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德勒的名单观后感大学生(2)
辛德勒一个让我尊重的人!
辛德勒的名单观后感4
静静地,三个小时无声无息、平静地溜走了,我的内心却始终无法平静。
起初看《辛德勒的名单》,不甚疑惑,93年拍的画面怎么是黑白的,不仅要忍受缓慢沉重的叙事,还要忍受单调无趣的黑白。后来才明白黑代表黑暗,白代表阳光;黑代表绝望,白代表希望;黑代表罪恶,白代表善良。也或许只有这黑白才能象征那个时代。这部电影的背景是二战时期德国纳粹屠杀犹太人的悲惨事件。辛德勒,一个奥地利商人,开始对他的印象并不好,贪财好色,利用德国战争时期,逼犹太商人投资,然后和犹太会计stern雇佣廉价的犹太人做搪瓷用具卖给军队,大赚了一笔钱。但后来当他目睹犹太人被集中惨杀,他开始重新思考人类存在的意义。他以生产军火需要大量劳力的名义,用战争期间赚来的金钱买下一个个必遭集中营厄运的犹太人。费佛堡、费雪……辛德勒的名单救下了1100多名犹太人。战争结束了,工人们获得了生存的自由,辛德勒则破产了,并因“战犯”罪名必须逃亡。但是他不曾后悔,而是遗憾自己未救出更多的人。看到这里,我不禁为自己先前的想法而感到惭愧。曾听地理老师说过,犹太人聪明勤奋,在世界各个领域所取得的成就为世人瞩目,甚至连他们的面容都十分美丽,女生那深邃的大眼睛里,总是闪烁着温柔而智慧的光芒。犹太人在面对悲惨境遇里的所表现出的坚强与乐观,和纳粹军官在杀戮中忘记自我的强烈对比令我不得不思考——究竟是什么,才能如此残杀同类,而在处于软弱处境的犹太人如何挣扎着渺小希望,目睹伸向他们的魔爪?死亡的恐惧渐渐被淡化,但被纳粹军官践踏的人性和犹太人产生的绝望,反而令我更加深刻。通过这部电影,辛德勒无私的拯救行为,犹太人的顽强、乐观的美好秉性,纳粹军官的残忍都历历在目,好似回到了那段令人不忍目睹的黑暗年代。
引用万千观众的一句话:这部电影的感人,并不在于情节,而是在于可以唤起所有观者心底的良知。
辛德勒的名单观后感5
信仰应当是人人都有的,它是人心底最柔软又最坚硬的地方,而枪炮则是让人发怵,能够随时终结人的生命的东西,让人所幻想的一切未来都化为泡影。可枪炮和信仰,哪个更有力量?
影片刚开始,我以为辛德勒毫无疑问是个坏人,是个只明白经商赚钱的人。他也极不平等地以犹太人为廉价劳动力,像极了世俗之人贪婪无利不谋的嘴脸。他游走于各个女人之间,甚至不能给妻子一个安稳和睦的家,我以为他是个同阿蒙一样的坏人。
可坏人怎样会看到阿蒙带的军队血洗犹太人时眉头紧皱,又怎样会在自我的犹太会计立刻登上火车时前去阻拦?又怎样会在劳动营里救走一个又一个的人?
原先他也是个善良的人。
可他是名纳粹军人,他应当无条件服从上级命令,他应当像其他纳粹军人一样,侮辱践踏犹太人,因为那是他的职业要求,显然他不是一名合格的纳粹人。
可究竟是什么让他不惜倾家荡产,买出1100名犹太人?是什么让那个只想发大财的商人放弃了钱?是什么让他不顾旁人诟病执意要回名单上的女人?
是他的信仰,他的信仰触及了他的悲悯与仁慈,或许当他和夫人在围墙外面看见逃亡的红衣小女孩,看见无辜却又被滥杀的人们的尸体遍布劳动营时,他就已经明白自我无法像阿蒙一样,将黑洞洞的枪口对准了满脸哀求的犹太人。他无法直视剥削了别人生的权利又侮辱他们尸体的行为。我不愿看到犹太人脑浆崩裂,不愿看到他们被子弹击打时如筛子般的身体,不愿意看到他们为了活命什么都舍弃的无奈……我想他也不愿看到,所以他无法袖手旁观。
我甚至觉得他得知犹太人们要被运往奥斯维辛后,他的拯救行为堪称伟大,他成了辛德勒犹太人的信仰,成了他们生存下去的力量。
战争无疑具有威慑力,没有人不惧怕嚣张的战火与漫天的硝烟,没有人不惧怕毫无原因的死亡,战争往往凸显出人类丑恶的一面,自私,欲望,暴力……
可信仰更有力量,他能够转死为生,让1000多名犹太人逃过纳粹无情的大肆伸展的屠刀。
安迪因为信仰自由,逃出了肖申克黑暗的囚禁,程勇因为信仰生命,多年之后重新出现购药救人。
当信仰与铁铮铮的法律发生冲突,我想应当去选择信仰。失去信仰,其实也是失去底线,失去正义与善良。
枪炮远不及信仰有力量。
辛德勒的名单观后感大学生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