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抗战电影观后感文章800字(2)
韶华易逝,青春难再。人生岂能闲置
无声的河,就像一股悄无声息的清流,荡涤了同学们的心灵,磨砺了大家的心志,给予了我们极大的鼓舞。他唤醒了胸无大志、虚度时光、浑浑噩噩的同学,让他们找不出不思进取的理由;他给了那些目标游移,朝秦暮楚抑或是只会豪言壮语、眼高手低,在苦难面前一筹莫展的同学以当头一棒!
人生几多风雨,等闲一笑间。屈原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看吧,自古英雄出少年!来吧,莫让年华付水流。让我们就从今日起,让我们扬起梦想的风帆,以执着作桨,用这至真至纯的聋哑人群体为榜,坚持不懈,风雨兼程,乘风破浪,在漫漫的人生征途中擦亮最绚灿的智慧之花吧!
红色抗战电影观后感文章4
曾观看了翘首以盼、一票难求的国庆60周年献礼大片《建国大业》,影片7点钟放映,可刚到六点半,礼堂了几乎坐满了观众,足见大家对这部影片的重视。
影片资料跨度极广,从抗日战争胜利的重庆会谈到最终新中国的开国大典。《建国大业》以建立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国体为主题,在祖国60华诞之际,带领我们重温了这一段历史,另外影片规模宏大,明星云集,为我们奉献了一道丰盛的精神大餐。
影片自始至终,都散发着一种让人振奋的感情,带领我们回到那断峥嵘岁月,体味建国的艰辛。在影片中,以张国立饰演的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政府和以唐国强饰演的毛主席为代表的共产党,构成了鲜明的比较。抗日战争结束以后,全国成为一片欢乐的海洋,各族同胞齐心协力,历时八年抗战,将日本侵略者赶出了中国,这块从战争开始,遭受列强欺辱百年的土地,最终迎来了扬眉吐气的一天,全国人民憧憬着一个崭新政权的诞生。
在战场上节节胜利的同时,中国共产党不忘与各民主党派以及国民政府内有识之士的合作,打碎了有些人对解放战争后共产党是否会专政的疑问。在这条战线上,共产党与民主党派通力合作,共同为未来解放战争胜利后的国家进行规划,从而赢得了各民主党派对中共的信任。另一方面,国民政府依然我行我素,统治更加黑暗,许多国民政府有识之士纷纷弃暗投明,组织起义,国民政府北京守备司令傅作义便是其中一员。而作为“国母”的宋庆龄,在人民解放军解放上海时,亲眼看到了大街上那一排排宁可在大街上躺着睡觉也不打扰居民的解放军战士,深深地为中国共产党的治军而感动。1949年10月1日,伟大的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及中央人民政府的成立,举国欢腾,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中共领导的军队可谓“人民之师”,赢得了劳苦大众的同情,也赢得了受国民政府压迫已久的民主党派的支持,在他们的支持和中共的领导下,人民解放军势如破竹,解放了一座座国民政府占领的城市。尤其是在淮海战役中,几百万解放军的后勤保障与人民息息相关,毛主席更是一语中的:“淮海战役的胜利,是解放区的人民用小车推出来的!”
在建党__周年的日子里,我再次重温了这部影片,它给人以巨大的震撼和感染力,新时期的中国共产党,必将更加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努力建设好我们的祖国,作为新时期的铁路职工,我们要更好的学习党的宗旨和路线、方针、政策和铁路新知识、新技术,更好地为铁路事业贡献自我的力量。
红色抗战电影观后感文章5
今天,我观看了电影《我的1919》,电影将我又带回到了那堂历史课上,也将我带回到了从各种途径了解到的有关1919年巴黎和会这个历史事件的记忆当中。
电影讲述的是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各战胜国和主要的战败国——德国在法国召开有关“如何处置德国”的巴黎和会。中国作为战胜国之一,却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中国全权代表顾维钧先生据理力争,最后拒绝在和约上签字,中国人民大快人心。
影片中,顾维钧巧言善辩,在来之不易的几次发言中都表现出了中国外交家的实力和魄力。1919年,年仅31岁的顾维钧就代表中国出席巴黎和会,他较老一辈的外交家们,并没有多出鲁莽和冲动,反而多了一丝沉稳和勇气。影片中有一句话令我印象深刻,就是在拒签并走出大会会场,要坐到马车上时,顾维钧的录音里有一句“到我们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的时候,代表团也从未收到北京关于拒绝签字的任何指示”。而在此之前,在接到北京传来的关于要求代表们签字的电报后,陆徽祥总长说过一句“我们是政府的公仆”。这两句话充分说明了,顾维钧先生并不只是把这当作一项任务,任务完成后就可以向政府交差,也不是只会盲从政府的木头人,而是站在四万万中国人民的立场上,争取属于我们的权利,即使是在违背政府命令的前提下。
电影中还有一个角色令人难以忘怀,那就是肖克俭。虽然他是一个虚构出来的人物,但我认为,他并不是无中生有的,在当时那个年代,有许多像他一样的热血青年。电影中当梅把他的那些书带来给他时,他拿起了一本《新青年》,脸上的喜悦让人感受到他是发自内心地爱国。但是,他最后选择了在凡尔赛宫广场自焚,这是非常不理智的。他的出发点是好的,但不应采取这么过激的行为,应该为争取国家的利益做出一些理智的、真正有用的事。
相比之下,顾维钧的沉着和睿智就显得更加难能可贵。
电影最后在屏幕上有一句话,“1919年6月28日,中国人终于第一次向列强说不”。是的,中国人终于说“不”了,中国人终于有勇气说“不”了!这多亏了顾维钧先生使尽浑身解数,为中国争取作为战胜国该得到的权益所做出的一切的努力。以顾维钧为代表的中国代表团在中国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现如今,“弱国无外交”这一句真理已经不再适用于形容中国了。但我们仍然不能忘记,在95年前,有一位杰出的外交家在法国慷慨陈词,据理力争;在95年前,有一位勇敢的中国代表为维护中国的利益拒绝签字;在95年前,有一位伟大的中国人用自己的行为振奋了民族精神。他就是民国第一外交家——顾维钧!
红色抗战电影观后感文章800字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