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号房的礼物观后感800字高中(2)

关键词: 七号房的礼物,七号房的礼物观后感
戴衔0 分享 时间:

记得电影中热气球上升飞远那一刻,所有七号房的天使们扑上前阻挡那些出于职责要拦下气球的狱警们,用了各种滑稽可爱的姿势和手段,现实生活中那些蛮暴的狱警被轻松制服。当李龙九和女儿即将飞离监狱时,他们开心地向大家挥手道别,而那些站在哨岗上的军人们也开心地和他们挥手再见。这些都是电影中对善的传递。

导演终究是没让热气球飞出去,或许,外面的世界再不会像七号房那样美好,外面世界的人也不会像那帮狱友们一样善良真实,七号房,才是最美的天堂!

七号房的礼物观后感3

这是七号房,是一间牢房,也是一间暖房。

——题记

犯罪从来都会有个理由,真相也会引人深思。但是,善良的人都会得到善报。

如果我告诉你,有个中年男人强奸了一个七八岁的小女孩,后来又把她杀了。此时你会是什么感受,肯定会对那个中年男人深恶痛疾吧。那我如果说那个中年男人是一个六岁智商的智障男人,这时你又是什么感受呢?相信大部分人都会根据“强奸”这件事情进行评头论足,因为他们会相信这些浮于表层的事情,然后进行评价。

没错,这个中年男人就是故事里的主人公只有六岁儿童智商的智障男子李龙久(柳承龙饰)。

难道这个中年男人真的有做这件事吗?他为什么要做这件事,大概很少人去考虑吧。因为他们已经相信了浮于表层的东西,结论已经在他们的心里根深蒂固,又怎会去深挖呢?如果我不跟你说他没有做这件事情,那么你会不会就一口咬定呢?

故事里的警察局长为了使这件案件早早结束,也不顾事情的真伪,不顾还有多少个可怜的家庭正在遭难,不顾他女儿。这到底是一个合格的父亲,合格的“局长”吗?他们太想要便利了。

可是上天告诉他们世界上根本就没有便利的事情,

龙久昏头昏脑就被投入监狱。在7号牢房中,聚集着走私犯苏杨浩、诈骗犯崔春浩、通奸犯姜万范、恐吓犯老徐和抢劫犯申奉植等五毒俱全的“社会渣滓”。龙久孩子般纯洁的心渐渐感动了这几个“大坏蛋”,他们开始怀疑这件事件的真假,在通过不懈的努力下,慢慢看清了事情的真相,后来,他们甚至不惜冒险将艺胜带入牢房与父亲相会。

结局最后当艺胜再次和从前一样数到“1”时,龙九也没有回头,龙九看到前方没有出路的黑暗走廊,终于痛哭起来,他知道自己终归要上短头台,泪和喊声交杂在一起,滴答滴答地在走廊回响,他抱紧了艺胜还有面前的杆,这时候的艺胜才觉得自己的力量有多薄弱。

很多年过去了,艺胜努力的过程电影里没有呈现出来,但是通过演员精湛的演技,据理力争地辩论,这种努力已经很容易看出来了,艺胜选择律师的原因或许也是因为他的父亲。因为善良的人终有善报。而我们也该反思自己,自己是不是太冲动了,都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这是上智下愚的判断方式,一点也不正确,我们唯有用一颗善良的心,一步步去解开未知的谜,才能真正找到真相。

七号房的礼物观后感4

我愿给你此生最美,纵使我一无所有。

“喜剧”、“温情”都不足以阐述这部电影带给我的震慑感,没有跌宕起伏的离奇剧情,没有炫目的特技,有的只是细细密密的温柔感动。

《七号房的礼物》是一部充满问难却又在临近结尾令人感到叹惜的电影。1997年,只有六岁儿童智商的智障男子李龙九与可爱的女儿李艺胜相依为命,过着虽然不富裕但充满欢乐的日子。有一天,艺胜看上了一个那个年龄段的女孩都会喜欢的美少女背包,并执着地要求龙久买给她。

而后来,龙久却因为美少女背包卷入了一起幼童诱拐奸杀案,而死者竟是警察局局长的女儿。龙久懵懂无知,还没搞清是什么状况,便被带入了监狱。在七号牢房中,聚集着几个五毒俱全的“社会渣滓”。监狱的人穷凶极恶,但是却有一颗柔软的心,一次次包容了龙久和艺胜。在朝夕相处中,龙久那如同孩子般纯洁的心渐渐感动了几个“大坏蛋”,他们甚至不惜冒险将艺胜带入了七号牢房与龙久相见。在黑暗冰冷的牢房内,那个处于角落的七号牢房却充满了阳光……

最令我感动的一幕则是找不到心里慰藉和发泄的警察局局长用拳头和暴力告诉龙久:“只有你死了,你女儿才会活着。否则,她会和你一样下场!”那是一颗怎样的父亲的心啊,智障的他什么都不懂,但他却相信了这一句简单的一句话:为了保护女儿,一定要牺牲自己。龙久为了艺胜而不得不承认莫须有的罪名。或许在局长的心里也明白龙久无罪,可是在他的心里,失去女儿的痛苦,需要一个发泄口和承担人。龙久只是警察私欲的牺牲品,也就是所说的替死鬼。

当再次开庭时,龙久的眼中蓄满了泪水,清晰可见的是左脸的巴掌印。他用近似孩童的方式,“野蛮胡乱”地擦去了眼中的泪水。他已经没有了之前的信心,走向法庭的路是那么长,又是那么远……为了自己自己可爱的女儿艺胜能够好好地活着,代替他好好地活着,他说出了与事实完全相悖的话:“是!”这个字眼简短却又震撼人心,听审席沸腾了。艺胜的老师捂住了她的耳朵,是为了让她隔绝外界的粗言秽语。龙久看到了失望的艺胜,更加确凿、明白地坚定了自己的口供。他把自己推向了没有希望的明天,只是不让自己的女儿受伤害,他根本不知道自己即将面临的是什么。

在龙久即将接受死刑时,大家还如同原先那样,可谁都比龙久清楚马上将要到来的离别和死亡。龙久被带出了七号牢房,如天使一样的龙久被可恶的法律处死了。也许只有在天堂,龙久才能却自由的地方飞翔。

而在龙久和艺胜浓浓亲情的背后,更是对法律的愤斥。现实就是这么地黑暗,有钱有权就能随意地颠倒是非黑白。这个世界有多温暖,就有多冷漠!

我们目击的事实,往往只是浮出水面的冰凌,冰山下面的巨大事实,更排山倒海穿透视听。我们直面的人生舞台,也许只是化蝶幻影,层层垂帘般幕后的故事,更震撼世道人心。这世界上有太多阳光照射不到的角落,他们的声音过于微弱,往往最单纯最正义的,有时候也是最脆弱的……

多年以后,当我有了保护你的能力,你却已经不在。

只因我爱你,所以无论如何,只希望你能好好生活下去。

七号房的礼物观后感5

有一个朋友推荐我看这部电影,因为种种原因,一向拖到这天才观看,可能前后拖了近一个月,趁着这天能偷点时间出来,赶快将这部电影看完了。坦言我并不喜欢看韩剧,因此一开始也是抱着随意看看的想法观看的,但看完给我的确有很多的感触。

——题记

一向对误解他人的剧情很有感触,例如以前看《西游记》中的“三打白骨精”、《排山蹈海樊梨花》中三驱樊梨花、《西双版纳》中小孩子的遭遇,都让我掉过泪,或者,某些人想来还不可思议吧,其实我也不明白是因为自己的某些遭遇还是自己性格所决定的。这天看到的这部电影,也让我有些丝丝心痛的感觉,突然感觉自己有些脆弱了,但是相对于以前好多了。

我想本片的中心是想表达对司法的公正的诉求,对父爱的伟大的赞美。这些我暂且不谈,我想先对人性进行解剖。

故事中的男主人公仅仅是一名智障者,然而警察官却利用他的缺陷进行诬陷;利用他的伟大父爱使他承认本不属于他的罪名,只为了自己尽快破案。那我们的民众又在干什么呢?起哄,并自以为自己了解状况的谴责,这无疑加大了男主人公对社会的恐惧。在各种审查中,无不充斥着“慕尼黑会议”式的会议,当事人都还没参加了,决定就下来了。因为人的自私、黑暗以及自以为是使杯具就这样发生了。

然而,我们再去看一下监狱中的那些“罪犯”,他们是罪犯吗?是,但他们更加能称得上高尚的人。他们看到男主人的罪刑,先是愤怒,说明他们没有失去最基本的人性,之后了解状况后还一次次帮忙他,这又何尝不是一次伟大呢?在一个人性冷漠的这天我们是否要反思?是否需要学习?

人性需要解剖,个性是这天的我们真的需要解剖自己,自己的亢奋是否真的是对的?还有媒体听风就是雨式的新闻又将误导多少人?

撇开人性,该谈谈司法了。片中不得不说得益于他本性的善良才在最后洗刷冤屈,如果不是巧合他救了监狱中的老大,救了科长,他怎样能有之后的“好运”?难道我们以后保证司法的权威和洗刷冤屈要靠运气?这样显然是不行的,我们务必从源头解决,从制度上保证。我想韩国的法律总还是要比中国的法律健全点吧,尚有这种事,那中国呢?我们如何保证正常的法律诉求?当民与官相斗,法院所分配的律师会保证公正性?应对总总自己提出的疑问,我也无法解答,毕竟我不是这些专业的,缺乏对此的分析潜力,可我们难道不要去思考吗?

不喜欢被误解,更不喜欢被冤枉,其实这是我内心真正脆弱的地方,或许无人识别,但我的心每每遇此,都一股心痛流淌。我期望在没弄清楚真相之前,我们能够冷静,不要人云亦云。遇到嫌疑犯,请司法慎重对待。误解或者冤案无可避免,但至少要尽力减少,遇到了,我们更要及时纠正,减少伤害。

末尾再讲一个耳熟的故事:孔子的一位学生在煮粥时,发现有肮脏的东西掉进锅里去了。他连忙用汤匙把它捞起来,正想把它倒掉时,忽然想到,一粥一饭都来之不易啊。于是便把它吃了。刚巧孔子走进厨房,以为他在偷食,便教训了那位负责煮食的同学。经过解释,大家才恍然大悟。孔子很感慨的说:“我亲眼看见的事情也不确实,何况是道听途说呢?”

眼见尚且不必须为真,耳听更是要仔细推敲。


32929 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