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农民观后感初二600字(2)
老农民观后感初二600字3
最近,经人推荐,断断续续看了几集电视剧《老农民》,引发了对“三农”问题的一些思考。电视剧讲的是山东黄河岸边一个小山村的一群农民几十年间的创业史、致富史,故事鲜活、生动、真实,感人至深,引人沉思。给人最大的启示,是广大农民对过上好日子的热切期盼,是人民群众中蕴含的无限创造力。
“三农”工作是党和政府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重庆既是直辖市,但又具有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和城乡差异大这“四大加一大”的基本市情,决定了必须把“三农”工作摆上重要位置。推动“科学发展、富民兴渝”,必须首先解决好统筹城乡区域发展的问题,真正做到城乡互动、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工业反哺农业,这些方面已经有了一些进展,但总体上看“三农”领域的改革发展仍然是薄弱的、滞后的,有些方面还没有破题。
不能回避农民的利益问题。三农工作要坚持一条主线:“三农”工作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根本是利益问题,利益问题的关键是收入问题。“三农”工作肩负一系列重大任务,包括确保粮食等主要农产品(000061,股吧)的有效供给、促进农民增收、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其中,尤为关键的一条,就是促进农民不断增收,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农民的切身利益。只有最大限度地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创造性,“三农”工作才不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否则,像《老农民》所演的那样,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农民家里连个猪也不能养,或者只能养公猪不能养母猪,把农民的手脚完全捆住了,何谈发展农业、富裕农民、建设农村!因此,“三农”工作必须坚持以农民为本。
一定要放开农民的手脚。做好“三农”工作,必须解放思想,大胆改革创新。比如说农村土地流转的问题,本质上就是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的问题。怎么认识和把握这个问题?就是要坚持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放开经营权。农村土地的流转,农业生产组织和生产方式的变动,规模经营、合作、联合等,都是在经营权这个环节去完成的。这里,要坚持一个原则:土地流转的主体是农民不是干部,流转的机制是市场不是政府,流转的前提是依法、自愿、有偿,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不能下指标、定任务、超进度。土地流转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时间可长可短,但要坚守“底线”,就是“三个不得”:不得改变集体土地的性质;不得侵犯农民的土地承包权益;不得改变土地的使用性质。守住了“底线”,就可以大胆试、放开干。
“三农”工作要放到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去谋划。比如说,城镇化问题,必须更多地从“三农”的视野、从农民的角度去考虑,才不会走偏。这就是,城镇化要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城镇化,农民进城不但要进得来,更要留得住。再比如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考虑城乡资源和要素的统筹协调和优化配置,资源、要素的流向不能是单向的,不能什么资源、什么要素都进城了,如果把农村彻底掏空了,如何建设新农村?
农村要发展,带头人很重要。正像电视剧中反映的一样,一个有头脑的好村支书,一个配合意识强、扎实肯干的村委会主任,一台戏就唱起来了,全村致富发展也就有奔头了。必须把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当作一件大事来抓。
老农民观后感初二600字4
电视剧《老农民》正在热播。我想六七十岁以上的老年人看后都会有自己的感想、感悟、感慨吧!其实,伴随岁月前行,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变革,世情的变化,都会使历史留痕,刻在人们的记忆里。从历史留痕与人们的记忆中,我们会找到对人类社会历史最好的诠释。是真理还是谬论,是正道还是邪途,只有经过岁月的洗刷才会让人们看得更清楚。
从1948年土地改革的前夜开始,《老农民》用了60集的超长篇幅记载了中国农村和中国农民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与变革。看上去,这是一部非常忠实和全景式的作品,基于历史,却并不对其作出评价。剧中塑造了一张张生动鲜明的农民面孔,却没有一个会引发观众极端喜爱或厌恶。我们体会到的,是他们作为一个集体的恢弘经历,是他们对幸福的不断追求。
那么《老农民》在新的时代中,最大的参考意义,便体现在了精神的传承。我们发现,那些进城的、开厂的农民,能够在新的领域和新的风浪中实现个体突破,靠得还是老一辈农民身上的那份坚韧的意志,那种敢与天争与地斗的意志。如今的新生代农民,只要传承了这种精髓,就一定可以看淡如今的困境,实现个体的突破,写下新时代的璀璨篇章。
世事弄人,捉弄的是乔月、马仁礼这样的人,而不是牛大胆、杨灯儿这样的人。尽管编剧一而再地往后者的脸上抹粉,为他们著书立传,可怎么看都觉得他们是既得利益者,固然历经苦难才过上好日子,但却一直过得很霸气,是翻身做主人的一代人。只是,这个主人没有当好。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前,离过两次婚的男人不多,牛大胆却是其中之一。这说明牛大胆不仅胆子大,思想还跟得上形势发展,只是这样的一个男人为何锢守父亲遗言,不娶从心里看好的灯儿呢?这多少让人怀疑是编剧为了剧情复杂,而故意设置的障碍。不过,经过两任老婆锤炼的牛大胆好像有金钟罩体,本性不变,仿佛没有受到丝毫伤害。这样的人生经历,就是放到今天来说,也是何其复杂,何其不幸,他怎能不为所动呢?仅仅是因为心里有杨灯儿?有一份为乡亲们办事的豪情壮志?
观后感相关文章:
