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洛特的网观后感美文佳作(2)
人与动物的关系,生命平等,是朋友。影片中小女孩芬阻止爸爸伤害幼崽威伯,认为威伯拥有与我们同样的生存权利,芬每一天照顾威伯,给威伯喂奶,洗澡,甚至把威伯偷偷藏在衣服中带它去上课,用小推车推着威伯遛弯,给威伯读书听,这一切都证明芬并不把威伯看做一个低于人类的动物,而是一个与人的生命平等的另一个生命,是一个能够听懂自我说的话并能与之交流的生命。儿童十分善于模仿他人,经过观察他人进行社会性学习,芬的行为可能成为儿童对待动物行为的榜样,所以在儿童文学作品中塑造这样进取的人物形象也是有意义的。芬的妈妈认为芬的行为十分奇怪,她无法理解芬所说的她能听到动物说话,但多兰教授说“孩子们比我们更善于倾听,或许这就叫童年,但她很快将会长大,不再对这些感兴趣”,儿童比成人具有更纯净的心,更敏锐的观察力和感悟本事,更单纯的兴趣,他们能够拿出一整午时的时间去观察蚂蚁是怎样搬家的,而不会研究这样做有什么意义,成人们总习惯于用世俗的标准去衡量孩子们的行为,所以不理解孩子,其实父母应当供给机会给孩子,放手让他们真正走进自然,接触生命,当他们在静静聆听花开的声音时,当他们默默注视着牛儿怎样吃草时,不要打扰他们,因为他们在跟自然对话,他们可能变得更加敬畏生命。
夏洛特的网观后感4
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平等尊重。影片中除了动物之间的故事和动物与人的故事之外,还有人与人的故事,比如小女孩芬的爸爸妈妈与芬之间的故事。小女孩芬从小善良,热爱动物,当芬提出要抚养威伯时,芬的爸爸妈妈并没有阻止;当周围的人对芬的行为不理解时,芬的爸爸却说“她跟威伯在一齐很开心”;当威伯长大后芬不能再亲自抚养时,芬的爸爸妈妈也是采取了与芬商量的方式,商量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同时尽量顾及芬的感受;当威伯去外地参加比赛时,芬的爸爸对芬说“我们全家都在,就为了一个下决心的小女孩对一只猪的承诺”“我为你自豪,亲爱的”。影片中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是平等而尊重的,他们没有盲目的去扼杀芬对动物的热爱,也没有把自我的意愿强加给芬,而是把芬作为一个有思想,有意志,有兴趣的独立个体去对待。我认为那里就涉及到父母的儿童观问题,是将儿童看做父母的附属品还是独立的人,是认为父母权威至上还是个体平等,对儿童的人格和个性发展都很有影响。要培养怎样的儿童,要建立怎样的亲子关系,这也是值得每个父母思考的问题。儿童文学并不是专指为儿童创造的作品,儿童文学的读者可能有各个年龄层次的人,而父母也能够从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中汲取营养。
此外,影片中还涉及到小女孩芬的成长过程,由一个专注于动物,不注重性别差异的小孩逐渐成长为性别意识清晰,注意外表形象,并对异性产生朦胧好感的女孩。影片中比较明显的体现这一点的就是在威伯外地比赛时,芬遇到了一个男孩,与男孩一齐玩耍,穿上了以前不穿的裙子,并要求扎上红色头绳,用芬弟弟的话说就是“此刻看起来像女孩了”。这是儿童成长的缩影,由幼年到少年。影片中小女孩芬的这种变化能够引导儿童正确看待自我成长中的变化,无论是身体方面还是心理、情感方面。
总之,《夏洛特的网》是一部十分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在陶冶和净化我们心灵的同时也带给我们多方面的启发。
夏洛特的网观后感5
今日的作文课上,陈教师用两节课的时间给我们看了一部感人的电影:《夏洛特的网》。
这部电影主要讲的是:小落脚猪威尔伯,一生下来就要被杀死。可是,由于小女孩芬恩的坚持,威尔伯从死神的怀抱中挣脱出来。从此,芬恩就帮威尔伯洗澡,抱着它睡觉,甚至把威尔伯抱到学校去,放到课桌里……小猪威尔伯渐渐地长大了,芬恩为了让威尔伯生存,把威尔伯送入了谷仓。在谷仓里,威尔伯结识了许多新朋友,十分欢乐。当贪婪、自私,又不失可爱的老鼠坦普顿直言告诉它,它将被做成熏肉时,威尔伯恐惧了。威尔伯的朋友夏洛特向它保证,必须让它看到冬天的雪。于是夏洛特不惜自我的性命,先后为它编织了四张“文字网”,让夏洛特备受世人关注,得以安享天年,而自我却永远离开了。
夏洛特对威尔伯的友情和夏洛特言出必行的精神把我深深地打动了。本来威尔伯获不获得奖章,被不被制成熏肉、香肠,都与夏洛特没有关系,可是夏洛特是那么重视友情,最终成功帮忙威尔伯摆脱了被杀的命运。
电影中最令我感动的片段就是当夏洛特濒临死亡时还坚持为威尔伯织出第四张救命之网——“谦逊”。当威尔伯让夏洛特爬到它背上,想把它带走时,夏洛特说:“我已经没有爬下去的力气了……”这句话深深地触动了我,夏洛特竟然在生命的最终一刻帮朋友织救命的网。可能有很多人认为夏洛特很傻,可是在我看来,夏洛特用自我的生命换来了别人的新生,这是多么伟大,多么无私!
夏洛特的这种伟大、无私的精神,我将永远铭记于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