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灭绝之迷的观后感600字

关键词: 恐龙灭绝之迷的观后感600字,恐龙,灭绝
关水0 分享 时间:

恐龙灭绝之谜困扰了科学家们多少个世纪啊!到现在也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这个谜一直要延续下去,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恐龙灭绝之迷的观后感,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恐龙灭绝之迷的观后感600字1

恐龙有许多种。首先,我给你讲解我们大家都知道的恐龙——霸王龙。它不但是我们最熟悉的恐龙之一,还是恐龙王国中最凶恶人恐龙。它有着锋利的爪子,闪着银光的牙齿,及其残暴。当然,还有一种恐龙叫马门西龙,它的脖子总共有27米长,体重达到40-50吨,读到这里我非常的吃惊,它可不太聪明,因为这个庞大家伙长着不足60厘米长的小脑袋、、、、、、

但是,这些恐龙为什么突然灭绝了?这个连科学家都提出了许多疑问,觉得恐龙灭绝有多种可能。我猜想是一个巨大的陨石坠落到地球,导致火山爆发,顿时,山崩地裂,尘土飞扬。地球上的植物动物陆续死亡,植食恐龙找不到食物,肉食恐龙也找不到食物,它们就这样被活活饿死。

恶劣的自然环境导致当时的地球天昏地暗,寸草不生,四处茫茫,没有一丝生机。

想想我们现在,大家都在为地球妈妈的健康美好而努力!幼儿园里的小朋友都知道不乱丢垃圾,玩具、二手书用起来依然开心。学校里很多同学都在用手绢,减少纸巾。爷爷奶奶不乘电梯,选择爬楼梯。办公室里的叔叔阿姨每张纸都双面打印、、、、、、

有环保意识的人越来越多,我也加入在这个队伍当中。我们在共享地球的同时,让我们好好的珍惜地球,好好的爱她吧!

恐龙灭绝之迷的观后感600字2

上帝创造了恐龙,上帝毁灭了恐龙,上帝创造了人类,人类创造了恐龙,人类毁灭了上帝。”

这是《侏罗纪公园》里的一段台词。这部电影讲述了人类通过复原恐龙的基因,成功使恐龙复活的故事。人类本想控制住这些远古生物,以谋取巨大利益,却没料到带来了惨痛的灾难。

我们拿着高科技的筹码,走进赌场,信誓旦旦地扬言要与上帝。我们坚守着“事在人为”、“人定胜天”的信念,蔑视上帝和他创造的自然。我们随心所欲地创造和毁灭,赚取金银,谋取名利。我们在上帝面前亮出了一张又一张的牌,逼迫上帝一次又一次让步。

但是,我们过于自信了。我们试图控制恐龙的性别来阻止它们自然繁殖,上帝便让它们中的一部分性别转换;我们试图用高压电囚禁恐龙,上帝就用暴风雨摧毁了高压线;我们利用人为补充氨基酸的方法控制恐龙的生死,于是上帝对恐龙说:“想活命,就去吃大豆吧,那里有你想要的氨基酸。”人类为恐龙打开地狱的大门,恐龙便会冲破一道又一道的枷锁,将人类送进地狱。我们无法扼住生命的咽喉,只要存在,生命总会有出路。

有些时候,我们认为自己足够强大,能够“战天斗地”了,这时我们应该考虑“该不该做”而不是“能不能”。我们是大自然的杰作,理应对大自然怀有敬畏,至少是心怀感激与尊重。自然选择让恐龙灭绝,人类便不应让它死而复生;上帝选择让人类诞生,我们就不应该自取灭亡。

事实上,我们依然弱小。浩浩长江横切巫山,巍巍昆仑立地撑天,沧海纳百川而不涨一寸,烈日照亿年而光辉不减。我们酣睡于地球的襁褓中,擎着火把匍匐于无知的黑夜。我们鼓起与上帝的勇气,然而在他看来我们的壮举不过是淘气。

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人类在慢慢从摇篮中站起,或许某一天,我们拥有了与上帝的能力,那时我们一定不要忘记问自己:该不该押下注。

恐龙灭绝之迷的观后感600字3

小时候,我非常喜欢恐龙,买了许多恐龙玩具,也看过许多有关恐龙的图书,了解了一些关于恐龙的知识,也认识了许多有代表性的恐龙。比如,最凶猛的恐龙是霸王龙,最大的恐龙是梁龙,最小的恐龙是美颌龙,最聪明的恐龙是伤齿龙,最笨的恐龙是箭龙。我一直对恐龙的生活及灭绝有着十分浓厚的兴趣,这几天,读了《可怕的科学》系列丛书一“另类新知”之《消逝的恐龙》以后,我对恐龙这种史前动物有了更深入和全面的了解。

1822年,英国一位喜爱收集化石的医生格丁﹒曼特尔在出诊时无意中发现了一块奇特的化石,这是世界上发现的第一枚恐龙化石――一块禽龙化石。最早的恐龙大约是在2.45亿年前出现的,它们在地球上生存了大约1.8亿年,它的足迹遍布七大洲,据统计,目前发现的恐龙属有285个,种有336个,然后在距今6500万年前突然灭绝了。

在恐龙生活过的时代,地理、气候和地球上的植物都在不停地变化着,同时各种不同的恐龙也在不停地进化着,然后是灭绝和被新物种所取代。目前获得的有关恐龙行为方面的证据非常稀少,但是1971年在蒙古境内却有一个惊人的发现。古生物学家们发掘出一具迅猛龙和原角龙的尸体,它们因角斗而互相纠缠在一起,它们几乎同时杀死了对方而又及时地被封存了几千万年。

许多古生物学家穷竭一生研究恐龙的化石、足迹,希望找出导致恐龙灭绝的原因。但是,到底有多少种恐龙?它们是温血的还是冷血的?恐龙是怎么灭绝的?没有人能给出确切的答案,也正是这些问题,让恐龙探寻者们不断地忙碌着,让众多的古生物学家们为之疯狂。

67168 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