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在路上观后感范文

关键词: 永远在路上观后感,永远在路上观后感心得体会
宇林0 分享 时间:

《永远在路上》列举了省部级领导干部违纪违法的几个典型案例。苏荣、白恩培、吕锡文、周本顺、李春城等涉案当事人各抒己见,深刻分析悔罪,对这些案件进行深入评议分析。他们的腐败是惊人的,我们应该严惩他们。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永远在路上观后感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永远在路上观后感范文1

近日,职能自检联合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认真观看了《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电视专题片。

该片既与违纪人员直接对话,又与专家学者深入探讨,同时采访了包括记者、纪检监察人员、举报人、普通群众等近百位人士,通过不同观点,多元视角,为大家全景呈现作风建设历程。

从片中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你是位高权重的国之重臣还是扎根基层的小卒小吏,只要作风存在问题,都会受到党纪国法的严惩。

现阶段,在全民族都在为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大背景下,作风建设关系到人心向背,关系到党的执政基础,因此加强作风建设是一项意义重大的任务。

然而,作风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须一抓到底,常抓不懈,更要求我们要有“踏石留印、抓铁有痕”,因此加强作风建设更是一项任重道远的任务。

不管前方道路有多少荆棘,我们坚信,在习总书记的领导下,全党上下团结一致,定能攻坚克难。

同时,我们不能因为现在所取得的小小成绩就忘乎所以,要适时保持警惕,坚持让作风建设成为我们工作生活中的一部分,全体党员更是该以身作则,以自身的良好形象带动整个党风乃至民风的好转。

作风建设,关键看行动。

我们自检党小组结合自身情况,组织党小组所有成员以多种形式学习了习总书记关于“三严三实”的重要论述及《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专题片。

只有在思想上把各类模糊认识理清,各种理解偏差校正,才能在行动上具有明确方向与目标,从而在作风上不断改进和完善。

同时,我们还深刻认识到作风建设的深刻性和长期性,坚决抵制“四风”,加大“四风”自查自纠力度,并坚持所有的整改与监督措施不放松,不让作风建设成为“一阵风”,确保作风建设形成良性循环,建设一支清廉务实的党员队伍,树立部门良好形象。

永远在路上观后感范文2

为进一步增强全体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和政治素质,坚定不移贯彻群众路线,深入推进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铸造优良的工作作风。近日,出岸镇政府积极组织干部职工观看由中央纪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摄制的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

孔子曰“子帅以正,孰敢不正。”意思就是,为政者应该率先垂范,能够行得正,立的直,上行下效就会带动整个社会一种向上的、健康的社会氛围。

好的作风是管出来的,更是带出来的。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领导干部的率先垂范,本身就是一种无声的号令。深化作风建设,必须始终坚持抓领导、领导抓,正人先正己。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在认真履行作风建设“一岗双责”的同时,更要以身作则,当表率,做示范,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以自身的良好形象带动整个党风政风及至社风民风的好转。

加强作风建设,重在解决问题。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继续坚持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为切入点,以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问题为突破口,持之以恒地落实好中央、省市委的各项部署要求。要坚持一个时间节点一个时间节点地抓,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解决,坚决防止反弹,不断巩固扩大成果。

作风建设成效怎么样,最终要由人民群众说了算,要把人民满意作为根本导向和根本标准,让群众参与、让群众监督、让群众评判。当前群众最担心的是作风建设成为“一阵风”,要通过坚持日常工作常态化、重点任务专项化、监督检查经常化,重点围绕群众反映强烈的“会所中的歪风”、公车管理使用等问题组织开展专项整治,防止虎头蛇尾,真正做到善始善终、善做善成,努力让人民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效。

优良的作风对国家发展、民族复兴具有重要作用和重大意义,完善作风建设长效机制,抓好党的作风建设,正是为了以过硬的作风争取最大的成绩,最终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中国梦”。

永远在路上观后感范文3

8集大型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由中央纪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摄制组先后赴22个省(区、市),拍摄40多个典型案例,采访70余位国内外专家学者、纪检干部,采访周本顺、李春城等10余位因严重违纪违法而落马的省部级以上官员,剖析了一些典型案例,该纪录片昨日播出第二集《以上率下》。反腐大片再度上映,其收视率也又一次让我们看到了人们对反腐的关注、对清廉的期待。这几年来,纪检监察部门一路拍蝇打虎、一路“直播战况”,八项规定的落实和官场作风的好转已经有目共睹。而更令人高兴的是,反腐败的力度并没有因为已取得的辉煌战果而有所衰减,作风建设并没有像以往的一些整治、运动那样一阵风就过去,而是一直在路上、一直在前进。在这部专题片的第一集里,提到了1945年黄炎培和毛泽东之间知名的“窑洞对”,也就是“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律问题。当时,黄炎培说历朝历代都是“初时聚精会神,没有一事不用心,没有一人不卖力”,但是等到环境好转了,就会“惰性发作,由少数演变为多数,到风气养成,虽有大力,无法扭转”。而毛泽东听了这番话后回答说:“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律。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执政党要跳出“历史周期律”,而作风建设同样如此。这几年来,反腐败工作的确是“聚精会神,没有一事不用心”。但是当成绩显现、官场环境好转之后,可能也要面对“惰性发作”的“周期律”怪圈。从这个角度来说,“永远在路上”的片名或许正是对这一问题最好的回应:我们需要作风建设,更需要这样的建设永不懈怠,一直坚持。在纪录片当中,周本顺忏悔说,“我做梦都没有想到我会落到这种结局,我从小吃过很多苦,是从贫寒之家出来的,从小就痛恨贪官,到最后自己成了贪官,我感觉这是一个莫大的悲哀。”谷春立也说:“走到今天是我没有想到的,走到今天我也非常痛悔。”最初,谷春立只是没把吃请应酬当成大事儿,但最终从吃企业的饭、用企业的车,走到了收受贿赂为企业办事的境地。这些绝没想到自己沦为贪官的贪官,其实也是在用个人经历证明着“周期律”——他们为官之初,也都曾聚精会神、一心做事,多以才能做出成绩而身居高位,但是为官日久就往往会放松警惕,给腐败入侵以可乘之机。根据力学定律,如果没有反作用力,那么一经启动的作风建设要“永远在路上”并不难,但现实中的阻力、摩擦力都是客观存在的,所以我们还需要持续有不断的推力,而这股推力,就像毛主席所说的那样,来自于民主与监督——只有民主和监督的力量不断加强,才能真正做到“永远在路上”。举一个现实的例子,在纪录片中,提到某某在广州白云山最高峰摩星岭一个曾经拒绝普通百姓进入的餐厅里吃吃喝喝,还提到杭州西湖、北京北海等地都曾出现过把公共资源圈起来为少数人服务的现象。那么,如果所有被圈起来的公共资源都成为人民群众监督的焦点,都受到打破砂锅问到底的追究,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推力,也就会持久而强劲。

53325 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