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说法初二观后感800字
推荐文章
《今日说法》以群众身边的真实案例为切入点进行普法宣传,作为社会大背景下法制故事的讲述者,这个讲述者根据一定的叙述方式给观众“讲法律故事”,并且穿插情景再现和采访目击者或知情人的画面来把观众牢牢吸引住,从“讲故事”的方式来看它采用不同的叙事方法,多为倒叙或是作铺垫,在节目开头设置悬念,抛出疑问等,使电视叙事文本具有可看性,也让观众不再被动地接受法律知识。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今日说法的观后感,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今日说法观后感1
寒假时,政治老师给我们留了个作业:观看《今日说法》,写一篇观后感。回到家后,我和爸爸妈妈交换了一下意见,他们说老师的目的是要让我们增强法律意识,建议让我收看与青少年有关系的内容。之后,就从网上帮我检索出了1月16日播出的《今日说法》,节目名字叫“一只帆布鞋” 。
“一只帆布鞋”介绍的是一起有关交通事故的案件。小达、小安、小辉3人都是少年,小达15岁,在上初一时,就辍学在家;小安13岁,刚上初一,放寒假就跟小达、小辉去网吧玩。某一天晚上9点多钟,在回家的路上,小达骑着没有牌照的摩托车带着小安、小辉,一时大意就和相向而来的摩托车相撞,他们都受了伤,随后发现被撞的人已经死了。
他们吓坏了,小达的车也坏了,他们三人没有及时报案,却选择了逃逸。他们把摩托车藏在小树林里,逃回了家。最后,警察通过各种刑侦手段,最终破了案。
因为小达、小安、小辉三人都是未成年人,按照我国法律规定,小安没有刑事责任,小达不满16周岁,负相对刑事责任。但是,他们的家长要负连带民事赔偿责任,法庭最终判决,三人的家庭必须赔付47万余元。后来,我又上网查询了一下,如果小达三人是成年人的话,如果交通肇事逃逸,还会被判3-7年刑罚。
看完这期节目,让我感触很深,我有几点思考,想和同龄的青少年朋友们交流。首先,现在的中学都有法律课程,老师也会为我们讲解相关的法律知识。所以,我们在学校一定要好好学习相关法律知识,做一个遵章守纪的好少年,这于人于己都有好处。家长们经常说,做一个守规矩的人,就会活得坦坦荡荡。
记得邻居张大爷在院里聊天的时候经常大嗓门地说,警笛响咱都不怕,躺在被窝里还能睡大觉。可节目里的小达他们在被抓之前,每天都提心吊胆,就像过街老鼠一样,这不是害人害己吗?其次,交友也很重要,记得小时候背诵《三字经》里说:“昔孟母,择邻处”。孟母三迁,就是为了能让孩子有个好的成长环境,能交上好的朋友,“择其善者而从之”,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老师说过,我们这个年龄阶段的青少年,正是建立良好价值观的时期,极易受周围的人和事影响,“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以,交一个好的朋友,也如同找到一个好的老师,让我们这些正处在生长期的小树茁壮成长,成为力争上游的一种树,有笔直的干,笔直的枝,最终成为栋梁。那么,如何才能交到好的朋友呢?一是应该提高自我辨别的能力,看看他有无打架、逃学、偷盗、网瘾等不良习气;二是多听听老师和家长意见,多和老师家长谈心,把他们作为朋友看待,和他们说心里话。节目中的小安因为交友不慎,最终受到了惩罚,如果他能有明辨是非的能力,能和老师家长多多交流,也许悲剧不会发生。
最后,我想说的是,这期《今日说法》虽然说的只是未成年人的一起交通肇事逃逸案例,但我觉得加强未成年人法律道德教育迫在眉睫。网上经常会有各种暴力视频,拳脚相加、恶语侮辱等,记得有一次姥爷看完后,大声地斥责说:“简直是无法无天!”我曾经问过爸爸一个问题,为什么世界上的人不全是好人?他笑着对我说,这就好像是大自然中的一些现象,有阳光明媚的时候,也有狂风暴的日子。虽然我现在还不太明白他说的意思,但我真的希望通过学校、家庭、社会三方的共同努力,让中学生永远生活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
今日说法观后感2
最新,我看了《今日说法》的“谁把父亲逼上法庭”。在片中,我明白了许多关于法律的知识。
从这个中国人很重视亲情有一句老话叫“家丑不可外扬”,所以如果因为家庭的纠纷把官司打到了法庭上,那一定是这个纠纷已经激化到无法调解的程度了。2015年11月24日北京市房山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了一个家庭纠纷案,朱家的四个女儿和两个儿子在开庭之前就已经吵得面红耳赤、不可开交。 这是朱家的4个女儿大女儿,今年61岁,这是二女儿、三女儿、四女儿,她们都已经是年过半百了,这是51岁的大儿子,年纪最小的儿子也已经47岁了,他们争论的是谁最孝顺谁对父母赡养义务尽得多,可是把他们推到法庭的正是他们已经83岁的老父亲,那么老人把6个亲生子女告上法庭诉求会是什么呢?老人的起诉要求,他的大女儿也就是说远嫁到山东的那个女儿,承担每月400元的赡养费,要求其他的儿女承担的是200元的赡养费,在北京的这5个子女,要求每周探望一次。
故事中,我看到了当今社会中道德的缺失。父母无怨无悔地把儿女养大,可是儿女却没有给予父母因有的回报。中国自古就有孝的传统,“孝”发源于中国,从中国传入世界各地,受到世界人的热烈欢迎。在中国也受到人们的欢迎,可是中国人却没有把孝的传统落到实处,这就意味着当该中国中人们道德的倒退,对本国文化的轻视。在中国社会中,还有某些人认为孝只意味着要给父母金钱,而不需要给父母精神上的慰藉,而年老的父母不仅需要金钱作为物质生活的保障,更需要子女的探望给他们的精神慰藉,所以这位老人才会提出让五个儿女每周探望一次的要求。孝不会表现在惊天动地的大事上,只能表现在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小事上。
如今,法治社会已经进入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可是我国的现代法治社会于西方比较起来发展晚,在今天的法治社会中,法庭上经常出现“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现象,社会中“黑作坊”层出不穷,无数受害者无处索赔,这再次证明了中国法律仍未健全,为了国家、个人的利益,我希望人们共同努力,敢于与违法犯罪者作斗争,敢于向政府提意见,共同建立一个完善的法制社会。
今日说法观后感3
噢!放寒假啦!放寒假啦!……”我像一只刚刚出笼的小鸟一样,高兴地欢呼起来,“踢”开了妈妈的唠叨声,拿起了遥控板,目不转睛地看起了电视。突然,一个响亮的名字进入了我的视线——雷锋,一提到这个名字,我就被这个频道吸引住了,我指着电视大声地对爸爸说:“他是雷锋!……”这时候《今日说法》节目主持人讲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法制故事:湖南省雷锋的故乡发生了一件事,今年放暑假期间,同村有三位小朋友一起到村庄边的水库抓鱼其中一位不慎滑进了深水区生命危险时,另外有一位于12岁小朋友奋不顾身用自己的全力把落入深水的小伙伴推上了岸边,而自己由于精疲力竭沉入水底,溺水身亡。奇怪的是被救的和另一位小伙伴不但不救,反而将死者的衣裤悄悄地藏了起来,然后若无其事地跑到死者的邻居家借书和看电视,企图制造不在现场的假象,使寻找死者的工作错过了机会,直到警察侦查时才说出了真象……
看到这里我为救人的小英雄感到可惜,他舍己救人的行为正是雷锋精神的体现,值得我们学习和赞扬,但是,他如果用呼叫的方法让大人来救(因为在不到十多米的地方有人)不会白白地牺牲自己。而另两位小朋友应该受到批评,这么能见死不救呢!特别是那个被救小朋友应该好好地思考一下,假如没有死者的相救死亡将是自己,他应该感到内疚。同时我也从这个事故中感到凡事都要注意安全,尤其是在放假期间,不遵守这一点,它会毁了一个人、一个家。
面对现代的社会,是一个既有权力膨胀、权利不张,又有道德失落、人格异化的转型社会,许多人民群众对法律上存在着疑问甚至迷惑不解。《今日说法》通过对当今社会所关注的法律焦点问题深入详实的采访和细致透彻的分析,让中国百姓更了解法律,更客观的感知法律,也让法制二字更贴近每一个人的内心。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难矣。”对于中国法律界而言,并不缺少批判者,缺少的是建设者。作为法制节目,《今日说法》以普法为核心,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为人民群众打开学习和理解法律的窗口
2002年10月份,为了迎接党的十六大的召开,《今日说法》推出了三集系列节目《创举》。该片回顾了普法工作经历的艰辛岁月,也对当前普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这也是第一部全面反映和总结中国普法工作成就的片子。 2002年12月4日是我国第二个普法宣传日,也是现行宪法颁布20周年的日子。为此,《今日说法》全力打造“12·4”系列活动。活动包括“2002年度百姓关注的十大法治说法评选”、10期特别节目报道、于12月4日一套播出的一台90分钟的晚会《法制的力量——2002》和十套播出的一期60分钟的专题片《追忆似水流年》。自从“十大说法”的备选话题在网上公布以来,已有20万人次登陆投票,充分表明广大群众法律意识的增强和法制社会的逐步完善。广大观众已经把《今日说法》当成推进法律进程的窗口和他们信赖的良师益友。
这个节目的内容对市民们很有用的。它从众多的案件中选某此很有意义案例,向市民介绍案件的经过,案件的侦破过程,以及案件给人们得到了怎样的启示,让人们提高警惕,并邀请法律顾问来讲解法律上的知识和案件所牵扯的法律上的那些条文.使市民们能够多了解法律知识.其中很多离奇案件是怎样破的,从多角度对案件进行剖析。让市民知法、学法、守法,如何用法律保护自己合法权益。
二、创建学习交流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