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夜袭电影的观后感(2)

关键词: 夜袭电影观后感,关于夜袭电影的观后感800字3篇
宇林0 分享 时间:

关于夜袭电影的观后感3

呼啸的飞机从天而降,肆虐的炸弹撕裂了血肉,掀起的气浪击垮了围墙,扬起的烟尘掩没了家园,还有谁,能够屹立在这危机四伏的战场?随着一声“冲!”,无数条鲜活的生命涌向硝烟弥漫的前方,在血肉模糊、枪林弹雨的悲壮气氛下迎来了胜利的终结。

陈锡联,八路军第129师385旅769团团长,黝黑的脸庞,强壮的身驱,丰富的作战经验,很难想象他是一个只有22岁的年轻人。影片《夜袭》就从他的视角展开了悲情的诉说。

故事由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开始,年轻的陈锡联团长率领众人夜袭日军机场,一举击毁日军飞机共24架,取得了129师抗日的首战胜利,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但是,这场战斗是极其惨烈的。回家探亲的机灵的排长死了,不经世事的砍飞机“翅膀”的战士死了,憨厚可爱、嫉恶如仇的赵营长死了,还有那英姿焕发、充满爱国热情的郭记者也死了……“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而这如故的香,便是对民族的深情、对祖国的大义了。

令我最为感动的是这样一幕。当所有人都认为赵大力死了,在悲伤地为他默哀时,他却穿着日军的战服,缴获了三把敌军冲锋枪回来了。这时,陈团长带着哽咽的声音叫着:“就是三架飞机我也不稀罕!”眼眶中充溢着泪水。我被震撼了,也明白了,对于他来说就算是三架飞机也抵不上好兄弟的一条命啊。直至这时,影片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立体起来了。

同为战争片,人们会把它与《亮剑》作一个比较。不论场面效果还是故事情节,《亮剑》都要比《夜袭》丰满不少。但是比起李云龙来,我却更喜欢陈锡联,不论是面对敌人的殊死搏杀,还是面对女孩告白时羞涩神情,都要比李云龙真实不少,也更有男人味。“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这两句诗在我看来是对他最好的诠释。作为一个军人,他英勇杀敌,视死如归,作为一个男人,他对女孩不经意间流露出来的关心,这一切的一切,都令我动容,也为这部残酷的战争血泪史添了一丝柔情。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史上,陈团长领导的“夜袭”只是其中一次小小战役。然而虽说小小,其实不然,这次夜袭发出的是中国人民愤怒得呐喊。那个年代,所有国民都同仇敌忾;那个年代,所有儿郎都保家卫国。这是我们中华民族血的传承。

战士即“站”士,即便刀山火海、炮火纷飞,不到生命的最后一刻,绝不让倔直的膝盖弯曲半点。在这个民族灾难深重的年代,激发了每一个国人单纯而热烈的爱国之情,没有任何的顾虑,没有任何的怨念,毅然投入到了滚滚的抗战洪流。一个人倒下了,但还会有千万个人站起来的;铮然的刺刀刺出,又带着殷红的鲜血拔回。一幕幕生死交替的画面在我的脑海中叠现,让我无法忘记那个时代所发生的种种,也无法忘记那些为我们今天幸福生活的道路铺下垫脚石的英雄们。

在当今中国,仍然强烈呼唤着英雄主义精神。作为当代的青年,我们不能忘记历史,要做一个有血有肉的人,要做一个有情有义的人。只要我们每一个人都抱有坚定、执着的理想信念,怀着善良、热情的心,那么,未来的战士将会是我们!


42164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