”。
爱国主义电影观后感2
《闪闪的红星》观后感
暑假里我和家人一齐观看了电影《闪闪的红星》,影片反映了党和红军为了穷苦人民翻身得解放,打土豪,分田地,同敌人进行着艰苦的斗争。
冬子的爸爸在战斗中负了重伤,为了省下麻醉药给其他红军伤员用,坚持不用麻醉药动手术,手术中他浑身冒汗,但他咬紧牙关没发出一声呻吟。
这需要多么坚强的意志啊!冬子的妈妈为了掩护群众转移,把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最终在烈火中光荣牺牲,看到这我流下了眼泪。
潘冬子从小受到革命家庭的熏陶,有志气,有胆量,勇敢的完成了给山上红军送盐的任务,巧妙地躲过了敌人的搜查。
看完这部电影,我的心中久久不能平静,“红星闪闪放光芒,红星灿灿指路程”的歌声总在我耳边响起,今日的幸福生活真是来之不易,它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应当加倍珍惜。
看看过去,比比此刻,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里,是在父母、学校和社会的呵护下长大的,每一天在明亮的教室里学习,同学间还为了一点小事就斤斤计较,做事不为对方和团体着想,太自私;在生活中不爱惜粮食,挑食,穿名牌,不爱惜书本和文具,真是不应当。
我们应像冬子那样时刻不忘自我肩负的重任,从严要求自我,好好学习,从点滴做起,从自我做起,从此刻做起,争做一名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好学生,才能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
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吧!
爱国主义电影观后感3
《南京南京》观后感
沉重的心境溢于言表。以往那一部震撼的电影《南京》还历历在目,而这部《南京!南京!》给我的更深的感慨。两个突兀的感叹号!屈辱,愤怒,心痛,已无法倾诉我心底的声音。振聋发聩的影片将战争的丑陋在脑浆崩裂的那一刻毕现无疑。强权,这种罪行,是人类的耻辱。
《南京南京》不可避免的点燃中华民族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刻骨仇恨。1937年,30万中国人被屠杀,国殇,2009年,《南京南京》重启了这段伤痛记忆,我们不能没有危机意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我想,这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不二法门。
血淋淋的黑白色,听到的是寂静中的枪炮声!日本人进城了,中国的大部队开始逃跑,陆剑雄和他零零落落几个不甘投降的弟兄手挽手地组成一堵人墙,阻止逃兵的去路,他们不肯投降,一向在城里偷袭日军,直到一个个死去。日本人说:你们中国军人真是厉害,我们进入南京城后,四处都是冷枪,我们不的不把很多建筑物都炸平,可是没有一个人走出来!不屈与坚韧的因子一向存活在中华民族儿女的血性之中,极端环境下的反抗,是所有经历过那段历史的中国人用鲜血和牺牲构筑的中国精神。
历史能够宽恕,但不能遗忘。
对于那样一段历史,已经成为了整个民族的死结,不是谁想颠倒和抹杀就能颠倒和抹杀的,但想要记住同样不容。一种空洞的仇恨,没有能够附着的支点,这场屠杀已经离去了72年,当初幸存的人们也逐渐被时间带走,但我期望那些鲜血淋漓的伤口不要随之消亡,我们未必需要一部片子来激起某种仇恨,然后去手刃仇人。最好的方式,不是哭诉,不是煽动,而是展示,还原那些被遗忘或者被忽视的点滴细节,然后让看到的之后人叩问自我的心,至于会得到什么样的回响,伤痛不能被继承,更不能被强行灌输,只能靠自我去直面,哪怕你看到的是一部被复原的电影,只要它够真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