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楷模发布厅黄诗燕毛相林观后感范文(2)

关键词: 时代楷模发布厅黄诗燕毛相林观后感,时代楷模发布厅观后感
淑娟0 分享 时间:

在黄诗燕带领下,炎陵县干部群众众志成城抓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累计脱贫7224户24056人,贫困发生率从19.5%下降到0.45%,成为湖南省第一批摘帽的国家级贫困县。

在霞阳镇石子坝村,陈远高告诉记者,黄诗燕去世前几个月,“桃王”也枯死了。“老树虽然不在了,但黄书记支持村里修的路、改的电网都还在,桃林面积也从百十来亩发展到近2000亩。”陈远高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我们会一直念黄书记的好!”

时代楷模发布厅黄诗燕毛相林观后感4

4月13日、11月16日,本报两次报道 “全国脱贫攻坚模范”、湖南炎陵原县委书记黄诗燕,8年多时间扎根脱贫一线,带领干部群众脱贫的事迹,在湖南引起热烈反响。当地干部群众表示,要学习黄诗燕以生命赴使命、以初心换民心的情怀,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小康路上一个也不掉队。

连日来,由黄诗燕生前同事、亲属组成的报告团,在株洲和全省各地宣讲。江华县扶贫办主任李华林说:“深刻感受到黄诗燕同志一心为民的情怀、永不懈怠的状态,我们脱贫攻坚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我印象最深的,是黄诗燕深沉的为民情怀、坚韧的定力操守,和敢担当、善作为的高贵品格。”益阳市安化县扶贫办主任杨正华说。

炎陵县委书记尹朝晖说:“黄诗燕虽然走了,但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会以黄诗燕同志为榜样,带领20余万炎陵人民继续奋斗,夺取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

“黄诗燕的为民情怀让我深受激励。”永州市扶贫办主任段贵建表示,我们一定要保持定力,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最大力量。

“黄诗燕同志值得我们所有‘扶贫人’学习。”辰溪县扶贫办主任张继才表示,我们要学习黄诗燕同志的精神,努力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文章。

株洲市委书记毛腾飞说:“我们要学习他始终心中有党、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学习他始终心中有民、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学习他始终心中有责、担当进取的敬业精神;学习他始终心中有戒、清廉自守的优秀品质。”

本报重庆11月17日电 (记者刘新吾)11月17日,本报报道重庆市巫山县下庄村村委会主任毛相林,数十年来扎根基层一线,积极投身脱贫攻坚,展现了党员干部强烈的责任担当、真挚的为民情怀。近日,中宣部授予毛相林“时代楷模”称号,他的感人事迹在当地引起热烈反响。

“20多年前,毛相林带领着下庄人一锤一凿,凿通出山路,现在又带领村民迈向致富路。这种无私奉献的为民情怀、愚公移山的坚韧精神,值得我们年轻干部学习。我们要为人民群众做实事,在奉献中实现自我价值。”重庆市巫山县下庄村驻村干部周勇说。

“学习了毛相林同志的事迹,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深深地被打动。”重庆市南川区庙坝村第一书记宋建峰说,作为驻村第一书记,从毛相林身上学到很多。在关键时刻,一定咬紧牙关,冲锋在前,向党和人民交上满意的答卷。

重庆市巴南区圣灯山村扶贫干部谢志耕说,下庄人脱贫摘帽,毛相林这个带头人起了重要作用。他要以毛相林为榜样,时时处处为群众着想,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重庆市綦江区退役军人事务局优抚科科长谢邦金说:“毛相林是当代党员的优秀代表,我们要认真学习他不等不靠、艰苦奋斗的精神,引导退役军人为家乡发展贡献力量。”

重庆市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方旭表示,激发人民群众脱贫致富内生动力至关重要,毛相林等下庄人不等不靠、艰苦奋斗,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西南政法大学哲学系本科生崔冬赟表示,青年大学生要学习毛相林的奋斗精神,立志到基层去,将青春的“小我”融入到社会的“大我”中去,让青春之花在广阔天地绽放。

时代楷模发布厅黄诗燕毛相林观后感5

深秋,山谷。一条路,蜿蜒曲折如苍龙,一头扎入谷底村庄,一头通向群山之巅。这是下庄村的出山公路。

“我干了40多年村干部,最大的事情就是修了这条路。”重庆市巫山县下庄村村委会主任毛相林举目四望。那片山,曾将祖祖辈辈死死困住;山上,埋着6个为修路牺牲的兄弟……

16年前,毛相林率领100多名下庄村民,硬是用双手在山中凿出了这条8公里长的公路。接着,毛相林和村民们不等不靠,敢想敢干,决战贫困,续写“愚公移山”新篇。

“抠也要为子孙后代抠出一条路来”

1997年,38岁的下庄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毛相林,作出惊人决定——修公路。

下庄村位于重庆市巫山县竹贤乡,被四面千米高山绝壁合围,犹如坐在一口井中,修路难如登天。

当时唯一的出村路,是一条“108道拐”的古道,去县城一来一回至少4天。住在“井底”的近400名下庄村民,近一半人一辈子没走出过大山。贫穷闭塞成为下庄人难以摆脱的宿命。

“咱不能一直当穷汉,就算再难,我也要带头冲一冲。”毛相林在村民大会上给大家鼓劲:“山凿一尺宽一尺,路修一丈长一丈。这辈人修不出路来,下辈人接着修,抠也要抠出一条路来。”

那年冬天,改变下庄人命运的这条路开工了。全村青壮年带着工具和干粮上山,吃住在山洞,睡觉就在腰间拴根绳子,另一头在老树根上打个结,以防夜里翻身掉下悬崖。为了早日修通公路,毛相林在山上住了3个月没回家。

修路远比想象的难。四周陡峭岩壁,很难找到落脚之地,胆子大的腰系长绳站在箩筐里,吊在几百米高的悬崖边钻炮眼,先炸出一小块立足之地,再用锄头、钢钎和大锤,一块一块把石头凿下来。

村民杨亨双回忆,有一次钻炮眼,他站在悬崖边,腿抖得凶,头顶还不时掉碎石。就在那时,毛相林说,你们都别动,我先下去探探底,一个人系上绳子下去了。工地上,遇到危险情况,毛相林总是第一个上,最重的活总是他带头干。

“路必须修下去,人不能白死”

开工修路第三年,不到两个月,接连有2名修路的村民献身。

26岁的村民沈庆富,在修路时被一块巨石砸中,滚下几百米深的山谷。安葬沈庆富没多久,专门从外地回乡修路的36岁村民黄会元,也被滚落的石头砸中。

村民自发前来,为黄会元送行。看着黄会元悲痛欲绝的家人,毛相林无比愧疚,他声音颤抖着问大家:“如果再修下去,可能还要死人。今天大家表个态,这路到底修还是不修?”

“修!”有人大声吼道。回应的人,正是黄会元的父亲黄益坤。“我儿子死得光荣。路必须修下去,人不能白死。”老人说。

在场所有人举起了手。毛相林忍住泪水,立下誓言:就算我们这代人穷10年、苦10年,也要把路修下去,让下一代人过上好日子。

此后,又有4名村民为修路献出了生命。为早日走出大山、拔掉穷根,下庄人没有退缩。2004年,在毛相林带领下,下庄村人用了整整7年时间,终于在绝壁上凿出了一条8公里长、2米宽的机耕道。

这是他们走出大山的路,这是他们走出贫困的路——下庄人祖祖辈辈的梦想终于变成了现实!

“还要让外面的人走进来”

虽然出山公路通了,但在当时,大多数下庄村民还生活在贫困线下。毛相林“趁热打铁”,带领村民种植柑橘,力争尽快脱贫。

不曾想,村里的500亩柑橘生虫,几乎绝收。毛相林召开村民大会,当众检讨:“发展产业不能靠蛮干,做事不怕失败,关键是要从失败中找到原因。”

村民们又一次支持他。大家说,当年修路那么苦都过来了,现在这点困难算什么?

县里派来了柑橘栽种技术专家,手把手培训村民。几年后,村里柑橘产业“起死回生”,去年柑橘产量接近40吨。今年的柑橘就要上市了,毛相林说,产量比去年还高。

今年61岁的毛相林,把最好年华献给了这片土地。2015年,下庄村整村脱贫;到2019年底,全村累计64户269人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降为0.29%,人均收入达1.2万元。

从这条路走出的年轻后辈,正在接棒家乡的振兴事业。29岁的毛连长,回到下庄做电商,叫卖柑橘、西瓜等土货;27岁的彭淦,是下庄走出去的第一批大学生,回到家乡成为一名教师……

毛相林还有更大的梦想:不单下庄人要走出去,还要让外面的人走进来。近年来,巫山县发展乡村旅游,下庄村19栋农房改造成民宿,开始接待山外来的游客。“再过两三年,旅游搞起来,我们的收入还会翻番。”毛相林信心满满。

39281 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