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观后感感悟

关键词: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观后感,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感悟
戴衔0 分享 时间:

今天看完了《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触动很深,我深深地为少年“派”的这次奇幻旅行感到敬佩和惊讶:人生就那么几年,我们能做的又有多少呢?我们又是为了什么活着呢?《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又能告诉我们什么呢?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少年派的观后感,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观后感1

一位名叫派西尼·莫利托·帕特尔的少年,简称派,16岁的他,与父母登上了前往太平洋的轮船。但是,他们并不知道,那是一艘通向死亡的船。一场暴风雨把一切都改变了,电闪雷鸣,电光火石之间,山崩地裂,劲风刮过之处,惊涛骇浪,大雨无情的撕毁了一切。他,那个幸运的孩子,他就是派!

只有他在这场灾难中逃过一劫,一艘孤单的小船,一个落难少年,一只名叫理查德·帕克的孟加拉虎,一片海洋,一个上帝和一大堆物资,这就是他所有的,可以支持他活下去的东西,他们要挺过南太平洋上,最艰难的生存考验……

其实少年Pi所身处的就已经是个难以想象的绝境,要和一头孟加拉虎在救生艇中一起漂流,要对抗外在恶劣的环境,还得保卫自己免受猛兽的攻击,从打开书起就想着这故事到底该如何进行?尤其是当场景缩小到只是一艘小小的救生艇,主题当然是求生,能发生的矛盾与冲突能有多少?不会让读者感到枯躁无趣?读着读着我反倒笑了起来:这样也能是篇小说,还是篇得奖的小说。就和头孟加拉虎勾心斗角,就这么一天一天过着单调无趣的生活,杨。马泰尔确实把想象力运用到极致,虽然老虎可能对生命构成威胁,但却相对形成一股努力求生的力量,就像汤姆。汉克漂流到荒岛上一个人生活,后来得找个排球当作伙伴,还无时无刻煞有介事的和它聊天谈心。绝对的孤独才是可怕的,比老虎还要可怕。

但在奇幻的故事中却也因而更让人充满期待: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或许少年Pi所身处的情境实在太过严苛,几乎是生死交界之间,但荒谬可笑的情节出现之际,还是让人忘了少年Pi是在与死神搏斗而笑了起来。精彩的奇幻故事不需要飞龙巨蛇幻术魔法,一趟与虎共处的生存之旅,也就够了。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观后感2

电影整部都是在派的叙述下展开的,从派的小时候开始,直到派现在的生活。每件事似乎都极其详细。而这所有的一切都是讲给一个寻找灵感的作家听的。

看整部电影时,真的全神贯注,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在观看的过程中,整个人从一开始对故事的深信不疑,到听完两个故事时的思考,到最后的疑惑:整部电影到底想表达什么?

先说说整部电影给我印象深刻的片段。一段是,鬣狗咬死斑马后,扑向猩猩的画面。鬣狗与猩猩缠斗,当猩猩打晕鬣狗后,心里放松,缓了一口气的时候,不料想鬣狗突然窜起,咬住猩猩的脖子拖了下去,伴随着猩猩极度恐惧,撕心裂肺的尖叫。另一段是理查德与派低头望向海底时,在一层层的画面里,黑暗中突然出现一点光亮。让人以为是黑暗的出口,是希望,然而越凑越近,越凑越近,却发现是一只长满獠牙的鱼。似乎真相永远不是表面看到的那样。你以为看到了希望,实际上有可能是更深的绝望。

再说说我产生疑惑的地方。派喂理查德,被父亲发现后,被惩罚看理查德进食羚羊的画面。上一秒羚羊还在笼外,下一秒就变到了理查德嘴里;派与阿南达告别时,一个几乎是永别的画面,派却说自己无论如何也想不起当时的经过了;船快翻时,派想起自己的家人还在船舱内,进去营救时,人住的舱房却游过一匹斑马。斑马此时不应该在船的底层吗,为什么在走廊出现;真的有食人岛这样的存在吗,一个有无数鼬鼠,白天淡水,夜晚酸液的池子,含着人类牙齿的花朵的岛?这些种种,让人怀疑,让人觉得派的叙述还不够详细,似乎省略了什么,但又无关紧要。

说到最后,便是两个日本人来调查真相。在第一个故事不被他们相信的情况下,派几乎是没花多少思考时间便讲出了另一个极其恐怖而又残忍的故事。派、母亲、船员、厨子变成唯一幸存的四个人,随后产生了一系列丧失人性的食人肉行为。初看时,会以为派是为了使日本人相信而依据第一个故事编造出来的故事,但他却说的那么流畅。细看时,发现两个故事中的许多细节又不同。

在这两个故事中。似乎第一个故事更容易被接受,宁愿相信那个童话般的故事也不愿相信那个恐怖残忍的故事。我也愿意相信前者,因为后者太不堪,太残忍,似乎没有勇气相信它。相信是一回事,真相却不一定在两者之中。派的说法还有许多漏洞百出的地方,许多前后矛盾的地方。只能说真相只有派知道,也许这两个故事都不是真实的,一件说给作家听,一件说给日本人听。整件事有更不同的真相也说不定,派从始至终只告诉了我们他想让我们知道的,我们也只是被动的接受者。孰真孰假除非本人,其他接受者是不可能真正明白的。

真相是什么,没人知道,我们能做的就是不完全被动接受他人所告诉我们的,我们也要学会主动去寻找真相并学会思考。因为他人的主观判断与想法会影响客观事实的表达。万事只有经过自己客观的判断与理性的思考方能得出答案。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观后感3

昨晚看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看的一半时就似乎知道李安想讲一个什么故事了。很特别的方式来讲述这样一个少年在海上沉船遇难的故事。用的是寓言式的,说实在的,我也是第一次这么直接的看这样的电影。虽然之前看《纳尼亚传奇》时也有这种感觉。李安这次是站在一个纯少年心理上来讲关于人类生存的事。主角其实很简单。大自然(食人岛,大海),人,老虎,鬣狗,母猩猩,斑马,小老鼠。这是一个自然中的简单食物链。在这个食物链中又分两层。狮子之上与之下。当然这里就出现了电影的戏剧冲突人与老虎的矛盾。但这里编剧作家到导演都完美的设定了派这个少年的饮食特性,又给了他足够多的活命的食物。他主要的饮食困难是淡水。派是个素食者,这就定了一个调。大自然中的植物,他都是想吃的,因为大自然中大部分是植物。但冲突在于他是人,当然如果说他不是一开始就是素食者,与父亲,哥哥一样都是可以吃荤食。或许他会想吃了老虎的。但他没有,虽然他最终吃了打来的鱼。但那是他认为可以吃的食物。类似于肉汁放在饭里的食物。接着他就在漂流中遇到了最大的问题就是寂寞。人不能寂寞。特别是绝对的寂寞。于是他就开始驯化,就是他自己所想的沟通。与老虎的沟通。让老虎成为他唯一的玩伴。当然派心理是多么想与老虎沟通的。可是不能。这感觉也是李安在这个电影中让我感觉有意思的地方。为何不如索性把老虎设定为童话性,或是感性。但没有,还在电影开始就做了一个铺垫,就这只老虎是在快要成年时在溪边喝水时捉住的。就是说这只孟加拉虎是在自然中已经兽化了的。当最后那只虎看也没看他自己进了森林中时。派就更加理解父亲说的话了。

在大海,在那个半天是正常的淡水,夜晚变成酸性水的岛上。在那个植物花蕊中,派看到了人的牙齿时。这个电影就全部揭开了这个寓言想说的了。

人是有理性,但对于大自然而言,是渺小的,但人又是想改变大自然。通过各种工具,方法。但想根本改变是不可能的。说到底是去更好的适应大自然。不然,就会被大自然所回归。对就是这个回归这个词。当然或者说被捕获。

最近看了《一九四二》。定的调是人与人的争斗。看《暮光》讲僵尸,狼人与人类。看《异形之前传》是人与外星球之生物。《行尸走肉》表面上看是人类与行尸的争斗。实际还是与人争斗。在第二部结尾时,大家都知道每个人都是尸毒的隐性携带者。换句话说就是有人为的投毒做实验了,是政府或是某些人。那就另说了。

34914 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