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凡达观后感800字左右5篇
《阿凡达》是一部由詹姆斯·卡梅隆执导,萨姆·沃辛顿、佐伊·索尔达娜、西格妮·韦弗等主演的动作、冒险、奇幻类型的电影,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阿凡达》电影观后感,欢迎查阅!
《阿凡达》电影观后感1
近期,各类媒体铺天盖地的宣传和评论引起了我的好奇,走到影院门口一看,90元一张的票价让我等工薪阶层只能望而却步。回到互联网上慢慢搜索,终于下载到一个完整版的(878MB)两小时三十六分钟的《阿凡达》存于电脑,转而复制到U盘,第一次在新买的47寸液晶电视上用它的多媒体功能播放了2D版《阿凡达》。效果虽然比不上影院,更不能与3D版相比,可完整的画面、字幕和音乐,肯定让我欣赏足了电影《阿凡达》所表现的一切!
说实话,对于科幻类电影,我都是把它当“童话”来看的,因为科幻片里的东西都是编导们虚构出来的故事与场景,《阿凡达》也不例外。虽然《阿凡达》的主题是在宣扬环保、反战、反侵略,可它的内容毕竟与人类现实差别过大。“潘多拉”星球的“纳美人”还处于原始生活阶段,地球人那高科技的发达已经闯入人家星球了,还用高科技武器去对付只有弓箭的“纳美人”于心何忍?!情理难通!地球人不可以先给“纳美人”建设好可以安居的地方,再开采人家的矿藏(能源)吗?人类科技文明发达到可以进入别的星球,难道精神文明就那么野蛮霸道而糟糕透顶?!当然,故事情节只是编导们的虚构,他们也只能根据自己想要表达的主题来安排人物命运与故事情节。可是,再怎样虚构也得按人类思维逻辑来合理构想吧?
不可否认,《阿凡达》电影制作非常精良,编导们不仅想像力非常丰富,而且表现技术也非常精确。外星球“潘多拉”的动物、植物、人物、自然风光虽然近似于地球,可又与地球区别很大。那浮动的山,那发光的植物,那巨大的树木,那高大的人物,那怪异的禽兽……编导们真是穷尽心思,富于想象,更运用了现代科技制作演绎成了活生生的动感画面与精致美感,真是令人强烈震撼!这些才是《阿凡达》带给观众的巨大惊奇与惊喜!可以想像,2D版的《阿凡达》都能令我如此震撼,那3D版的就更不消说了。但是,让我花钱再去影院看《阿凡达》我也不愿意,再震撼也是虚幻的,何必浪费自己的钱财再去看虚无的东西呢?现实中需要花费钱财的地方还多着呢!
《阿凡达》的上映引起了全球观众的轰动,争议也就难免。有说“创影视时代”的,有说“抄袭类同”的,褒贬不一,可它的票房纪录在不断刷新。不知是媒体炒作的结果呢还是真有那么好看?!笔者客观的评价也只能说是娱乐观众而已,它至少与现实的人类世间矛盾和对发展中问题的思考与解决还差之千里。用虚幻的世界与故事是不可能达到这些的,它只能让人一看了之。真正高端的影视作品对现实观众应该具有思想性、艺术性、娱乐性、逻辑性、合理性、教育性,能让观众看后沉入深深的思考。《阿凡达》做到了多少呢?!
《阿凡达》电影观后感2
潘多拉,一个梦幻的地方,一个不容毁灭的地方,因为那里有生命之树,有我们的希望。
里面的世界太漂亮,预告片完全不能展示这个世界全部的美!悬浮在空中的岛,夜晚踩上去会亮的大,碰一下就缩得很小的巨大花朵,摸一下就发光的叶子,齐形怪状的生物,大的无法言语的树,能自由飞翔的龙(暂且叫它龙吧 我不知道这叫什么),还有那个红色的龙的王!这个世界太美丽!但也极度危险,主人公就像个孩子啥都不懂得突然闯进,然后跟着当地人形生物学习(稍微剧透下,主人公其实是人,但有项技术让人类的思想进入人类抓回来的当地人形生物大脑里,但一睡觉就醒来,思想回到本体里,所以主人公基本是以当地人的形象出场)!
看着生命之树倒塌的时候,我的情绪很激动,我由此联想到地球的环境,这难道不正是我们人类在对地球母亲所做的吗?我们正在一点一点地毁灭我们的家园,地球就像纳美人的主神一样,无私地给予我们她的一切,但我们却像片中的人类一样,疯狂地摧毁她。要知道,地球是我们唯一的家园,她毁灭了,我们也将消失。 里面的人类(大部分人类,像主人公那一伙几个就很好)太可恨了!当巨大的飞行机器开过来来时,大家就会感觉和这个世界多么的不协调,这里的世界不需要那样的东西!当人类的欲望膨胀时,他们的行为简直令人发指!人类的文明确实强大,但当这个世界的全体生物的`愤怒时,人类就变得不堪一击!人类还是无法和整个自然抗争啊! 其实如果是我意识转换到本地居民身上去,我将不愿醒来,这个世界美丽纷呈啊,这些外星人也很友爱更和谐(相信大家也会和我一样得想法得)。所以每个人都会支持主角最后的选择的!纳美人对家园的热爱,对生命的敬仰令我很触动。
纳美人对生存的理解为:大地给了他们生命,死后将归还给大地。但他们猎杀了动物后,会对动物进行类似超度的做法,可见他们的内心有多伟大!反思我们人类,不管什么动物,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只要能吃的,通通都吃。特别是喜欢吃那些濒危的动物。野生动物和我们一样,都是地球的子女,我们为何要残杀他们呢?物种减少得越多,人类离灭绝就越近。
影片最吸引人的地方,也是影片的灵魂支柱,那就是爱情。可以更准确地说,是爱的力量,这种爱可以超越种族,超越一切。男主角杰克对人类行为的极度不满,对女主角维斯特的爱,让他与纳美族站在了同一条战线上,共同反抗人类的侵犯,这也突出了正义不分种族。他们的爱,点亮了整个潘多拉星,唤醒了灵魂之树,通过所有人,所有生物的共同努力,最终打败了人类。杰克明明知道自己会死,因为人类对潘多拉星的空气极不适应,但他为了爱,为了维斯特,他放弃了生命,放弃了所有,他的爱将永垂不朽,正如片头所说:“一个人死了,必然另外一个和自己相同的人就会诞生,所以我们的精神永远不灭。”潘多拉,一个不容毁灭的地方,一个充满希望的地方,一个可以让爱超越一切的地方。
最后影片结束的时候,全放映厅的人都自发的起立鼓掌,掌声很热烈,这一切证明了卡梅隆又一次成功了!
《阿凡达》电影观后感3
到20-年,地球上的石油储备为10195亿桶,可供开采43年,高成本油田可供开采240年;天然气埋藏量为144万亿立方米,可开采63年,高成本气田可供开采452年;煤炭埋藏量10316亿吨,可开采231年……
高楼林立的都市、现代化的设施、拥挤的街道、濒临灭绝的野生动物、消失的森林以及越来越懒惰的我们……就算人类此时醒悟,也是欲回到过去而不能了。那么,能源枯竭的那一天,我们将何去何从?
科学家说,在那一天到来之前,或许我们已经掌握了登上外星球,并利用外星球能源为地球人服务的技术。人类的文明,一定会向前发展下去。
于是,采矿公司、科学家和军队,来到了美丽富饶的潘多拉星球,借助高科技产物——克隆人“阿凡达”——在Na’vi人(当地土著人)中搜集资料,以达到开采和利用稀有资源的目的,并因此,与Na’vi人发生了矛盾,进而引发了惨烈的战争……
利用电脑技术制作出来的潘多拉星球,有爬的、飞的接近恐龙的动物,有鲜艳巨大的花朵、树木,也有长着尾巴的巨人。当地人遵守着生态平衡的法则,热爱自然,顺应自然,与自然融为一体,拥有奔波劳碌的幸福生活。
稍加思索,你就会发现,这个星球虽然是虚构的,但是星球上的生命却不是凭空捏造的。这些生命,地球上也曾经有过。在恐龙生活的那些世纪里,地球上的各种生命按照大自然的法则共存着:体形庞大的恐龙,所需要的食物及生存环境一定布满了各类巨大的植物;为了给巨型植物传播花粉,空中一定飞舞着巨大的昆虫;……在这个巨大的环境里,若有类人生命,为了生存,也一定是巨大的。潘多拉星球,就是各种科技中重现的,往日的地球。我们自己的家园。它美到让人落泪。
地球人与Na’vi人的战争,对于Na’vi人,是保卫家园的战斗,对于地球人,是占有资源以维系地球文明的战斗。就像美洲印第安人的遭遇。
哥伦布驾船走错了方向而到达美洲,受到了当地土著人的欢迎和款待,岂料哥伦布只是来探道的,后面还跟着殖民主义的大部队!那些单纯善良的印第安人无法想明白,为什么衣冠楚楚的文明人可以踩在别人的土地上,接收着别人的招待,还能恬不知耻的宣布别人的土地归自己所有;到了当代,更有学者大言不惭的说,是殖民者的占领,促进了印第安人的文明进程!历史不是电影,印第安人的鲜血,染红了西方现代文明的光辉大道。
基于此,“阿凡达”绝不是一部仅以特技夺人眼球的'影片。这其中,有人类的梦想以及对自身的反思。任何虚构,都是建立在一定现实的基础之上的。
若说影片落入俗套的,应该是地球人杰克和Na’vi族公主妮特丽的爱情。太好莱坞了。不过这场爱情,是放在潘多拉星球的美丽背景下的,杰克爱妮特丽,因为妮特丽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使得这场好莱坞似的恋爱,少了几分煽情,多了几分感动。非同寻常的时代,非同寻常的环境,方有非同寻常的爱情。杰克爱着妮特丽,爱着大自然,爱着潘多拉,他因爱留下,让自己永远成为一个Na’vi人,永远属于潘多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