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寸山河一寸血观后感800字(2)

关键词: 有关于一寸山河一寸血观后感800字
宇林0 分享 时间:

中国梦是上一代的,更是我们年轻这一代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要求我们立足当前。正当豆蔻年华的我们,要珍惜眼前的时光,走好当下的每一步。我们要珍惜读书的机会,履行好学生的义务,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地往前走。在完成学业的同时,努力提升我们的科学艺术水平和思想道德境界,不断地完善自己,充实自己,做一个有内涵的人。我们要立足当前,从小事做起,以一颗炽热的心为中国梦的实现做充分的准备。长大后要用我们的学识来回馈祖国的栽培,与许许多多同我们一样的年轻人一起将我们的国家打造得更加富强,给中华人民一个安定的家园,让西部深山中的孩子接受更加好的教育,给位于中国贫困地区的人民带去福音。因为我们都是中国人,实现共同富裕是所有中国人的共同期望,也是实现中国富强的基础,我想,一定会有越来越多青年人不惧吃苦耐劳,扎根深山,为大山深处的人民服务,也为贫困地区的经济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微弱力量。年轻一代的我们定当不负使命。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作为中华儿女的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道路上奋勇前行。我们要让革命先烈用一寸寸的血肉换回的寸寸河山变得更加繁荣昌盛,决不能重蹈覆辙,让历史重演,绝不辜负祖国和人民对于我们的期望。中国少年必将崛起,用我们的满腔热血共同构造中国建设的蓝图,许我们的子孙后代一个富强的国家,这也是对老革命者的一份交代。我们必将让世界看到中国的蜕变,看到欣欣向荣的中国,看到生生不息的中国少年用他们的智慧灌溉中华大地,看到中国少年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铿锵有力地前行。

《一寸河山一寸血》观后感3

这是一部描写中国正面战场抗日全史的著作,作者通过幽默诙谐的笔调,本着对历史尊重负责的态度,向我们展现了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历史画面。

读了这本书,我觉得它与《明朝那些事》有着异曲同工之处,作者将原本呆板的历史描绘的有血有肉。在我看来,作者在写这本书时,并没有受到太多政治层面和意识形态的限制,真实的写出了正面战场的场景。因此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我对国民党军队在抗日战争时期表现的看法,我既有感悟,又有些许疑惑。

读完此书,我更加明白了正面战场的总体战争格局和战争的演变过程。从卢沟桥事变、淞沪会战到南京保卫战、武汉保卫战以及长沙会战、出征滇缅等等。中国军队在这些战场上尽显中国将士面对强敌宁死不屈的男儿本色和英雄气概。每当读到战斗场面极其之惨烈时,眼眶早已湿润,内心亦无比震撼,不由发出国军实属不易之感慨。

书中对正面战场上优秀将领的描写亦使我难以忘记,他们有抱着必死决心的张自忠,有克服百般困难的李宗仁以及令日军胆寒的薛岳、汤恩伯,此外还有傅作义、杜聿明、邱清泉、张灵甫、胡宗南等人。虽然这些人后来在解放战争中的作为不敢恭维,但其在与外来侵略者的抗争中所表现的优秀的战斗能力、指挥能力,同侵略者同仇敌忾的精神以及在抵抗外来侵略中所做的贡献,我们不能忘记。

我觉得当读完一本书之后,最起码应有自己的见解思考和判断力。因此当我读完这本书之后,也有以下自己的看法。

1、中日力量对比与中国军队在初期阶段节节败退的关系。在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以及武汉保卫战中,日军以数量上占劣势的兵力对中国守军取得一个又一个突破,这很大程度上与其单兵作战能力和武器装备上有着很大联系。日军在作战期间有一个著名的“大队定律”即如果是攻势作战,日军一个大队可顶中国一个师,如果是守势作战,则一个大队可以对付中国三个师。由此可见,日军在其先进武器和特种部队配合下具有的战斗力,中国与之相距甚殊。但在抗战中后期,中国远征军出征滇缅,在全美式装备的武装和空中强有力的支援下,中日士兵伤亡比例曾一度达到1:3,即每伤亡一个中国士兵,日军就要付出三个士兵的代价。我们可以看出,国力衰弱、武器落后成为抗战时期中国艰难抵抗日本的一个重要因素。

2、日本投降的推力与当今日本对中美俄三国的态度。抗战期间中国对日本的持久持久作战无疑是日本战败投降的最主要原因。但在抗战中后期,随着珍珠港事件的爆发,美国对日宣战,日本从中国战场上抽调大量精锐部队投放到太平洋战场,中途岛一战,更给日本以沉痛打击。而且从短期看,抗战后期美国对日本投放的两颗原子弹以及苏联出兵东北消灭关东军所对日本造成的打击力,中国难以比过。而在中国战场上,在日本投降前的一周之内仍有遭日军沦陷的县城。因此在日本人的心里,战争的失败很大程度上是由美国和苏联造成的。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当今日本追随美国,在北方四岛问题上让步于俄罗斯,而对中国却是屡次参拜靖国神社,在钓鱼岛问题上挑起争端,对中日历史问题不能达成一致。

纵观此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国军着实不易,他们勇猛杀敌,在真面战场上担负起保种保国的重任,他们的功绩不容抹去,他们值得我们去尊重和肯定。在书的最后,看见父亲随手写的一句话时,内心深受触动,“老兵不死,只会慢慢凋零”。


42126 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