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爸爸观后感700字
在看完《坏爸爸》后,邵兵扮演企业家的父亲肖大海。他文雅、内敛、正直。然而,他却与儿子的赛车梦分开了,中国式的父子关系一直是疏远而微妙的。你可以用酒和享乐来谈江湖忠贞,也可以在棋盘上杀鸡儆猴,但不能混淆儿子和老子的地位。中国式的大父母,有着传统意义上的家庭礼仪,但在一定程度上,他们是刻板和固执的代名词。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坏爸爸观后感700字左右,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坏爸爸观后感1
这是一部描述代际关系的电影,实际上最近一段时间关于代际关系的作品还真有那么几部,比如《乘风破浪》《父子雄兵》,甚至《羞羞的铁拳》里也有这样的描述,比如换了身体之后马小叫冬哥一声父亲,结果后者被感动的痛哭流涕,但这些都是通过超现实的元素而产生代入感,让拥有代沟的双方各自体会一下对方的心境,包括西方电影也是如此,比如《辣妈辣妹》《小爸爸大儿子》等作品都是如此。
时间一长,就感觉有些奇怪,代际和解,父亲与儿子关系修复,总是通过超现实的元素来完成,那么在现实中又会如何呢?
这部《坏爸爸》中,所呈现的感觉有些不一样。电影的主题基调其实就是两个字:冷静。不仅仅是对于电影的整体风格,也是对于电影的主角的心态。
作为一部生活气息很浓厚的作品,个人认为,生活类电影,在这个市场上必须要有一定的话题性作为立足点,不但可以突出话题之下的生活质感,也能吸引观众眼球。如《一年到头》中的春运、《无形杀》中的网络暴力、《我是植物人》中的医疗黑幕等等,就连同期的《盛先生的花儿》也是因单身女子意外怀孕而引发的事件。
《坏爸爸》的话题,是父亲与儿子修好,这就很特殊了,很有话题也很有噱头,因为所有的以代际为题材的作品,都是以子代,就是儿子或者女儿为视角去代入,本片则是父亲的视角。
《坏爸爸》这部电影描述的是“父子”之间的故事,其实很有代表性的,邵兵饰演的萧大海和孙绍龙饰演的萧寒漪在电影里的关系很是微妙,一方面父亲萧大海是典型中国传统式严父,另一方面萧寒漪也继承了父亲倔强好强的性格,从少年叛逆时代结下的梁子,多年之后父子之间依然形同陌路。
个人认为这样的父子关系还是很有代表性的,这就是“中国式情感孤岛”,通过父子之间的关系,来带出整个社会之间的冷漠人际关系,各位可以想象,男人的友情,哪怕经历了一点的摩擦之后,适当的时侯把话说明白了,总能重归于好。跟小伙伴闹别扭,最后喝一顿酒之后就烟消云散了,但父子之间却无法做到这一点。
所以,这里面用了儿子与死党“猪队友”之间的友情,来反衬父子之间的关系,目的很明确,为什么小伙伴们磕磕绊绊,最后还是能并肩,但父子就不行呢?
归根结底还是一句话,面对代际关系,谁也开不了口,就差一句“一起聊聊”。
中国讲究“酒逢知己千杯少, 话不投机半句多”。在中国,语言是维系关系中里最厚重的东西。语言这个东西的顺畅流淌很玄妙,不能靠血缘,不能靠爱情,不能靠道德,不能靠等级划分,甚至连机缘也靠不上。就像《一声叹息》里,爱情在多年之后,变成了“左手拉右手”,可想,而父子之间的亲情,在多年之后,也变成了语言之间的维系,没有交流,何谈亲情。
电影中,父亲想找孩子修复关系,最初还是站在一个父亲的角度,他不会理解也没有去设身处地的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问题,而片子两人阴差阳错的带上头套,儿子那段“诉衷肠”是电影的转折点。老爸第一次了解到了孩子的真实想法,才有了随后的故事。
但这些话,为什么不能当面说呢?这是中国式亲情关系啊。
尤其是那段飙车戏,从小相当赛车手、经历了无数次低下飙车洗礼的儿子,与父亲的飙车,竟然没有跑过父亲,这说明什么?邵兵饰演的老爸,代表了一个时代的缩影,那些不想被命运摆布,但最后却发现又不得不遵从生存守则的“过来人”。这样游离不定的'状态,在儿子身上再度出现了。这场戏之后,两位角色二合一,就代表了一种状态,不仅仅是当下时代的青年,而是一个族群,用梦想麻痹自己,却又现实中挣扎,一趟飙车之旅,结尾一场并肩战斗,谈不上颠覆人生,却能改变状态。
电影中将故事主题呈现在台面上的,其实正是对于若干人物形象成功的点染与塑造。父子之间的对比,用大量生活化的细节所表现出来。儿子与死党之间话最多,但面对父亲的时候,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姐姐的故事,看似游离于主题之外,但其实是衬托作用,她与儿子死党之间的那些话,看似冷漠,但起码人家说了出来,要好过“开不了口”。
最终,亲情落回到起点,儿子背着父亲奔跑的画面,闪回到旧时光下父亲背着年幼儿子的画面,而将他们拧成一股绳的,就是现实生活所交织下那句“一起聊聊”。
回到开篇,理智是罗盘,情感是大风,而在风浪中前进的动力,还差一张风帆,就是“交流”。代际之间的交流,维系理智了与情感之间平衡,在《坏爸爸》中,“语言交流”这根纽带达成了代际的和解,但为时已晚,电影的结局是悲凉了,因为这是一部现实作品,用生活化的故事去反衬现实,要好过虚无缥缈的奇幻元素。
好与不好的话,都说出来,把深藏的爱意甚至恨意都表达出来,才会有最终的握手言和,不是吗?
坏爸爸观后感2
《坏爸爸》中邵兵饰演的爸爸,是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人士,但是他与孙绍龙饰演的儿子恰恰构成了尖锐的对立,彼此看对方都很有情绪,正如他们的名字(萧大海和萧寒漪)本身就说明了很多问题,前者的粗疏、有力,而后者的格局则相对细密、无奈。坏爸爸不是真的坏,中国家庭中父爱的缺失造成了爸爸坏的错觉,坏在不知道如何做一个好爸爸,坏在爸爸自己有时候还是孩子,但是这种坏,有时候也是一种成长,每一个男孩都要成长为男人,而如何做爸爸的角色是一生的必修课。说虽如此,我们必须承认,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在战争中学会战争,这都是理想主义的套路,其实也未必都能够实现,而且游泳和战争并非是必然要参与,只要做了父亲就是至少十八年甚至一辈子的担当,没有退路的。
萧大海和萧寒漪的冲突,即使有一定的代际因素,更多则是彼此缺乏基本的信息分享,父子各自忙,有事不说话,先在心底确定了对方的反对,长此以往必然父子成了仇雠,甚至还不如陌生人之间的冲撞式坦白。如同《坏爸爸》中的父子,在漫长的人生过程中,青春期过度绵延的儿子,与壮年期颐指气使的父亲,双方完全以自我为中心,儿子自顾自的玩游戏、不学习、练练车,老子自以为是的认为自己是成功者对儿子采取又打又骂的严苛教育。事实上适得其反,儿子继续蹒跚在自己的`路上,前途未明。老子在健康时有发泄不完的精力,也只有让父子在极端环境下,才能真正的放下。电影里给出的解决方案其实在现实中也仅仅是少数情况,当父亲发现癌症晚期时,还是想采取竞争式手段打击儿子的自信,试图通过这种方式让他回到自己指定的跑道上来。这当然是自行情愿的妄想,儿子和亲友都发现了老人(其实并不老)生病的秘密之时,电影就走向了悲剧和正剧一起上演的路数。
在生离死别的大框架内,萧大海和萧寒漪实现了和解,彼此共享了人生的奥妙、过程、遗憾和快乐之所在,大家敞开心扉说出了过去不愿意说的话。请关注注意这是电影,往往不是现实,在电影院里触动灵魂很容易,在现实中做到适度的沟通和交流,却又是很多父与子所办不到的。我们如何做爸爸,首先是要在做好自己的本分之时,还要做朋友。否则,父亲是难以将自己的人生经验传送给儿子。即使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青春和职场阅历,父亲的还是有一定效果的,前提是在充分理解对方的具体处境和职业选择、自我实现的精神生活的基础之上,简单地说,扶上马、送一程,古今中外这都是很不错的父子情谊。
坏爸爸观后感3
由兰城序导演,邵兵、孙绍龙主演的电影《坏爸爸》是一部很特别的电影,讲述了一位事业成功却在亲子关系上处理失当的父亲和他那更加叛逆却无奈的儿子之间的故事,身体和精神都遭到冲击的父亲如何挽回并修补父子关系的温暖亲情故事。《坏爸爸》在弘扬传统文化,不忘“孝悌忠信礼仪廉耻”的当下,个人品德的培养有很多方面,而对于亲情的珍视更尤为甚者,从这部电影带给青年人所带来的自省来看,存在的意义不俗。所谓的“坏爸爸”其实并不坏,儿子也并非是一无是处,这对父子关系最大的问题,在于不能有效的沟通,鸡同鸭讲的成长教育,其失败的痛点就在于“不能好好的说话”,然而都自以为是的在夸世代自行其事,电影里的解决方案太过沉重,至少有一方处于生死存亡的危局,另外一方才能好好地看看自己、看看自己过去的一生。青年人,你要慢些走,不要太冲动,未来的路很长,跑偏了再回到正确的轨道就有些难。
家庭生活里大多数父亲们为个人事业、社会责任、家庭需求所迫,忙于工作外事应酬自我充电,在与孩子的交流沟通上有所欠缺,况且男人天生少了女性的耐心和细心,每一代人自然而然的认为自己才是正确的,老家伙已经过时了、孩子太幼稚,这种相互冲撞的价值观,在青春期和更年期的子与父的较量中,更是显得针尖对麦芒,各自看高了自己的能耐和适应力。你有压力,我有压力,在各种压力之下,更是会急躁、愤怒乃至于像电影中邵兵饰演的爸爸萧大海那般,在看到孩子半夜不睡觉一直打游戏,咆哮着动手,并且专断的将孩子送去网瘾学校,致使儿子手部受伤与酷爱的赛车事业永远说再见。爱、爱心和爱的行动,或许是蜜糖,或许是陷阱,过程和结果都很重要。在父与子之间,妈妈的作用就是适当的调和,爷俩毕竟要听从女性平静有力的指引,温润绵长的劝说,有利于青年缓和自己的情绪。情感的青春痘,不能漠然视之,千万不能让自我为中心的狭隘性格控制了青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