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母亲》观后感作文600字

关键词: 看《母亲》观后感作文600字5篇
宇林0 分享 时间:

读完高尔基的《母亲》,按理说写出的读后感应该是关于赞美母亲的,可我却不想写那些,当然,母爱是值得永久歌颂的,知识在没有领会其真谛,没有触机灵魂的情况下写出的文章,只能是肤浅的,和那些无病呻吟的文章一样令人提不起兴趣。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看《母亲》观后感作文600字,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看《母亲》观后感作文1

高尔基的《母亲》主要讲述了一对既善良又聪明的母子。母亲一生饱受丈夫的打骂和压迫,丈夫病死后,她在有作为的儿子的影响下,不断克服自己的心里胆怯心理,由软弱变得坚强,积极投身劳苦群众的解放事业。

当我读完这部小说,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就涌上心头,不由得想起了自己的母亲。我的母亲三十几岁,高高身材,不胖不瘦,额头上有几丝浅浅的皱纹,脸上常常挂着微笑。她为人善良,一直教导我做人要诚实,待人要宽厚,从小就来培养我良好的品德。

母亲,在我心中无比的高大,她的和蔼、慈祥、朴素深深的印在了我的脑海里。她是最疼爱我的人,对我的呵护是面面俱到,无论是衣食,还是住行。有时我学习渴了、热了,妈妈就会自动送上水果和饮料,问问我:“累不累啊?歇一会啊!……”类似这样的话,我也已经听了很多次了,甚至不计其数了。无论我怎么说话,是撒娇也好,还是发小脾气也罢,妈妈总是和蔼的教导我!使我渐渐懂得了很多很多……

母亲不仅仅和蔼,而且还很朴素。看看我的衣服,漂亮、高档、时尚,而妈妈的呢?依旧还是一身旧衣裳。我一直劝她去再买一件,可她总是对我说:“还是努力学习吧!我又不缺穿!你长大了,赚了钱再给我买吧!”

母亲,在我心中永远是那么高大,但有时候她也很严厉。每当我犯错误或者学习不专心时,她绝不姑息,她会“软硬兼施”,让我明白错误所在,并逐渐养成严格要求自己的好习惯。

想到这些,我就暗暗下定决心:我要为了母亲而奋斗,要用最好的成绩来回报母亲!

看《母亲》观后感作文2

书中的革命者为了信仰,为了人类美好的未来而奋不顾身。 其突出代表就是母亲的儿子帕沙卡和他的同志安德烈,雷兵等革命者。他们有着智者的信念,不知疲倦的像工人,农民宣传革命知识,剖析他们受苦受累而没有得到回报的原因,他们不惧资产阶级及其他们的走狗们,把坐牢当作工作之余的休息,出狱后依旧投身革命事业。

这是多么让人敬重!这不仅让我想到了我国所经历的艰苦岁月,同样的故事也在我们这片热土上发生过,那些革命的烈士,将长眠在共和国的怀抱之中。 这里提到了信仰,在革命时期,信仰高于一切,有着执著信仰的人会为它而抛弃生命。 那些舍生取义的事迹一直被人们坐传倡,慢慢的好像已经成为了传说,我曾经怀疑,所谓乱世出英雄,不知道在现代社会,还会不会又为了信仰而献身的人,还有没有那份勇气,坦然地面对死亡,正气浩然。在那时,信仰是人们前进的动力,这不仅让我思索,伟人为了信仰而不断奋斗终究成为了伟人,而在当代,如何确立自己的信仰呢?我小时候想当五星上将,现在想来却也可笑,一没有军事才能,二没有军事胆识,三没有军事机遇,谈何成为将军?小时候想当将军想必那是战争片子看多了,盲目崇拜上面的将军罢了。 说实话,从那时起就有点迷茫,在各方面的呼吁下努力学习,却终究没有确定一个明确的理想,总是过一天算一天,完成当前的任务就算了事。我也常想,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所以总是安慰自己,总之以后能报效祖国,名垂青史就是了,这就算我笼统的人生理想吧! 在前面我提到,由于害怕写得太庸俗,所以不打算写母爱的内容,可是当我写到这儿才发现,这本书中未提一个“爱”字,却无处不洋溢着母亲对帕沙卡的爱。

从母亲对帕沙卡反常举动的担心,到得知他从事失业后的提心吊胆;对儿子的支持,到以儿子为自豪,直至投身革命事业,一个母亲年迈而执著的爱心,又对儿子的爱上升到了对全世界为真理而奋斗的无产革命者的爱 ,这是历史的跨越。

看《母亲》观后感作文3

当我们坐在明亮的教室里接受教育,跟老师学习想学的知识,拥有一个健全的身体,是否感觉到了这是一种幸运?也许,大家认为这是再平常不过了。但是,但是聪明的我们有没有想到,那些身体残疾的孩子,他们不能像我们这样过上正常的生活,不能上学,该是一件多么痛的事。《漂亮妈妈》这部影片,就说的是一个残疾孩子和他母亲的故事,故事中的男孩在这种艰苦的环境下与母亲相依为命,不屈不挠,让人动容。

郑大是一个聋儿,在围绕郑大的一群人当中,与其最为亲密的当然是他的妈妈了。作为一个残疾儿童的妈妈,她始终都充满着希望,一直相信自己的儿子与常人无异,一直坚持让儿子与平常的孩子一样上学而努力,一直亲身教授知识认识世界,并且相信世界是美丽的。作为郑大的'妈妈,她放弃了作为以前班花的荣耀,放弃了优越的工作,只是想多多的陪在孩子身边。在她的眼中,儿子就是她的全部。儿子一点点的进步都足以让她欣慰好久,在这方面来看,郑大是幸福的,他有一个了不起且深爱着他的妈妈。

郑大虽然耳聋,但是戴上助听器后也能也能与人交流,在他的内心当中也渴望得到大家的认可,希望能和其他同龄孩子一样穿上红白相间的校服去上学,渴望追上平常孩子的步伐,去参加学校的活动。然而当他欣喜的穿着与其他孩子差不多一样的校服出现在大家面前时,他受到了怀疑鄙视跟嘲笑,或是冷漠。这一小的情景不是正好反映了我们现实的世界吗。面对那些身体有残缺的人,社会上的人们要么用一样的眼光去看他们在他们背后指指点点,要么当他们遇到困难时冷漠的呆在一旁生怕对方缠上自己,更有甚者去嘲笑,打骂他们。其实在他们的内心世界中,我所体验到的他们并不需要多少同情,他们需要的是咱们注视他们的目光与常人是无异的。

上学一直是郑大和他妈妈的愿望,然而学校却因为他听力不好的原因而拒绝接收这样一个孩子,好在他们两母子一直都是带有希望的人,也没有怨天尤人,而是一直努力想要达到学校的标准。面对这样一对努力着的母子学校的冷漠让人心寒,仅仅只是追求那一点点的升学率就要放弃充满希望的母子吗,郑大母子希望的不过是教室中那一方矮矮的课桌,然而学校无情的拒绝了他们,郑大的妈妈也想过把儿子送到特殊学校,但由于郑大的听力并不是很差也不能入读,并且特殊学校的资源是很有限的。这让郑大母子处在一个进退两难的境地。在我看来我也会让像郑大这样的孩子进入平常的小学接受教育,这需要引起学校,以及我们的国家对这方面儿童的支持。

44427 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